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丽君

作品数:200 被引量:95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3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1篇动脉
  • 72篇冠状
  • 70篇冠状动脉
  • 64篇心肌
  • 44篇梗死
  • 43篇心肌梗死
  • 34篇介入
  • 29篇血管
  • 25篇病变
  • 21篇心病
  • 21篇介入治疗
  • 21篇冠心病
  • 20篇急性心肌梗死
  • 19篇冠状动脉介入
  • 14篇血压
  • 14篇预后
  • 14篇衰竭
  • 14篇经皮冠状动脉...
  • 13篇造影
  • 10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9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北京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沧州市中心医...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 1篇天津市滨海新...

作者

  • 199篇郭丽君
  • 127篇高炜
  • 41篇张福春
  • 36篇张永珍
  • 36篇牛杰
  • 34篇崔鸣
  • 33篇王贵松
  • 31篇韩江莉
  • 29篇毛节明
  • 23篇冯新恒
  • 21篇郭静萱
  • 18篇祖凌云
  • 18篇李海燕
  • 15篇陈少敏
  • 15篇何立芸
  • 15篇汪宇鹏
  • 15篇任川
  • 14篇徐昕晔
  • 13篇朱丹
  • 12篇陈宝霞

传媒

  • 31篇中国介入心脏...
  • 3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0篇中国循环杂志
  • 9篇中华内科杂志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2014北京...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21篇2016
  • 16篇2015
  • 27篇2014
  • 21篇2013
  • 5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
2014年
1病历资料 女性,56岁,间断胸痛8年,加重伴头晕、气短3d,入院。
赵威陈宝霞李海燕冯新恒郭丽君高炜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肥厚型心肌病哮喘患者高血压支气管病历资料
腔内影像和功能学指导“介入无置入”的价值
2020年
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技术已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发展到了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然而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相关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支架作为永久性异物存留在血管壁诱发的后续病理过程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人们一直在祈求一种新的介入技术,一方面像DES一样携带抗增生药物抑制内膜过度增生,另一方面又不需要金属置入物,或置入物可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降解吸收使血管壁恢复自然解剖结构和功能,这种理念催生了“介入无置入”的概念。
徐昕晔郭丽君
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发病和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职业紧张是指当工作要求与工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满足时发生的有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冠心病在工作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大约60%~80%的患者病后需回归工作岗位。因此,探讨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关系对预防冠心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莹徐伟仙郭丽君
关键词:冠心病冠心病事件
有氧耐力运动和抗阻训练在80岁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正>目的通过对80岁以上老人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估,观察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和抗阻力训练的六个月后整体心肺功能和其他体检参数变化的特征,揭示高龄患者的有氧耐力训练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38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年...
徐顺霖杨洋李学宇陈颖越郝靖欣刁筱玲郭丽君毛节明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高龄患者有氧耐力运动抗阻训练
文献传递
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0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首次PCI治疗前均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计算CCS;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记录有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以及再发心绞痛入院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结果 CCS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42,P=0.000),男性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CCS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90.8±764.5比352.8±336.3,t=2.25,P=0.026)和非糖尿病患者(693.3±912.4比413.0±464.1,t=2.11,P=0.037)。平均随访15个月(3~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CS≤300,CCS301~1000和CCS>1000的患者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比81.6%比62.5%,Logrank7.49,P=0.024)。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脂血症、多支病变、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及PCI并发症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CS>1000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较CCS≤300的患者增加3.44倍(HR=3.44,P=0.043)。结论 CCS是预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何榕韩江莉许佳文郭丽君张福春牛杰李海燕张永珍王贵松郭静萱毛节明高炜
关键词:钙质沉着症冠状动脉疾病预后
运动训练对中年女性运动耐量及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规律运动训练对健康中年女性运动耐量和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的影响,并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与中年女性运动耐量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60名无疾病史并未接受规律运动训练的中年女性,分成中等强度运动组28名[年龄(51.0±5.6)岁]、间歇高强度运动组20名[年龄(50.1±6.0)岁]分别进行12周(功率自行车每周3次每次50min)规律运动训练对照组12名[年龄(48.7±4.7)岁]对生活方式不予干预。于基线和12周后对受试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定GLS、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运动组和对照组间基线各项观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规律运动训练12周后,中等强度运动组峰值摄氧量(PVO_2)[(22.95±4.85)ml·min^(-1)·kg^(-1)比(23.86±5.02)ml·min^(-1)·kg^(-1),P=0.041]及GLS(-20.24%±3.03%比-21.74%±2.75%,P=0.017)显著改善;同样的,间歇高强度运动组PVO_2[(21.17±3.25)ml·min^(-1)·kg^(-1)比(22.97±3.04)ml·min^(-1)·kg^(-1),P=0.002]及GLS(-20.06%±3.11%比-22.09%±1.94%,P=0.008)亦显著改善;两个运动组运动训练后PVO_2和GLS的变化差值(△PVO_2和△GL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且间歇高强度运动组有优于中等强度运动组的趋势。相关分析显示,运动训练组女性的△PVO_2与△GLS呈显著相关(r=-0.358,P=0.012),但△PVO_2与△LVEF、△PVO_2与△E/e'无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发现△GLS是△PVO_2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62,P=0.014)。结论规律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健康中年女性的运动耐量及GLS反映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推测健康中年女性运动耐量的提高可能与运动训练改善其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有关。
李学宇杨洋冯杰莉赵威白瑾徐顺霖高炜郭丽君
关键词:中年女性运动耐量
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静息Pd/Pa值可以预测血流储备分数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冠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或冠脉口部压力的比值(Pd/Pa)与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84例患者中接受冠脉内压力导丝评估的103处病变的数据。多体位选择性冠脉造影,QCA评价病变直径狭窄程度。结果静息Pd/Pa值与FFR具有线性相关性(r=0.78;P<0.0001),以FFR值≤0.75来定义为缺血临界值时,当静息Pd/Pa≤0.86时,其预测缺血的阳性预测值可达95%,而当Pd/Pa值≥0.93时,其预测缺血阴性的预测值也达95%。结论静息Pd/Pa值与FFR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静息Pd/Pa值预测FFR缺血界值具有较高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这提示在压力-病变功能评估中部分患者能够避免使用腺苷等微循环扩张剂,达到减少药物相关反应和手术过程的目的 。
崔鸣颜利求张永珍王欣张福春牛杰李海燕王贵松韩江莉高炜郭丽君
关键词:压力导丝冠脉临界病变
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2009年
患者男,62岁,因乏力、活动后心悸3个月,加重伴纳差、水肿2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活动后心悸。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初可进软食,近1个月来进流食,体重下降约10kg。1周前外院行心电图检查异常(具体不详).超声心动图示室壁运动异常。入院查体:BP100/60mmHg.心率84次/min,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哕音,心界大,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王钢高炜白瑾佘飞王贵松郭丽君
关键词:首发症状多发性骨髓瘤心力衰竭双下肢乏力活动后心悸室壁运动异常
年龄≤50岁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
郑晓娟牛杰高炜郭丽君王贵松张福春李海燕张永珍
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微粒(MP)是活化或者凋亡的细胞以出芽方式产生的微小囊状双层膜结构,没有细胞核,直径约0.4~1μm。MP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离体试验提示,细胞激活或者凋亡时细胞膜双层磷脂结构的非对称性受到破坏,使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在外层,随即细胞以出芽的方式形成MP。循环中的MP来源于不同的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EC),以血小板来源的MP(PMP)为最多,占循环中MP的70%~90%。其他部位也存在MP,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形成的MP主要集中在斑块局部,不进入循环系统。研究发现MP生成的现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健康人群中可以检测到MP,但细胞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产生的MP,在磷脂构成、表面标记物、内部的蛋白组成和基因信息上都存在差异。近年来,MP的生理、病理作用被逐渐认识,其过度产生可见于心血管疾病、肿瘤、感染及正常或者病理妊娠等多种状态,广泛参与细胞黏附、凋亡、免疫应答、血管重塑和生成、止血和血栓形成等过程。特别是M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展及血栓事件的关联性备受重视,本文就该部分内容进行文献综述。
任川祖凌云郭丽君付志伟郑乐民高炜
关键词:微粒动脉粥样硬化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