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柱
- 作品数:56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延边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被引量:1
- 2002年
- 在延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 ;按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搞好水土保持 ,提高森林覆盖率 。
- 吕弼顺金石柱
-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生产潜力
- 图们江下游牧草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 2004年
- 对图们江下游牧草地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为今后更加合理利用该地区的牧草地资源,制定牧草地评价内容,利用加权指数和法对牧草地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今后的利用方向.
- 金石柱
- 关键词:牧草地可持续利用
- 渤海国遗址空间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以渤海全境内遗址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渤海国遗址空间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国遗址数量中国最多,其次为俄罗斯和朝鲜,各类遗址中聚落址和平原城最多,其他遗址相对较少;71.5%的渤海国遗址分布在低洼平原和河谷平原较多的100~400 m高程内,随着海拔的增高,遗址数量逐渐减少;各类遗址中坡度较缓的有平原城、聚落址、建筑址、寺庙址等,其他遗址坡度较大,特别是山城址坡度最大;73.0%的渤海国遗址坡向为日照条件较好的南、西南、东南、东向、坪地,而其他坡向的遗址较少;65.9%的遗址分布在600m以内河流缓冲区内,此范围以外,随着距离的增加遗址数也逐渐减少,显示出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
- 金石柱姜龙哲石光哲
- 关键词:GIS
- 吉林市市辖区历史遗址分类与特征
- 2019年
- 吉林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遗址与文化资源。通过将吉林市4个市辖区历史遗址以保护等级、时代、属性为标准进行分类,总结遗址整体特征,并提出发展建议。市辖区范围内遗址基本沿江分布,国家级与省级遗址数量少但地方特色浓厚,多为大型历史遗址和建筑群。遗址中少数民族特色鲜明,以西团山文化与清代满族文化最为明显,数量最多。市辖区遗址种类较为丰富,但早期的战争与城市建设对遗址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对城址、石刻与古墓葬等遭到严重破坏遗址,应采取针对性保护,确保市辖区范围内遗址的丰富性。
- 权睿婷金石柱
-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址资源保护
- 哈长城市群高质量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区哈长城市群为例,探讨高质量城镇化理论内涵,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4个方面构建高质量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客观赋权方法测度哈长城市群2008—2018年高质量城镇化水平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城镇化受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是哈长城市群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哈长城市群内各城市高质量城镇化水平波动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空间上,“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始终存在;长春、哈尔滨等综合型城市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资源型及工业型城市次之,农业型城市最低;哈长城市群各城市在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上差异较大,在生态建设上差异较小。
- 李寒竹张平宇金石柱
- 关键词:熵权法变异系数法
- 基于TM影像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以1991年2、001年与2006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几何校正、监督分类、动态变化分析等遥感技术对延吉市1991~2006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吉市的居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而农田和草地的面积却大面积减少,由此引发的粮食和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延吉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延吉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 金石柱刘志锋
-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动向被引量:6
- 2019年
- 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为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推广美丽中国形象提供新动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我国非遗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分类型的总结其研究内容,探析我国非遗跨文化传播的进展与趋势,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本研究对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跨文化传播都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董仁杰金石柱刘畅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
- 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研究
- 2018年
- 基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及地缘关系,以分析地名文化景观为切入点,探寻朝鲜(今称,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然与人文方面的风貌与状况,旨在揭示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寻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规律。本研究选取了12,012个通名部分含行政区划级别里及以上的朝鲜行政地名,对朝鲜地名进行地名类型分类。基于此,使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的核密度分析、表面分析(高程、坡度、坡向等)、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工具,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名远多于人文地名,充分折射出自然环境深刻作用于地名的形成;人文地名中意愿地名占比居首位,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朝鲜人民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总体上看,朝鲜地名的分布集中于高程较低即0~300 m之间,坡度、坡向宜居,位于水系、道路附近的地区。此外,宏观上朝鲜地名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微观上朝鲜地名空间分布的特征与各类地名空间分布的特征相一致。
- 金悦孟庆玲肖龙金石柱
- 关键词:GIS
- 东三省传统村落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传统村落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选取东三省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特征和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东三省传统村落在元代及以前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东北-西南方向分布趋势较为明显,清朝时期传统村落分布范围显著增加,扩展方向呈现出随机性,民国和建国后新增传统村落数量减少,但方向趋势更为明显;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呈集聚型,并且传统村落在各地市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形成了辽宁省朝阳-锦州传统村落分布带、吉林省白山市传统村落分布区2个高集聚地域;高程、坡度、坡向、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早期传统村落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交通可达性较差,不易受外来因素冲击,传统村落的保存较为良好,历史文化和政府政策因素在东三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形成保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程志强金石柱
- 关键词:传统村落影响因素东三省
- “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3年
- 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为了合理规划“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校区布局,本研究利用GIS空间统计和分析工具,应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两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校区呈现集聚型分布,且在新三大地带和省际之间分布不均衡,形成了五个高密度核心区和两个微型核心区;2)校区数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集聚程度,而一流学科数量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分布中心产生更大影响;3)人口密度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密度的主要驱动因素;4)地理探测器的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的空间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并且解释能力较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校区布局、提升建设策略以及其他高校申请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彭小菊金石柱
-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多元线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