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晓云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急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塞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注射
  • 2篇脑出血
  • 2篇急性
  • 2篇出血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型心
  • 1篇醒脑
  • 1篇醒脑开窍
  • 1篇醒脑开窍针法
  • 1篇血塞通
  • 1篇血塞通注射液

机构

  • 5篇西安急救中心
  • 3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5篇郝晓云
  • 2篇吴松笛
  • 1篇王芳
  • 1篇刘国正
  • 1篇蔺雪梅
  • 1篇王清
  • 1篇冯燕
  • 1篇赵朝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陕西中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STEMI并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75例,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前,两组均接受肝素100U/kg静脉注射,替格瑞洛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180mg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600mg氯吡格雷药物治疗。PCI术后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替格瑞洛组每日给予90mg替格瑞洛,2次/d。氯吡格雷组每日给予75 mg氯吡格雷治疗,1次/d。连续服用1年。结果:两组患者TIMI血流状况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LVEF及LVEDD水平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替格瑞洛组6.67%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6.0%(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进一步研究推广价值。
冯燕冯燕郝晓云
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8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2次/d,3d后改为10%甘油果糖250ml静滴、2次/d,连用4d。对照组则单独使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15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06%(P<0.01);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肿、水肿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差异更加显著;肾功能异常对照组27例明显多于观察组的9例(P<0.05)。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效果满意,值得在急救医学和临床工作中推广。
郝晓云吴松笛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65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抢救与入院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在120急救中心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院前抢救运用针刺疗法,入院后治疗加用血塞通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院前抢救和入院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郝晓云
关键词:脑出血醒脑开窍针法
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60例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郝晓云任莉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登记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纳入的患者全面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收集相关观测指标。结果:1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有318例(28.2%)存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其中狭窄≥50%的发生率为10.1%;有453例(40.2%)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1.0mm。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颈动脉狭窄≥50%的影响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CCA-IMT>1.0mm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很常见,控制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等相关危险因素将可能通过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郝晓云王芳王清史亚玲蔺雪梅刘国正吴松笛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