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明月

作品数:10 被引量:128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厌氧
  • 3篇厌氧颗粒
  • 3篇污泥
  • 3篇反应器
  • 3篇PH
  • 2篇脂肪酸
  • 2篇酸化
  • 2篇颗粒污泥
  • 2篇挥发
  • 2篇挥发性脂肪酸
  • 2篇降解
  • 2篇UASB
  • 1篇大熊猫
  • 1篇丁酸
  • 1篇熊猫
  • 1篇厌氧发酵
  • 1篇厌氧发酵产酸
  • 1篇厌氧颗粒污泥
  • 1篇厌氧酸化
  • 1篇乙醇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机电院高...
  • 1篇北京市市政工...

作者

  • 10篇郑明月
  • 10篇王凯军
  • 5篇马海玲
  • 5篇郑明霞
  • 2篇东秀珠
  • 2篇李凌燕
  • 2篇汪翠萍
  • 2篇龚淑芬
  • 2篇杨燕妮
  • 1篇张国臣
  • 1篇王旭
  • 1篇李来庆
  • 1篇李彦博
  • 1篇徐武军
  • 1篇杨慧芬
  • 1篇闫海
  • 1篇吴远远
  • 1篇李超
  • 1篇徐恒
  • 1篇孟尧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沼气
  • 1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碱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3
2012年
介绍了在高固含率条件下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Ca(OH))2堆沤处理对玉米秸纤维素结构的影响。分别用2.5%、5%和7.5%(ρ)的NaOH和Ca(OH)2将玉米秸在常温下堆沤处理3 d后,提取其纤维素,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比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素的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碱堆沤处理使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部分分子间氢键断裂,部分酯键消失,随着碱用量的增加,纤维素结构被破坏的程度越大;纤维素的晶体类型与002面微晶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是纤维素的结晶度与002面微晶尺寸增大。这些变化表明碱处理能提高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可及度和反应性,从而改善厌氧消化性能。其中NaOH较Ca(OH)2表现出更好的纤维素润胀能力和反应性,在处理秸秆提高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郑明霞李来庆郑明月王旭马海玲王凯军
关键词:玉米秸纤维素碱处理
投加甲烷鬃菌对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在中温条件下向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中加入竹节状甲烷鬃菌6Ac,研究其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以及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质和反应器运行的情况.在(35±1)℃下,利用实验室相同规模的反应器,对照组(R1)接种厌氧絮状污泥,R2组接种厌氧絮状污泥的同时加入甲烷鬃菌,培养颗粒污泥.结果显示:当有机负荷(以COD计)逐步提高到11.1 kg m-3 d-1时,R2的COD去除率达到85.9%,高于R1的75.0%.运行到第46天(d 46)时两个反应器均可观测到颗粒污泥,R2中污泥粒径大于0.1 mm的颗粒污泥已经达到62.3%,d 28-46时,0.1-0.3mm颗粒的比例从10.0%增加到49.8%,对照组R1只从10%增加到33.3%,仍主要以絮状污泥为主.研究表明,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投加甲烷鬃菌有利于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增殖与稳定,改善其沉降性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加快EGSB的启动.
龚淑芬郑明月马海玲王凯军李凌燕东秀珠
关键词:EGSB颗粒污泥
温度、pH和负荷对果蔬垃圾厌氧酸化途径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在F/M=2∶1,不同温度(35℃,50℃)条件下,控制pH(4.0,5.0,6.0)时,发酵产物组分的变化规律;考察了35℃,果蔬垃圾在控制pH的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中不同有机负荷下的酸化类型。结果表明:50℃下酸化产物浓度较35℃低,且在相同的pH下,高温和中温酸化呈现不同的酸化类型,pH=6.0时,高温酸化类型为乙醇型,中温酸化类型为丁酸型。中温条件下,提高pH有助于缩短酸化时间,但对酸化产物总量影响不大,且发酵类型随pH变化明显,pH=4.0为乙醇型发酵,pH=5.0为丙酸型发酵,pH=6.0为丁酸型发酵。最优静态酸化条件为F/M=2∶1,35℃和pH=4.0,酸化率能达到65.1%,其中乙醇浓度为10 508 mg/L(相当于每克挥发性固体中含有438 mg乙醇)。反应器连续运行结果显示,温度为35℃,pH=4.0时,随着负荷的提高,酸化产物中乙醇含量增加,有机负荷OLR>7 g/(L.d),停留时间HRT<5 d,逐渐呈现乙醇型发酵。
郑明月郑明霞王凯军李超
关键词:厌氧酸化乙醇VFA温度PH
pH控制下果蔬垃圾酸化反应器中微生物优势菌群识别被引量:1
2016年
以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接种物,考察中温,pH为4.0±1,有机负荷13 g·(L·d)^(-1),水力停留时间3 d的酸化反应器处理果蔬垃圾的运行情况,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厌氧滚管分离技术识别反应器内优势菌群。结果表明,在pH为4的全混流反应器(CSTR)运行过程中,发酵产物以乳酸为主。反应器稳定运行期,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达81.9%,为反应器中优势菌属。经厌氧滚管技术分离筛选获得的菌株EL1为乳酸杆菌,其发酵类型为异型发酵。
马海玲吴远远郑明月徐恒汪翠萍王凯军
关键词:酸化反应器PH乳酸杆菌
高负荷条件下pH调控对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对果蔬垃圾的连续流厌氧发酵实验,考察了控制温度为35℃,控制pH(4.0、5.0、5.5、6.0),产酸相发酵产物组分的变化规律;考察了控制pH高负荷条件下不同有机负荷对酸化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逐渐提高,酸化类型不变,酸化产物浓度基本不变;高负荷下控制pH=4能够形成稳定的乙醇化产物,但总体酸化率较低。
韩丹郑明月王凯军
关键词:高负荷PH
UASB和EGSB反应器降解挥发性脂肪酸(VFAs)性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室温下(20℃~25℃)运行UASB和EGSB反应器处理挥发性脂肪酸(VFAs),对两者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改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两种方式改变反应器运行负荷,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EGSB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上,前者具有COD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等优点。EGSB反应器的出水回流提高了反应器内上升流速,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使EGSB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杨燕妮杨慧芬王凯军郑明月郑明霞
关键词:UASB反应器EGSB反应器
UV/O_3工艺降解水杨酸试验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O3、UV和UV/O3三种工艺,降解常见PPCPs物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的合成废水,比较了不同工艺降解水杨酸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O3浓度、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UV/O3工艺降解水杨酸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O3、UV和UV/O3工艺中,水杨酸降解效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UV/O3>O3>UV,其中UV/O3工艺的降解效率最高;当O3投加量为7 mg/L,水杨酸初始浓度为40 mg/L,溶液初始pH值为4.0,反应15 min时效果最佳,水杨酸可降解97%。此外,在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UV/O3工艺降解水杨酸的机理进行初步探索,验证了水杨酸主要羟基化产物为2,5-DHBA和2,3-DHBA,且其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UV/O3体系中捕捉到的·OH的浓度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李彦博汪翠萍徐武军郑明月王凯军
关键词:UVO3水杨酸参数优化降解途径
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对丙酸和丁酸冲击负荷变化的响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对增大进水浓度和增大进水流量过程中,颗粒污泥对丙酸和丁酸冲击负荷变化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进水浓度从2 000 mg COD/L提高到5 000 mg COD/L,丙酸去除率骤降,而丁酸降解相对稳定;在保持进水浓度为3 000 mg COD/L的条件下,增大进水流量,负荷从7.5 kg COD/(m3.d)升高到15 kg COD/(m3.d)时,丙酸降解率骤降,丁酸降解率仍然相对稳定。实验结果符合降解热力学理论和传统抑制动力学的未解离挥发性脂肪酸理论,并发现改变反应器运行条件能够加剧未解离酸的抑制作用。同时提出了探讨厌氧过程中丙酸积累导致厌氧反应器运行失败的基础理论原因。
郑明月王凯军郑明霞杨燕妮闫海
关键词:丙酸丁酸
不同乙酸钠浓度对UASB中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以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分别以不同配比的葡萄糖和乙酸钠为进水,考察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特性。葡萄糖与乙酸钠进水COD浓度始终保持1∶1所形成的颗粒污泥其沉降性、产甲烷活性等均明显优于乙酸钠进水浓度始终为500 mg COD/L的颗粒污泥。结果表明,不同碳源配比的进水条件下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能及对废水处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马海玲郑明月龚淑芬王凯军李凌燕东秀珠
关键词:厌氧颗粒污泥碳源葡萄糖乙酸钠
源自大熊猫肠胃的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鉴定研究
本研究从北京动物园健康大熊猫粪便中采集样品,通过刚果红初筛,滤纸崩溃实验复筛,从中筛选出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真菌菌株-W-3,该菌株在马丁氏平板上气生菌丝呈绒状分布,鲜黄色,边缘不紧凑,菌落直径为0.8cm,兼性厌氧.羧甲...
马海玲郑明霞郑明月孟尧张国臣王凯军
关键词: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黑曲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