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世锋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道教与再启蒙”国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哲学
  • 5篇心身问题
  • 4篇境界
  • 3篇中西对话
  • 3篇主义
  • 2篇心灵哲学
  • 2篇心性
  • 2篇信仰
  • 2篇视域
  • 2篇中体西用
  • 2篇自由意志
  • 2篇文化
  • 2篇马尔库塞
  • 2篇境界论
  • 2篇决定论
  • 2篇比较视域
  • 1篇单向度
  • 1篇得失
  • 1篇多维度
  • 1篇心身关系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9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8篇陈世锋
  • 2篇陈毅
  • 1篇刘新庚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湖湘论坛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身问题与决定论、自由意志被引量:3
2011年
心身问题背后的根本症结是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一方面,西方近现代科学强调的机械决定论要求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从而使自由意志无法作为一个真实的因素插入神经、肌肉等物理世界因果作用的链条之中,另一方面,道德、责任之可能又要求我们保留一种真实、而不仅是随附性的自由意志,这就构成了心身问题的两难处境。非决定论是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但量子论等思想只是强调了主观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预测性,未能提供客观世界的、本体论意义上的非决定性。突现论中的下向因果则提供了一个突破决定论的可能,而自由意志也只能限定于认识及利用规律或必然。
陈世锋
关键词:哲学心身问题决定论自由意志
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实现飞跃的必然性
2019年
由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开启的当代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第四次飞跃性发展,提供了后发国家追赶先进潮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伟大的历史事件背后通常由必然性和规律起着支配作用,而唯物史观和其余科学理论都能对此给出原则上令人满意的回答。然而类似的回答难免偏倚形式而失去丰富多彩的内容。应该说,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实现飞跃,首要的不是由既成的科学理论提供了必然性根据,而是当代中国在实践中的艰难前行和不断成就将人们引到历史教训与经验之中,是由当代中国发展所依赖的历史前提、所遇到的现实境况、所需求的适宜空间提供了有关历史事件的必然性说明。换言之,必然性并非先于实践的一系列推论和笃定,而是实现于实践活动中。
李海龙陈世锋
关键词:社会主义必然性历史前提
黑客精神及其文化溯源被引量:3
2005年
计算机网络中的黑客不同于骇客,其精神气质有五个特点:关注“隐形世界”、感受到一种悸动、使命感、精英感、超越世俗伦理。黑客精神是西方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它孕育于西方文化中的希腊理性主义传统、酒神传统、希伯莱传统。与西方精英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对背后隐形世界的关注。
陈世锋
关键词:精英主义
心性、自然、天道——东方境界论及其对西方科学与宗教关系中三个问题的回应
以东方儒家、佛教、印度教三个传统对心性、自然、天道及其关系的基本认定为基础,可以汇总、提取出圆融境界超越论(简称境界论)。此境界论强调在面对心性、自然、天道及其关系时要注意三个要点,即内在超越性、境界层次性、圆融互即性。...
陈世锋
关键词:境界论文化对话自然神学心身问题宗教
从机械论到圆融境界论——科学与宗教视域下的一次中西对话被引量:5
2008年
西方近现代科学的机械论世界图景,促成了从中世纪内涵丰富的超越观到近现代内涵贫乏的理性式超越观的转变,垂直超越变成了平行超越,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变成了自下而上的物理优先模式,这种转变产生了精神危机的问题。对机械论产生的困境,从佛学的圆融思想引申出来的境界论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回应。而对心性(Mind)、自然(Nature)、天道(God)及其关系的基本认定,正好提供了一个科学、基督教、中国文化三方对话的合理框架。
陈世锋
关键词:机械论心身问题心性论圆融
劳思光基源问题研究法得失之辨——兼论科学哲学对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启示被引量:2
2007年
基源问题研究法是劳思光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特色,颇引争议。基源问题研究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将史料进行理论还原再重建的思路,与维也纳学派建立统一科学的设想是很相似的。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理论的思路,可以通过变换研究对象而迁移到哲学史的研究中来,即将研究对象从科学理论变为哲学史中的诸学说理论。基源问题研究法之得失要从两大方面来看:一是该方法本身之得失,二是其具体运用是否恰当。
陈世锋
关键词:劳思光哲学史
理、位格与境界:比较视域下的终极超越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与基督教(简称“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研究中,科学与宗教是否冲突、两者有如何的关系模式、科学家信教是否合理等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力图同答科学或科学家能否相容或认同于一个经验物质世界之上的超越者(上帝)...
陈世锋
关键词:上帝信仰基督教科学家
格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论中西对话三阶段被引量:3
2013年
学界长期以中体西用、中西会通等体用之分对中西对话进行定位,除此"逻辑"视角外还应关注历史发展之维度。以佛学入华引发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为镜,现今中西交流亦要走过格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三个历史时段。不同文化传统相遇之初,格义比附在所难免,但随着对外来文化本义之真正理解及进而引发的推崇,外来文化会成为显学,本土文化反而会在一定时期被遮蔽潜隐。各种中西体用会通之说忽视了一个人不可避免会有立场或前见的问题,其实中西文化两个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很难讲谁好谁坏,中西比较对话更多的是相互提供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陈世锋
关键词:中西对话中体西用中西会通
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张力——皮克林“冲撞理论”评析被引量:1
2007年
皮克林的冲撞理论强调对科学进行操作性语言描述,认为科学知识是物质力量与人类力量相互博弈中瞬时突现的产物,进而自认为其科学观是后人类中心主义的。冲撞理论的确提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的科学观框架,扩展了对实在论、不可通约性、客观性、相对性和整体论等传统科学哲学问题的认识。但是,冲撞理论过多地强调了科学实践中现实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超越性的一面。
陈世锋
关键词:冲撞科学观
生物学的自然主义——塞尔论心身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塞尔认为一元论和二元论错误地假定了意识的主观性和物理性不能共存,从而陷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他提出了生物学自然主义的心身观,认为意识是由大脑过程引起的,是大脑系统在更高层次上的特征,并通过一种新的因果观说明了心与身的相互作用问题。他还认为主观性不能成为对意识作出科学说明的障碍,倡导对意识进行科学研究。
陈世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