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茜
- 作品数:26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面肌痉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研究建立面肌痉挛的动物模型的方法,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颞浅动脉压迫已人为脱髓鞘变的周围面神经主干,在新西兰大白兔上复制面肌痉挛动物模型,并通过电生理技术检测面肌痉挛所特有的异常肌反应(AMR)。结果:于术后第6周在模型组动物上成功地诱发出AMR,其潜伏期为(8.00±0.55)ms。结论:面神经脱髓鞘变和血管压迫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两个必要条件。
- 李善泉海舰万杰青张晓华金萍茜
- 关键词:面肌痉挛发病机制动物模型
- 面肌痉挛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被引量:1
- 1997年
- 李善泉万杰青罗其中金萍茜
- 关键词:面肌痉挛神经电生理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2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反复测定 ,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 ,其次是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而病情恶化后的改变则相反。结论 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V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 。
- 曾劲松徐俊法郭义君金萍茜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脑电生理学脑干功能
- 针刺麻醉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双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护
- 1997年
- 钟春龙罗其中邱永明金萍茜李善泉王勇
- 关键词:针刺麻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技术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 费智敏罗其中王勇金萍茜邱永明徐纪文郑彦钟春龙王宇周正文书国伟樊翊凌
- 该项目进行了运动诱发电位术中监护脊髓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该技术拓展了手术范围:原来认为是手术禁区或高风险手术,现在在SEP、MEP监测下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手术疗效,降低了病残率;创新开展运动诱发电位对神外病人的检测(经颅...
- 关键词:
-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神经外科
- 实验性胸部挤压伤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 1994年
- 本文探索胸部挤压伤后的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改变。实验以16只健康杂种犬为对象,通过制成挤压伤模型,在各时间点记录上述两种诱发电位。结果:发现挤压伤初期BAEPsⅠ波不受影响,Ⅲ、Ⅴ波延长;后期三波均受累。三波消失揭示脑功能衰竭;SEPs早期5个波潜伏期延长,晚期均消失。将两种检测方法结合对判断伤情、估计预后更有帮助。
- 罗其中郭智霖邱永明熊文浩李善泉金萍茜
-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挤压伤胸部损伤
-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术中诱发电位监护
- 2001年
- 陈子才费智敏王宇金萍茜邱永明罗其中
- 关键词: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手术中诱发电位监护
- 实验性迷走神经诱发电位
- 2001年
- 目的:拟建立迷走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方法,为术前诊断神经源性高血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使用新西兰兔,将一对针电极刺入喉上神经作为刺激电极,经口硬腭水平的咽后壁刺入针电极作为记录电极,刺激波宽为0.1ms,频率5Hz,强度为0.9 mA,叠加200次并记录.结果:从实验兔身上均可记录到3个正相波(N1~N2)和2个负相波(P1和P2);改变刺激强度,各波潜伏期会相应略有变化,但基本波型保持不变,切断喉上神经以后,各波波型消失.结论:作为迷走神经反射性通道上的一项功能性测试,迷走神经诱发电位具有潜在的运用前景.
- 费智敏邱永明金萍茜罗其中
- 关键词:神经源性高血压微血管减压迷走神经诱发电位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 2003年
-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反复测定,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其次足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而病情恶化后的改变则相反。结论: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是意识改变的脑电生理学指标。
- 曾劲松徐俊法郭义君金萍茜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脑干功能脑电生理学
- 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初步报告被引量:3
- 2002年
- 我们自1998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28例39眼,其中29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有效率76.90%。在反搏治疗前、后对每眼都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发现潜伏期有明显缩短,两者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我们认为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方便、无痛苦、疗程短、见效快、无全身副作用等优点,对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更有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 吴雪虹陶雁亭杨培良金萍茜罗其中
-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体外反搏治疗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