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
-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3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目的: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抑制性免疫细胞,直接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远处转移。本实验研究不同期别乳腺癌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 任宝柱杨宝宏于津浦李慧曹水郭雪张新伟任秀宝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75年12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者,仅1例为男性,中位年龄44.5岁(17~60岁)。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入院,肿物中位直径6.0cm(2.5~8.0cm),肿物表面皮肤均伴有不同程度颜色改变。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术后病理:低分化血管肉瘤1例,中分化血管肉瘤4例,高分化血管肉瘤3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后4例行辅助化疗,1例复发后行放疗及热疗。4例术后有局部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31个月(12~48个月),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肝、卵巢、颅脑及全身皮肤等,发生转移中位时间为84个月(54~291个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7~300个月),其中已明确死亡4例,2例无瘤生存,2例失访。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物表面皮肤多伴有颜色改变,临床表现常与良性肿瘤相混淆,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术后容易发生复发及转移,并以血行转移为主,淋巴转移少见。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主要是乳房切除术,且至今尚无足够资料证实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 郭雪于中兰魏丽娟郑磊刘俊田
- 关键词:乳腺血管肉瘤复发预后
- 8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临床分析
- 2013年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MPHS)在全部的乳腺肉瘤中占到了8%,0.05%的乳腺肿瘤都是MPHS,它较为罕见,恶性程度极高,很容易被医生误诊,同时,术后放疗效果和辅助化疗效果都不太理想,术后死亡率及复发率较高[1]。本文就8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天津肿瘤医院自1975年1月~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8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在18~60岁,平均年龄为(45.2±3.45)岁;
- 李英郭雪
- 关键词:乳腺血管肉瘤复发预后
-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期别乳腺癌组织中CD33^+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和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分布情况,探讨MDSCs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与Tregs分布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患者的乳腺癌石蜡切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方法对肿瘤局部CD33^+MDSCs和Foxp3^+Tregs分布和比例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肿瘤原位浸润MDSCs中IDO的表达情况;分析MDSCs中IDO表达与Tregs分布、比例及其他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oxp3^+Tregs和CD33^+MDSCs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散在性分布。MDSCs中IDO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oxp3^+Tregs高表达组中MDSCs中IDO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oxp3^+Tregs低表达或不表达组(P<0.05)。结论:MDSCs中IDO过表达可能有利于Tregs的募集和乳腺癌的转移。
- 任宝柱杨宝宏于津浦李慧曹水郭雪任秀宝
- 关键词: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3-双加氧酶乳腺癌
- 不同树龄银杏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 杨琴杨琴陈爱佳郭雪郭雪郭雪
- 关键词:银杏内生真菌黄酮类化合物ILLUMINA
- 青年乳腺癌50例保乳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35岁以下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0例≤35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行保乳术,即局部切除或者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50例中位随访时间11月,30岁以下患者占40.0%;肿瘤最大径:≤2 cm占48.0%,>2 cm占52.0%;淋巴结无转移占80.0%,转移者占20.0%;ER/PR(+)占70.0%,ER、PR均为阴性占30%,两组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本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92.0%,10年累计生存率为86.0%。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常规需要化疗、放疗,ER、PR阳性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ER/PR(+)患者较ER、PR(-)患者预后好。
- 王斌郭雪魏丽娟方志沂
- 关键词:年龄因素淋巴结切除术放射疗法
- 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被引量:63
- 2010年
- 目的: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疗效,并对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分别实施保乳手术(71例)及改良根治术(70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对保乳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56个月,中位时间56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8例,死亡7例;3年无瘤生存率94.4%,5年无瘤生存率78.9%,总生存率90.1%改良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死亡5例;3年无瘤生存率95.7%,5年无瘤生存率82.9%,总生存率92.9%;且对两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保乳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切缘阳性与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淋巴结转移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在局部复发及远期生存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对于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是安全的,且局部控制尚满意,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郭雪魏丽娟郑磊贾志龙丛义滋刘俊田
- 关键词:年轻乳腺癌保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