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维维

作品数:11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汉剧
  • 5篇民国
  • 5篇民国时期
  • 2篇信仰
  • 1篇信仰观
  • 1篇艺人
  • 1篇票友
  • 1篇专业教师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意义
  • 1篇戏班
  • 1篇戏迷
  • 1篇明朝
  • 1篇明朝末年
  • 1篇末年
  • 1篇教学优势
  • 1篇皇后
  • 1篇江湖
  • 1篇教师
  • 1篇教学

机构

  • 10篇湖北大学

作者

  • 10篇郑维维
  • 1篇郭莹

传媒

  • 2篇戏剧之家
  • 1篇北方音乐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学园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汉剧的江湖草台班
2015年
江湖草台班的汉剧演出,大多由乡村宗族组织,其组织、行当、演出环境与城市戏院演出有所不同。戏班人少而精,所谓三十四人闯江湖,十八人演全套,演员需兼顾多个角色,会各种剧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草台班的演出主要为祭祀、酬神。
郑维维
关键词:民国汉剧
民国时期汉剧四大河派论述
2014年
汉剧按其在湖北的发展区域,可分为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大河派。四大河派各有特点。民初,襄河、荆河、府河三派艺人相继汇集汉口,与汉河派合流,形成了汉剧艺术的主流。
郑维维
关键词:汉剧
民国时期汉剧戏迷研究
2015年
汉剧为湖北地方大戏,属皮黄剧种。民国时期,汉剧达于鼎盛,尤其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剧占据了汉口的绝大部分戏园,成为大众娱乐最主要的形式,观看汉剧成为汉口市民娱乐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国时期的各种汉口小报,记录了其时汉口"看戏人"的种种情态,提供了当时汉口城市大众娱乐文化生活的生动鲜活图像。本文对这一时期汉剧戏迷的构成、消费支出和看戏娱乐生活作了初步探讨分析。
郑维维
关键词: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汉剧戏班竞争与艺人排外样态
2014年
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及市民社会的发展,汉剧领军的汉口娱乐业发展迅速,班社云集。在利益的驱使下,戏班之间竞争激烈。竞争主要表现在争戏院经营权、争名角、争剧本,其最终目的是争夺观众以获利。名角进入戏班后,为维护自己的低位与利益,往往排斥外来艺人进入汉口汉剧班社。外来艺人需具备过人技艺才能立足。
郑维维
关键词:民国汉剧戏班艺人
专业教师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教学优势被引量:2
2015年
班主任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由于与学生接触较多,在学生专业知识的指导、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
郑维维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专业教师教学优势
秦淮名妓现象探略被引量:1
2008年
明朝末年南京秦淮河畔出现的一批才色兼备的歌女舞妓,不喜与俗子交接,而好与名人词客游,并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她们的言行改变了青楼女子的历史形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这种现象出现于明朝末年南京秦淮河畔,与明朝曾经有过的各种反传统思潮和明末的社会环境及秦淮河畔特定的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郑维维
关键词:明朝末年文化意义
略论北朝时期皇后制度的特点被引量:1
2008年
皇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朝皇后及制度显示出了其独有的特殊性。这与北朝政权均为北方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建立有很大关系。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贫乏落后,没有自己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又具有北方民族的传统遗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要较中原汉族地区女性高,在社会政治生活、家族宗族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北朝皇后与佛教关系异常密切,帝后权力之争十分激烈,同时又出现像昭太后和冯太后那样有才能的女政治家就不足为奇了。
郑维维
关键词:北朝皇后
现代香客的信仰观研究——以武汉归元禅寺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香客是佛教信众中数量最多的信仰群体,对寺院生存与宗教信仰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较典型寺院香客的个案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阐释现代香客的信仰状况。在现代都市佛教中,香客来寺院进香的愿望既包含传统的祈福还愿、超度亡灵,当下的宗教旅游、寻求心灵的安慰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向。香客在寺院进行的宗教活动包括进香、礼拜、放生、捐功德钱等。其信仰观表现出浓厚的功利性色彩,世俗性、自发性与随众性等特点突出,同时也带有盲目的狂热倾向。
郑维维郭莹
民国时期的汉剧票友与“玩票”
2016年
汉剧兴起于清代,民国时达于繁盛。推动汉剧繁荣的不仅是汉剧的艺人们,还有十分活跃的汉剧票友及其玩票活动。玩票需要金钱与时间投入,故票友均有钱有闲。票友在玩票中同声相求,自然形成自己的组织,即票社。汉剧票友在票社内切磋技艺,在舞台上自娱自乐,并且积极参加义演等社会活动,服务于社会,弘扬汉剧,从而构成武汉近代市民生活的面相之一。
郑维维
关键词:民国汉剧票友
汉剧老郎神信仰与老郎庙组织
2014年
清末民初,汉剧艺人的老郎神信仰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如达成愿望、规范秩序、抬高自身地位等。在此基础上,艺人建立了带有传统行会性质的老郎庙,其功能首先是祭祀,其次是对艺人的扶助。
郑维维
关键词:汉剧信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