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
-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何处是家园?--飞散理论视域下的《手风琴罪案》被引量:1
- 2021年
- 《手风琴罪案》是美国当代文坛著名作家安妮·普鲁的一部力作,但至今国内还未有任何相关评论。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飞散理论探讨了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文化冲突与碰撞下的身份困惑及其对精神家园坚持不渝的探索与追寻。他们悲惨的命运和结局揭示了人类在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过程中面临的苦难与考验,种族歧视与其他丑恶的社会现象暗示这些漂泊灵魂的无奈。
- 郑丽
- 关键词:精神家园文化冲突
- 善恶之网的挣扎:斯坦贝克《烦恼的冬天》的美德伦理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本文运用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最后一部小说《烦恼的冬天》进行全新的解读,指出主人公伊桑因为受到社会环境所奉行的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善良本性的第一潜能的发展受到阻碍,个人向善能力的发展和实现在病态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的腐蚀下转化为人性中所潜含的破坏性潜能即"人的第二潜能"。不过,伊桑最终在纯洁的女儿爱伦的感召下幡然悔悟,理解了自爱的重要性,克服了孤独焦虑的疏离感,决心实现积极的自由。斯坦贝克对主人公心理发展和成长的细腻刻画表现了这位伟大作家贯穿其作品始终的伦理关怀。
- 郑丽
- 关键词:约翰·斯坦贝克美德伦理
- 《勿失良辰》中威尔姆的精神历程
- 2008年
- 本文从犹太文化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中主人公威尔姆的精神历程,从而说明威尔姆如何通过对生命的渴望和永生的思索、对自由的追寻与反思,最终寻找到迷失的自我和失落的精神家园,同时指出威尔姆对失落的精神家园的探索与追寻也反映了现当代西方人在艾略特的精神荒原里苦苦寻觅生命意义的精神历程。
- 郑丽
- 关键词:追寻
- 索尔·贝娄《受害者》中的希伯来哲学与宗教被引量:2
- 2012年
- 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早期小说《受害者》体现出浓郁的犹太文化,但目前国内却鲜有评论。本文通过善恶本质的探讨、犹太文化恶灵,以及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哈西德哲学来分析《受害者》中体现出的希伯来哲学和宗教,指出贝娄对人性洞悉入微的刻画源于根深蒂固的希伯来文化对其思想的渗透。
- 郑丽
- 关键词:《受害者》
- 《雨王亨德森》中亨德森对异性气质的追寻和自我的实现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通过分析《雨王亨德森》中的主人公亨德森在非洲——这个对白人探险者象征女性的区域——的探险经历和精神之旅,说明亨德森如何通过在两个非洲部落的经历以及对生与死的意义的思索,打破了传统的性别模式,最终接受内心的异性情结,实现了人格的完整和精神的重生的过程。
- 郑丽
- 关键词:精神之旅自我实现
- 跨越边界:卡洛尔·波伊斯·戴维斯访谈录(英文)
- 2019年
- 卡洛尔·波伊斯·戴维斯是美国康纳尔大学英语和非洲文学研究教授,因其作为学者、教育家及社会活动家所具有的世界影响力,于2017年荣获纽约州非洲研究协会颁发的杰出非洲研究者奖与弗朗茨·法农终身成就奖。用加勒比哲学协会主席尼尔·罗伯茨的话来说:"卡洛尔·波伊斯·戴维斯是加勒比思想和非洲流散研究领域的巨人。"事实上,谈及离散、去殖民化、黑人女性的历史和哲学、黑人激进传统等领域的研究,戴维斯不可或缺。目前她已发表多部著作,包括获得奖项的《黑人女性、书写与身份:主题的迁移》(1994),自编或与人合编了几部有关非洲离散文学的论文集。受《外国文学研究》委托,郑丽对戴维斯进行了专访,就一系列问题,如黑人女性写作和身份、主体迁移、非洲流散的时空架构、非洲书写及与其他少数族裔书写的异同、全球化背景下女性的世界主义视野和身份认同等等进行了热烈探讨。戴维斯分享了她有关当今世界女性如何充分实现自我和发挥潜力的观点。如何平衡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不仅是非洲人民,而且是我们所有人,无论什么民族、性别或国籍,必须面对的问题。
- 郑丽卡洛尔·波伊斯·戴维斯
- 关键词:流散世界主义
- 重新解读潘多拉之谜——贝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析被引量:2
- 2009年
- 贝娄作品中反映的女性形象一直为女权主义者所批判。如同希腊神话中宙斯创造的第一位女人潘多拉,美丽性感,邪恶狡诈,既对男性构成无法抗拒的诱惑,又对男性的个人生活和事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利用美国心理分析师波利.杨-艾森卓的性别理论,对潘多拉神话进行解构与重新建构,通过解读潘多拉神话之谜,阐释隐藏在神话背后的本质,藉此分析贝娄四部作品《雨王亨德森》、《赫索格》、《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女性形象,指出贝娄对女性形象的构建既是潘多拉神话的映射与隐喻,又反映了潘多拉从沉睡、苏醒到解放的整个过程。通过四部作品中刻画的女性人物的发展,反映出作家本人对女性态度的变化,揭示了贝娄作为艺术家的日益成熟,批驳了以往评论中简单地指责贝娄的"厌女"倾向。
- 郑丽
- 关键词:女性形象性别理论
- 黑屋
- 2016年
- 故事发生在苏格兰西海岸外的路易斯岛。那早风景如画,但气候恶劣;世风纯朴,但民生多艰。8月的一个周六夜晚,内斯港的一个舢板棚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外号“天使”的安格斯·麦克里奇被人勒死后吊在屋梁上剖腹。
- 彼得·梅郑丽
- 关键词:西海岸谋杀案
- 钟形罩里的悲剧人生——《钟形罩》的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3
- 2010年
-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充满了各种新颖独特的意象。通过分析这些反复出现的钟形罩、婴儿以及与死亡有关的意象等对小说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揭示其隐含的主题:才华出众的女性在沉闷的传统社会习俗的压制下迷失自我,进而导致精神崩溃的残酷社会现实,呼吁仍生活在钟形罩中的女性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自由,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 郑丽
- 关键词:钟形罩女性主义自我价值
- 柏拉图的洞穴喻与《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被引量:4
- 2011年
-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运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喻"来解析弥漫于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可以看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求与现实的矛盾、理性发展与宗教信仰的冲突,指出人们要想摆脱孤独,必须走出黑暗的洞穴,摆脱愚昧落后、因循守旧的现状,借助爱和团结的力量,彻底走出孤独的阴影。
- 郑丽
- 关键词:《百年孤独》洞穴喻孤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