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德利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麻醉
  • 5篇动脉瘤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5篇介入
  • 3篇心理
  • 3篇剖宫产
  • 3篇焦虑
  • 2篇动脉
  • 2篇心理干预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果
  • 2篇栓塞
  • 2篇剖宫产术
  • 2篇介入手术
  • 2篇控制性降压
  • 2篇干预

机构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16篇郑德利
  • 12篇周长浩
  • 6篇高秀江
  • 5篇魏砚砚
  • 5篇孟莉
  • 4篇毛瑞芬
  • 2篇张泽
  • 2篇朱鹤
  • 2篇王莉
  • 2篇田长征
  • 2篇房桂英
  • 2篇李慧利
  • 1篇成珍会
  • 1篇王月肖
  • 1篇薛敬东
  • 1篇刘娜
  • 1篇白永强
  • 1篇王车江
  • 1篇张庆富
  • 1篇王铭维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异丙酚组(60例)和七氟烷组(60例)。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检测麻醉前(T0)、术后6h(T1)、24h(T2)、48h(T3)、72h(T4)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两组患者在T2和T3的SOD、CAT、GSH-Px活性显著低于术前(P〈0.05)。(2)异丙酚组SOD在T1~T4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CAT在T1、T2上高于七氟烷组(P〈0.05),GSH-Px活性在T1~T3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3)两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烷相比,异丙酚麻醉能更好地对抗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郑德利孟莉周长浩张泽
关键词:二异丙酚麻醉氧化性应激七氟烷介入手术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麻醉安全性的研究
郑德利周长浩魏砚砚高秀江孟莉
课题通过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2~65岁,体重49~75kg。所有患者术前心电图正常,胸片检查正常,血气分析正常,血压正常或已药物控制至正常水平,无呼吸...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方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评估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i评分Ⅰ~Ⅱ级,初步评估无困难气道,麻醉选择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A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套囊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套囊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2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拔管时患者呛咳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t1、t2的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t3、t4及t5的血压、心率均低于B组,呛咳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可有效预防患者插管期以及拔管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拔管期呛咳发生率,使患者的循环波动更加稳定,安全性更好。
郑德利魏砚砚周长浩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颅内动脉瘤表面麻醉介入手术
剖宫产术时心理干预对母儿影响
周长浩王月肖薛敬东成珍会房桂英郑德利田长征毛瑞芬高秀江
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产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剖宫产率不断攀升,医患纠纷日渐增多。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中,只注重医疗干预,有部分产妇剖宫手术麻醉效果欠佳,麻醉药用量较多,母婴并发症多;围产保健特别是剖宫产时服务模式影响到...
关键词:
关键词:心理干预焦虑剖宫产术母儿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全麻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以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中和低剂量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注射注射用瑞马唑仑0.25、0.30和0.35 mg·kg^(-1),待意识消失后均给予阿芬太尼、米库氯铵进行麻醉诱导。比较3组麻醉效果、苏醒质量及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时(T1)、栓塞时(T2)、术毕5 min(T3)和术毕3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并统计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发生率及麻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中和低剂量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5.03±1.28)、(5.17±1.09)和(7.21±1.15)min,麻醉补救次数分别为(0.12±0.02)、(0.21±0.06)和(1.51±0.23)次,高、中剂量组上述指标与低剂量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中和低剂量组氟马西尼拮抗治疗率分别为18.18%、11.11%和2.86%,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87.06±6.02)、(86.85±5.61)和(81.09±5.37)mmHg,T4时的MAP分别为(92.05±5.13)、(87.57±6.29)和(84.42±5.16)mmHg,高剂量上述指标与低剂量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及搏动指数(PI)、各时间段特异性蛋白100β(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VS、DIND发生率及麻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全麻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麻醉的安全性均较高,且对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相当,但高剂量瑞
郑德利王巨增陈欢李慧利史记孟莉
关键词:麻醉颅内动脉瘤脑血流动力学
特重度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中控制性降压的适宜程度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中控制性降压的适宜程度.方法 拟行切痂植皮术的特重度烧伤患者30例,年龄18 ~ 54岁,性别不限,体重56 ~ 75 kg,ASA分级Ⅲ或Ⅳ级,烧伤总面积70% ~ 95%,Ⅲ度烧伤面积50% ~ 75%,术中切痂面积28% ~ 3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和不同程度控制性降压组(CH1,2组).C组不行控制性降压,维持MAP 80 ~ 90 mmHg; CH1,2组静脉输注硝酸甘油0.2~ 0.8 μg·kg-1·min-进行控制性降压,CH1组MAP降低幅度为基础值的10%,CH2组MAP降低幅度为基础值的20%.于术前30 min(T1)和术毕(T2)时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浓度.记录术中失血量及尿量.术后24h内记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CH1组和CH2组术中失血量减少,CH2组尿量减少,T2时血清Cr浓度、尿β2-MG和mALB浓度升高(P<0.05),CH1组肾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H1组比较,CH2组T2时血清Cr浓度、尿β2-MG和mALB浓度升高(P<0.05),术中失血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CH1组术后未见急性肾损伤发生,CH2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40%,均为Ⅰ期.结论 MAP降低幅度为基础值的10%是特重度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中控制性降压的适宜程度.
王车江田长征冯建科魏伟郑德利白永强周长浩张庆富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对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前15 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手术前15 min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毕自控静脉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负荷剂量0.2 ug/kg,输注2 ml/h,PCA量2ml,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8 mg,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2、8、12、24h伤口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各时段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降低(F组间=426.944,P=0.012,F组内=2.998×104,P =0.003,F交互=187.028,P=0.027),各时段舒芬太尼用量(F组间=878.764,P=0.013,F组内=97.6534,P=0.016,F交互=236.078,P=0.024)和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减少(F组间=1.213×103,P =0.006,F组内=81.546,P=0.021,F交互=11.082,P=0.013).观察组恶心3例、呕吐1例;对照组恶心9例、呕吐3例,1例出现轻微呼吸抑制通过吸氧对症处理缓解.结论 手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PCIA镇痛效果,减少PCIA镇痛药量,减少不良反应.
魏砚砚郑德利周长浩
关键词:地佐辛超前镇痛自控静脉镇痛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麻醉新生大鼠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72只7 d龄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6组(n=12),分别为右美托咪定组、丙泊酚组、25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50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75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术后1 d进行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因子检测与免疫组化染色,术后60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与丙泊酚组比较,50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75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海马组织内的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升高;与丙泊酚组比较,50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75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海马组织内的TNF-α、IL-1β、IL-6浓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海马内的c-fos表达增加;与丙泊酚组比较,50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75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海马内的c-fos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与P组比较,50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75μg/kg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结论 50μg/kg、7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丙泊酚造成的神经损害与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神经炎症及抑制c-fos蛋白表达有关。
崔允巍董杰刘敏郑德利
关键词:新生大鼠丙泊酚神经元凋亡水迷宫实验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中麻醉处理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患者230例,采用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加快诱导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动脉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使血压波动在10%~30%,调节呼吸参数使呼末二氧化碳保持在28~32 mm Hg。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颅内介入治疗方法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不同部位动脉瘤及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均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及后续的治疗措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可减少插管反应,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保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
郑德利魏砚砚孟莉周长浩高秀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
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予常规药物治疗(30例)和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30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DBS组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05)、运动功能(P=0.025)和运动并发症(P=0.008)以及PDQUALIF评分(P=0.016)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0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16)、运动功能(P=0.001)和运动并发症(P=0.016)以及PDQUALIF评分(P=0.000)亦低于治疗前。DBS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χ~2=5.109,P=0.000]。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孟莉郑德利刘娜李艳敏王铭维
关键词: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药物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