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晖
- 作品数:26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内镜对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24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35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出血量等。结果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 林荣志洪育明梁振源郑朝晖
- 鼓膜修补术耳屏切口改进缝合方法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对照研究以耳屏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的鼓膜修补术的耳屏切口的改进缝合方法,旨在改善鼓膜修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行局麻下鼓膜修补术患者165例,均以耳屏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分为耳屏伤口常规加压包扎组与伤口改进缝合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术后耳廓疼痛程度。结果耳屏伤口改进缝合可明显减少耳廓疼痛程度,与常规加压包扎组比较,术后10分钟(t=3.78)、术后1天(t=5.16)和术后2天(t=5.73)时,耳廓疼痛程度改进缝合组比常规加压包扎组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则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加压包扎组比较,耳屏伤口改进缝合可明显减少耳廓疼痛程度,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林荣志洪育明梁振源郑朝晖
- 腹腔镜微创外科术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的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外科术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的发生率和原因分析,为保障医疗安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率、临床特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共实施腹腔镜手术15755例(包含胃肠疝、肝胆胰脾、妇科、泌尿手术等),其中发生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81例,发生率为0.51%。平均(65±12)岁,其中男49例,女32例,平均住院日(35.59±19.51)d,住院费用(18.81±10.21)万元,两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9.25±4.61)d。腹腔镜微创外科术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患者构成比排名前5位的病种主要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24例(29.63%)、子宫内膜癌16例(19.75%)、结直肠癌14例(17.28%)、胃癌10例(12.35%)、胆总管结石9例(11.11%)。导致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出血22例(27.16%)、感染16例(19.75%)、吻合口瘘14例(17.28%)。从手术等级分析显示,无越级开展手术情况。所有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病例中,担任主刀的术者主任医师占56.79%(46/81),副主任医师37.04%(30/81),高年资主治医师6.17%(5/81)。结论通过分析腹腔镜微创外科术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的特征,有利于制定有效的管制措施,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发生率和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进而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李雅辰郑朝晖林金矿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微创
- 头颈部恶性淋巴瘤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 (ML)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 72例经病理诊断的ML ,进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分类 ,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综合治疗 5 2例 ,单一化疗 15例 ,单一放疗 5例。结果 72例患者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5 5 6 %、 38 89%、 2 0 83%。存活患者Ⅰ、Ⅱ期者占绝大多数 ,且多为恶性程度较低者 ,死亡患者中以Ⅲ、Ⅳ期为多。结论 诊断目的可包括肯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决定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对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正确与否是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 ,综合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预后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 郑朝晖洪育明林泼水
- 关键词: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理学检查辅助化疗
- 鼻咽癌组织中LMP1和VEGF蛋白的检测结果及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LMP1和VEGF蛋白的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鼻咽部腺样体组织切除标本作为对照组(14例),病理活检结果确诊鼻咽癌者作为鼻咽癌组(22例),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化)分别对对照组和鼻咽癌组组织中的LMP1蛋白以及VEGF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观察LMP1和VEGF蛋白的检测结果,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结果LMP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18%,15/22)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14.29%,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P1在鼻咽癌组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73.33%,11/15)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57.14%,4/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09%(13/22),高于对照组7.1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3.33%(11/15),无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28.5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P<0.05);鼻咽癌组中LMP1和VEGF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中表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P1和VEGF在鼻咽癌中处于高表达状态,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张逸铮鲁明阮神炯郑朝晖
- 关键词:鼻咽癌LMP1VEGF免疫组化
- 血管化耳廓复合组织瓣串联前臂皮瓣在鼻翼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化耳廓复合组织瓣串联前臂皮瓣在鼻翼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应用。方法 鼻翼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由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廓复合组织瓣串联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鼻翼恶性肿瘤术后的较大缺损。游离带有长...
- 郑朝晖
- 关键词:耳廓复合组织瓣前臂皮瓣
- 氟尿嘧啶联合西多福韦术后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联合西多福韦术后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8例行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术喉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白细胞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联合西多福韦病灶注射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喉乳头状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及癌变率分别为26.5%(9/34)、(309.7±12.2)d、8.8%(3/34),对照组患者喉乳头状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及癌变率分别为47.1%(16/34)、(108.5±7.8)d、20.6%(7/34);观察组患者喉乳头状瘤复发率和癌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西多福韦术后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癌变率,延迟肿瘤复发。
- 郑朝晖邱恩惠陈晓芳洪育明梁振源
- 关键词:喉乳头状瘤氟尿嘧啶西多福韦
- 股前外侧皮瓣卷状皮管在晚期下咽癌术后环周缺损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卷状皮管在晚期下咽癌术后环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1例,年龄33~82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全喉+全下咽切除20例,全喉+全下咽+部分舌根切除8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9例,全喉+全下咽+部分舌根+颈段食管切除5例。肿瘤切除术后遗留的下咽环形缺损均行股前外侧皮瓣卷状皮管一期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愈合状况、伤口愈合情况、吞咽功能状态。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下咽缺损的长度为7~18 cm,切取的皮瓣大小为6 cm×9.5 cm~10 cm×20 cm。41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出现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7.6%。40例皮瓣血管蒂吻合一条动脉、一条静脉,2例吻合一条动脉、两条静脉血管。术后5例出现颈部伤口感染,2例出现咽瘘。术后3个月复查,31例患者可进普食,9例进半流质饮食,2例进流质饮食。随访6~65个月,14例(33.3%)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原发部位复发4例(9.5%),颈部淋巴结复发6例(14.3%),远处转移4例(9.5%)。全组病例1年总生存率为79.4%,3年总生存率为6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卷状皮管是一种修复晚期下咽癌术后环周缺损的理想皮瓣。
- 陈晓芳鲁明洪育明郑朝晖梁振源李雅虹
- 关键词:下咽肿瘤游离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 上颌窦出血性息肉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上颌窦出血性息肉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上颌窦出血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确诊为上颌窦出血性息肉,术前CT诊断正确28例(77.8%),随访9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本病术前诊断应依靠综合判断,鼻窦CT应作为术前诊断首选检查方法,最后确诊依赖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可根据病变范围决定。
- 郑朝晖洪育明林泼水
- 关键词:出血性息肉鼻窦
- 咽旁间隙肿瘤85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收治的85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手术径路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良性肿瘤77例,恶性肿瘤8例;涎腺源性肿瘤41例,神经源性肿瘤36例,其他组织源肿瘤8例。均行手术治疗,口咽径路6例,颈侧径路76例,颈咽联合径路3例。术后复发6例,并发周围性面瘫4例;舌下神经麻痹2例;Horner征2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腮腺瘘1例;术腔感染1例;呼吸困难1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中,以涎腺源性肿瘤多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CT及MRI能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扩展范围、血液供应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颈侧径路为其主要手术径路。
- 郑朝晖洪育明林泼水
-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