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盛

作品数:14 被引量:111H指数:7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肝病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预后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3篇脂肪性
  • 3篇脂肪性肝病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酒精性脂肪性...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肝硬化
  • 2篇胰腺

机构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4篇郑盛
  • 7篇唐映梅
  • 6篇刘海
  • 5篇杨涓
  • 4篇尤丽英
  • 4篇杨晋辉
  • 4篇王玉波
  • 3篇张帆
  • 2篇殷芳
  • 2篇刘晶
  • 2篇陈文钦
  • 1篇朱为梅
  • 1篇刘汉屈

传媒

  • 6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选择入院48h内、符合NRS 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患者264例,以BMI<18.5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对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不能获得BMI的96例患者,以ALB替代,ALB<30g/L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统计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符合NRS 2002标准的264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9%。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的9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7%。总计3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9%。BMI<18.5、ALB<30g/L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0%、2.8%。在BMI≥18.5患者中,NRS评分≥3分者28.8%。农村和城市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8.5%和32.5%(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NRS 2002方法能预测和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
肖琼怡郭致平殷芳杨兰艳刘海郑盛
关键词:消化内科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2002
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饮酒、电离辐射以及具有遗传毒性的人体代谢产物等能够诱导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就目前研究证实与肝细胞癌发生相关的一些因素作一阐述。
郑盛刘海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甲基化
血清钠、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20例肝硬化患者及100例体检健康者,检测其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肝功能Child分级,其异常程度逐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下降值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说明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联合检测血清钙、胆碱酯酶,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对判断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杨兰艳殷芳郑盛刘海
关键词:血清钠胆碱酯酶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概念于1995年被提出,作为慢性胰腺炎的一种,逐渐受到重视,具有自身免疫性的特点。尽管近年来国外报道较多,但其诊断标准并不统一,不易与胰腺癌鉴别,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郑盛尤丽英唐映梅刘海杨晋辉
关键词:胰腺肿瘤
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不同血尿酸水平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血尿酸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10 4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采血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肝炎病毒学相关指标,同时行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NAFLD诊断依据2010年中华肝脏病学会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规定的NAFLD诊断标准。结果除高血糖人群外,随血尿酸水平增高,男性和女性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均逐步升高(P<0.05)。除男性MS人群外,无论有无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NAFLD检出率均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明显升高,尤其当血尿酸水平>333μmol/L(男)或>233μmol/L(女)时(P<0.05),且女性高血糖和血脂紊乱人群、最低尿酸水平组人群NAFLD的检出率较高(P<0.05)。对无任何MS相关组分的人群研究发现,在相同血尿酸水平下,男性NAFLD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女性NAFLD检出率在血尿酸>233μmol/L时迅速升高(P<0.01);无论男女NAFLD检出率均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质指数、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分级是NAFLD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2.600、1.354、1.282、1.276、1.214和1.236。结论高尿酸血症是NAFLD的高危因素,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
郑盛尤丽英唐映梅刘海杨晋辉
关键词:脂肪肝非酒精性高尿酸血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被引量:22
2013年
近年来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逐年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在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NAFLD的治疗备受国内外内分泌代谢和消化领域专家关注,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拓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NAFLD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代谢的角度阐述NAFLD的新概念,介绍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郑盛唐映梅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和2011年连续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年度体检的昆明铁路局职工共1 3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次体检的腹部B超结果判断有无NAFLD,将体检者分为阴性组890例(无→无)、新增组145例(无→有)、阳性组257例(有→有)、减少组75例(有→无)。记录NAFLD总检出率并分析NAFLD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2010年NAFLD总检出率为24.3%(332/1 367),2011年为29.4%(402/1 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14,P<0.05)。除2011年各组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2010年、2011年MS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升高〔OR=1.48,95%CI(1.06,1.74)〕对NAFLD新增模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降低〔OR=1.65,95%CI(1.12,1.98)〕和BMI降低〔OR=0.63,95%CI(0.36,0.81)〕对NAFLD减少模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升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BMI与TG则是减少NAFL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NAFLD患者应平衡膳食,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水平。
郑盛杨晋辉尤丽英唐映梅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X
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有直接参与损伤修复,分泌生长因子,调节免疫和炎症,抗氧化应激等,可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炎症,免疫细胞,炎症因子,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e regulation,inflammation,immune cells,inflammatory factors,treatment"为英文检索词,在万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8月有关干细胞参与炎症免疫调节的文献。排除陈旧性和重复性研究,最终纳入4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及多向分化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易于从不同组织中获取并且具有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使得其在组织损伤炎症与修复的临床运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作为最有希望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特别是对于免疫调节失衡导致的炎症性相关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相信在未来的细胞生物治疗领域,间充质干细胞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盛杨涓唐映梅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炎症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01/2015-06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114例纳入研究,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RDW对SAP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血糖、血钙、血肌酐、氧合指数、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RDW、APAPHEⅡ评分与Ranson评分等指标与非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APAPHEⅡ评分、Ranson评分、白蛋白、氧合指数、血肌酐等指标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928-0.968,P=0.000),APAPHEⅡ评分为0.864(95%CI:0.812-0.915,P=0.000),氧合指数为0.848(95%CI:0.785-0.833,P=0.001).结论:RDW是SAP患者预后的对立预测因子,对SAP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杨涓郑盛刘汉屈唐映梅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重症急性胰腺炎ROC曲线预后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修复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健康雌性清洁级SD大鼠的股骨骨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获得BMSCs;选取60只SD大鼠建立大鼠HIRI模型.动物模型建立后,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BMSCs移植组(n=30,予以尾静脉注射BMSC悬液1 mL,1.0×10~7/mL),HIRI组(n=30,予以尾静脉注射L-DMEM 1 mL),另设空白对照组(n=30,予以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分别于移植后的1、2、3 wk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取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n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移植后2 wk对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移植后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利用RT-PCR法及Western b l o t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α-平滑肌蛋白(alphas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后1 wk,BMSCs移植组、HIRI组的血清ALT、AST、MDA、TNF-α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后2、3 wk,BMSCs移植组ALT、AST、MDA、TNF-α和IL-18水平与HIRI组比较明显下调,SOD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仍偏低(P〈0.05).HE染色后发现,BMSCs移植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程度较HIRI组均有明显减轻(P〈0.05).RT-PCR法检测得知,与HIRI组比较,BMSCs移植组中HG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α-SMA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得知,与HIRI组比较,BMSCs移植组中H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α-SMA的蛋白�
郑盛杨涓张帆王玉波
关键词:白介素-18缺血-再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