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保健

作品数:11 被引量:84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成矿
  • 6篇矿床
  • 5篇地质
  • 3篇东秦岭
  • 3篇找矿
  • 3篇同位素
  • 3篇钼矿
  • 3篇金矿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学
  • 2篇动力学背景
  • 2篇中生代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流体
  • 2篇金矿床
  • 2篇金属矿
  • 2篇矿床类型
  • 2篇辉钼矿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云南会泽铅锌...

作者

  • 11篇郭保健
  • 10篇毛景文
  • 8篇李永峰
  • 5篇叶会寿
  • 3篇胡华斌
  • 3篇李厚民
  • 2篇白凤军
  • 2篇李蒙文
  • 2篇张长青
  • 1篇闫全人
  • 1篇竹学丽
  • 1篇郑榕芬
  • 1篇张作衡
  • 1篇何春芬
  • 1篇李晓峰
  • 1篇赵财胜
  • 1篇杜海燕
  • 1篇王彦斌
  • 1篇刘敦一
  • 1篇屈文俊

传媒

  • 3篇矿床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与勘探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豫西南泥湖矿田钼钨及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探讨被引量:87
2006年
豫西南泥湖钼钨铅锌银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金堆城—南泥湖钼钨多金属成矿带的东部。在矿田内除了早期探明的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和夕卡岩型多金属硫铁矿床外,最近几年又在其外围发现了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成矿流体及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钨及多金属硫铁矿床与铅锌银矿床为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大气水加入,成矿物质和花岗斑岩一起源于下地壳。年代学研究表明:钼钨铅锌银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140 M a左右,形成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晚期的岩石圈伸展环境。其成矿机理为: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由于俯冲的扬子板片可能发生断离,软流圈物质通过板片断离窗上涌,幔源岩浆在壳幔边界附近发生底侵作用,诱发碰撞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的花岗质岩浆,沿NNE向断层与EW向的断层交汇处上升并在较高的构造层次上侵位,形成花岗斑岩体以及钼钨矿床、多金属硫铁矿床及铅锌银矿床。
叶会寿毛景文李永峰燕长海郭保健赵财胜何春芬郑榕芬陈莉
关键词:矿床类型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成矿机理
豫西公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20
2004年
文章较为详细地总结了公峪蚀变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将成矿作用分为 3个阶段 ,即石英_黄铁矿阶段 ,石英_硫化物阶段和石英_碳酸盐阶段 ,并测定了矿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硫化物的δ3 4 S值变化于-1.7‰~ 2 .2‰之间 ,与陨石硫的δ3 4 S值接近 ,反映为深源 ;成矿Ⅰ阶段流体的δD值为 -68‰~ -86‰ ,δ18OH2 O 为-0 .6‰~ + 4 .9‰ ,成矿Ⅱ阶段流体的δD值为 -67‰~ -84‰ ,δ18OH2 O为 -0 .6‰~ -8.9‰ ,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有两个来源 ,Ⅰ阶段以深源水为主 ,Ⅱ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公峪金矿与祁雨沟金矿应属于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 ,均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可能为同源、同期。
李永峰毛景文郭保健胡华斌白凤军
关键词:金矿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成矿流体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89
2005年
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生产基地,目前在该成矿区已经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和矿点400多处。经过对比研究,这些矿床的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并伴随有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方解石化,以低温、低盐度为特征,成矿时代可能为中生代,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本身。它们为受热对流循环流体经过成矿物质萃取、搬运和卸载而成矿,是大陆边缘造山带东侧伸展带中的产物,属于比较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张长青毛景文吴锁平李厚民刘峰郭保健高德荣
关键词:地质学MVT铅锌矿床成矿过程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53
2006年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错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李永峰毛景文刘敦一王彦斌王志良王义天李晓峰张作衡郭保健
关键词:SHRIMPRE-OS同位素东秦岭
秦岭造山带秋树湾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8
2006年
秋树湾铜钼矿床是秦岭造山带东段最大的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通过对矿石中6个辉钼矿样品的 Re-Os 同位素分析,得到了145.57±1.80~147.98±2.21Ma 的模式年龄(平均为146.42±1.77Ma)及一个相关性很好的等时线年龄147±4Ma,表明秋树湾铜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其以北的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主要斑岩型钼矿床及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的大规模成矿时间一致,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第2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秋树湾铜钼矿床辉钼矿的含铼量平均达151.8×10^(-6),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钼矿带同期形成的钼矿床(16.13×10^(-6)~28.09×10^(-6)),认为主要是由于两者成矿元素 Cu/Mo 比值的不同造成的;结合矿石硫同位素特征,认为矿床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郭保健毛景文李厚民屈文俊仇建军叶会寿李蒙文竹学丽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
豫西地区中生代钼银铅锌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查
毛景文郭保健李永峰谢桂青叶会寿等
豫西地区位于东秦岭钼铅锌金成矿带,为世界级钼金多金属矿产基地。但随着资源迅速消耗,找矿难度日益增大。该项目通过十余年的科研、勘查与生产联合攻关,首次提出三期成矿作用的新认识:分别为三叠纪碳酸岩脉型和石英脉型钼矿,晚侏罗世...
关键词:
关键词:成矿规律找矿方法金属矿
中国东部中生代隐伏金属矿找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突破
毛景文王学求张宗恒贾宝华杜海燕郭保健刘建明李春生田豫才黄水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矿产资源需求年上涨25%,导致主要大宗矿产50%-80%依赖进口,国家耗用大量资金购买矿产。东部是中国矿业发达地区,工农业消耗的80%-90%矿产来自东部,自20世纪90年代末,一批矿山...
关键词:
关键词:金属矿找矿理论成矿机理
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被引量:122
2005年
熊耳山地区是华北地块南缘继小秦岭金矿田之后发现的又一金银铅钼矿集中区。该区经历了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期的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产出了大量燕山期热液金矿床及银、铅、钼矿床,发育了不同的矿床类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银铅矿和斑岩型钼矿。文章讨论了该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各种矿床类型的特征、成岩成矿时间及其相互关系、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郭保健李永峰王志光叶会寿
关键词:矿床类型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方向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4
2006年
东沟钼矿是在东秦岭钼矿带中于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东沟含矿铝质A型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112±1Ma;采用ICP—MS法测定东沟钼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模式年龄为116.5±1.7~115.5±1.7Ma;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相近,表明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形成。东沟斑岩钼矿与东秦岭金堆城、南泥湖、上房沟、雷门沟等斑岩钼矿具有20Ma以上的时差,反映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叶会寿毛景文李永峰郭保健张长青刘王君闫全人刘国印
关键词:SHRIMP年龄RE-OS年龄东秦岭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被引量:273
2005年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李永峰毛景文胡华斌郭保健白凤军
关键词:地质学地球动力学背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