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帅
-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B细胞淋巴瘤中E2F1、BIRC5、PLK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E2F1、BIRC5、PLK1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B细胞淋巴瘤及3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E2F1、BIRC5、PLK1的表达差异。结果 B细胞淋巴瘤中E2F1、BIRC5、PLK1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组(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与年龄、发生部位无关(P>0.05)。E2F1、PLK1蛋白表达与组织学亚型及恶性程度相关(P<0.05),BIRC5表达与此二者无关(P>0.05)。E2F1在男性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女性患者(P<0.01),BIRC5、PLK1蛋白在不同性别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E2F1、BIRC5、PLK1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E2F1、BIRC5、PLK1对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贺荣芳谢黎明赵强胡义燕龚邵新阳帅张小丽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E2F1PLK1免疫组织化学
- 胃癌组织TIN2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TIN2是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中的一员,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TIN2基因的突变位点,探索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05-03-2013-05-14收治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50例,均为胃腺癌。提取5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对TIN2基因的6号外显子进行测序,通过序列分析,找到TIN2基因的突变位点,并对其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在22%(11例)的胃癌标本中发现了TIN2基因6号外显子中两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6%(3例)胃癌标本中TIN2基因6号外显子第90位碱基C/C突变为C/T,16%(8例)胃癌标本中TIN2基因6号外显子第241位碱基G/G突变为A/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者对TIN2蛋白质的功能皆有影响,但TIN2基因6号外显子中第90位碱基C/C突变为C/T比TIN2基因6号外显子中第241位碱基G/G突变为A/A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更大,即这个突变很有可能是有害的,发现TIN2基因的突变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发现了TIN2基因6号外显子中的两个突变位点,其对蛋白质的功能皆有影响。TIN2基因6号外显子中第90位碱基C/C突变为C/T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其对蛋白质的功能影响更大。TIN2基因的突变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 符樊胡华阳帅梁晓秋
- 关键词:胃癌突变基因
- 端粒蛋白TRF1、TRF2和TIN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蛋白TRF1、TRF2和TIN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F1、TRF2和TIN2蛋白在15例正常宫颈上皮和3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RF1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40.0%)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86.7%)(P<0.01)。TRF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80.0%)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33.3%,P<0.01)。TIN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74.3%)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40.0%,P<0.01)。结论 TRF1蛋白表达降低和TRF2与TIN2蛋白表达升高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周建斌胡华盛顺良阳帅梁晓秋
- 关键词:宫颈鳞癌
- Ku70与hTER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Ku70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u70和h TERT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癌前病变黏膜和2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Ku70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的细胞核,胃癌前病变黏膜的细胞浆,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00%和80%;h TERT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几乎不表达,在胃癌前病变黏膜和胃癌组织中均定位于细胞浆,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00%和100%。胃癌组织中Ku70和h TERT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和胃癌前病变黏膜。Ku70和h TERT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Ku70和h TERT蛋白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 胡华阳帅周建斌梁晓秋
- 关键词:KU70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 男性乳腺癌患者1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4月经病理确诊、接受治疗、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发病年龄为42-79岁,中位年龄为58岁。主要的首发症状为乳腺肿块(n=12,100%)。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n=11,91.7%)和混合性癌(n=1,8.3%)。肿瘤临床分期主要为Ⅱ期(25.0%,n=3)和Ⅲ期(58.3%,n=7)。多数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83.3%,n=10)。激素受体检查,ER+(75.0%,n=9),PR+(66.7%,n=8)。结论 男性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年龄偏大,临床分期较晚,激素受体水平较高。尽管男性乳腺癌患者获得积极的综合性治疗,但预后较差。
- 阳帅赵强贺荣芳龚邵新张小丽马昕胡华
-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 衡阳地区10384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状况,探讨沉降式液基薄层细胞涂片(LCT)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0 384例宫颈疾病就诊及健康体检者进行LCT检查,并对宫颈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LCT阳性病例501例中有405例进行了活检,另有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而LCT阴性病例248例进行了阴道镜下活检,共计653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其中正常或慢性炎症350例(53.6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3例(26.49%),CINⅡ-Ⅲ级107例(16.39%),鳞癌18例(2.76%),腺癌5例(0.77%)。LCT阳性病变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LSIL 76.67%(92/120)、HSIL 93.10%(54/58)、SCC 100%(13/13)、AGC 80%(4/5)。10 384例患者中,宫颈鳞癌、腺癌、CINⅡ-Ⅲ、CINⅠ检出率分别为0.17%、0.05%、1.03%、1.67%。结论 LCT检查是一种相对准确、可靠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但仍然有一定的漏检率。
- 胡华阳帅周建斌梁晓秋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宫颈癌
- 端粒长度在胃癌组织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端粒长度的变化与胃癌形成的关系。方法采集相对正常胃黏膜10例、癌前病变15例、胃癌20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5例;Southern blot分析端粒长度的变化。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平均端粒长度分别为(9.20±1.09)、(8.70±0.81)、(7.66±1.77)及(7.30±0.42)kb。方差分析癌前病变组、胃癌组和转移癌组的端粒长度比正常组短;转移癌组、胃癌组的端粒长度比癌前病变组短(P<0.01)。胃癌中端粒长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胃癌与转移癌组织的平均端粒长度逐渐缩短。端粒长度的改变可能参与胃癌形成过程,端粒缩短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 胡华阳帅张小丽周建斌梁晓秋
- 关键词:端粒胃癌
- 胃癌中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0例胃癌与癌旁非肿瘤胃黏膜中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分析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0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中无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胃癌组织中HRE2蛋白过表达率及基因扩增率分别为16.67%(10/60)、23.33%(14/60)。HRE2蛋白过表达及基因扩增与胃癌发病年龄、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 HER2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阳帅张小丽李亚菲胡华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 鼻咽癌相关新基因NPCEDRG突变型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13年
- 目的构建带His标签的突变型及野生型pcDNATM3.1/myc-HisB/NPCEDRG重组表达载体。方法以pcDNA3.1-NPCEDRG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NPCEDRG基因编码区,利用PCR过程中的碱基错配,随机突变产生NPCEDRG的突变体,分别将野生型及突变型NPCEDRG基因编码区cDNA插入pcDNATM3.1/myc-HisB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测序验证,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双酶切突变型及野生型pcDNATM3.1/myc-HisB/NPCEDRG重组表达载体,均产生519 bp长度的目的片断。测序结果证实,突变型NPCEDRG基因有两个点发生了突变,分别是T260-C260和T287-C287,但没有移码突变,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示其相应氨基酸序列改变为V73-A73和M82-T82;野生型NPCEDRG基因序列与Genebank已知序列一致。两个重组载体插入片段大小均为513 bp,插入方向及位置正确,能表达预期所要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带His标签的突变型及野生型pcDNATM3.1/myc-HisB/NPCEDRG重组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NPCEDRG基因功能和揭示鼻咽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手段。
- 阳帅胡华赵强龚邵新贺荣芳张小丽贺修胜
-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随机突变
- TSL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TSLC-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LC-1蛋白在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和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SL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50%(9/40),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90.00%)(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SL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TSLC-1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 胡华阳帅王晓瑜
- 关键词:TSLC1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