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科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缺血
  • 3篇基因
  • 3篇灌注
  • 2篇凋亡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置换术
  • 2篇治疗蛛网膜下...
  • 2篇七叶皂甙
  • 2篇七叶皂甙钠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注射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郭科
  • 11篇资晓宏
  • 5篇宋治
  • 4篇范学军
  • 2篇潘乾
  • 2篇唐北沙
  • 2篇李永红
  • 2篇赵国华
  • 2篇夏昆
  • 2篇张如旭
  • 1篇朱海霞
  • 1篇徐海清
  • 1篇李琳
  • 1篇肖波
  • 1篇张付峰
  • 1篇罗巍
  • 1篇涂秋云
  • 1篇胡政茂
  • 1篇陈益伟
  • 1篇潘琼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对14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资料中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根据急性脑梗死治疗原则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曲肽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与日常生活能力,并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郭科资晓宏殷刚朱海霞谢笃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炎症因子
定位于12q24的腓骨肌萎缩症2L型10个候选基因的排除克隆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克隆定位于12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D12S1720和D12S1611之间约6.8cM的区间内的腓骨肌萎缩症2L型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10个候选基因,设计合成扩增10个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的引物,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结果在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区共发现11个序列变异,其中杂合序列变异共5个,纯合序列变异共6个。上述序列变异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10个候选基因(TAOK3、RAB35、RPLP0、PXN、RNF10、RHOF、VPS33A、RSN、DENR、RNP24)为腓骨肌萎缩症2L型致病基因的可能。发现了以上10个候选基因共11个单核苷酸多态,除镜影细胞(reed-steinbergcell,RS)细胞特异性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的3207G→C在多态数据库已报道,其余均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
张如旭唐北沙资晓宏罗巍夏昆潘乾胡政茂赵国华郭科
关键词:候选基因基因克隆单核苷酸多态性
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40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切取不同时间段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与Bcl2)转录水平的变化;干预组再灌注即刻开始腹腔内注射七叶皂甙钠(5mg/kg),以后5mg·kg1·24h1治疗量,而对照组再灌注即刻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选取的脑组织块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计数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区凋亡细胞数目。结果干预组各时段大鼠脑缺血组织神经元凋亡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达高峰下降明显,干预组脑缺血组织中Fas、FasLmRNA表达明显下调,同时可见Bcl2mRNA表达上调。结论七叶皂甙钠具有抗神经元凋亡作用;调节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范学军资晓宏郭科徐海清
关键词:脑缺血七叶皂甙钠神经元凋亡
七叶皂甙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和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七叶皂甙钠组。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但不闭塞大脑中动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再灌后不同时相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Bcl2和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七叶皂甙钠组脑缺血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甙钠组脑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七叶皂甙钠组各时相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且凋亡高峰时下降明显。结论: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的表达,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范学军郭科肖波资晓宏宋治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七叶皂甙钠CASPASE-3细胞凋亡
辛伐他汀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对参加我院健康体检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病例68例,每晚服用辛伐他汀,连续4月,观察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动态改变。结果68例观察者共发现斑块112个,服药4月后发现低回声斑块面积消退幅度达32%,混合性斑块达25%,高回声斑块只有9%,平均消退幅度22%,除高回声斑块外,其他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TC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G、LDL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HDL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观察服用辛伐他汀4月后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改变结果表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范学军资晓宏宋治陈益伟郭科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辛伐他汀血脂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ACE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皮质半暗带和中心区肿瘤坏死因子转换酶(TACE)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切取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TACE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脑皮层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区脑组织,TACE mRNA表达变化有两个高峰,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 h、12~24 h(P<0.01),在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7、14 d未检测到TACE mRNA水平,21 d出现低水平表达.结论TACE mRNA过度表达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神经元死亡起促进作用.
徐海清资晓宏郭科范学军宋治
关键词:脑缺血半暗带
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采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0例(治疗组)与未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P<0.05)、脑积水发生率(P<0.05)降低。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治愈率,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李永红郭科资晓宏宋治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舒血宁注射液脑脊液置换术
磷酸吡哆醛丁咯地尔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观察磷酸吡哆醛丁咯地尔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疗效,我院神经内科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使用磷酸吡哆醛丁咯地尔胶囊治疗CCCI 50例,并设丁咯地尔片对照组比较,证明其疗效确切、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CCCI患者。磷酸吡哆醛丁咯地尔胶囊治疗组,50例,男22例。
郭科李琳资晓宏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湘雅三医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把2次测量体温高于37.5℃或1次测量体温高于37.8℃者确定为发热;没有查到感染证据的发热患者判定为非感染性发热。对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危险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危因素。结果:206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非感染性发热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意识障碍、脑干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72h内出现发热、脑中线移位、入院时血糖、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易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72 h内出现发热、脑中线移位是非感染性发热的高危因素。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中线移位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早期发热多数是非感染性发热。
郭科资晓宏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发热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134例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及腰穿确定的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组(治疗组,n=68)及脑脊液置换术组(对照组,n=66)。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1),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P>0. 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1);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并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是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李永红郭科资晓宏宋治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注射脑脊液置换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小剂量尿激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