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江

作品数:30 被引量:3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CT
  • 7篇影像
  • 7篇病理
  • 6篇血管
  • 6篇CT表现
  • 5篇多层螺旋CT
  • 5篇胸部
  • 5篇X线
  • 4篇支气管
  • 4篇文献复习
  • 4篇淋巴
  • 4篇肺癌
  • 4篇复习
  • 3篇胸部CT
  • 3篇影像表现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淋巴管
  • 3篇肌瘤
  • 3篇恶性

机构

  • 30篇上海市肺科医...
  • 2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30篇邵江
  • 17篇史景云
  • 16篇朱晓华
  • 8篇马骏
  • 7篇尤正千
  • 6篇葛虓俊
  • 4篇尤小芳
  • 3篇丁嘉安
  • 3篇易祥华
  • 3篇孙兮文
  • 3篇葛啸俊
  • 2篇张国桢
  • 2篇张容轩
  • 2篇陈美
  • 2篇孙希文
  • 2篇李天女
  • 2篇李浩亮
  • 1篇张敏
  • 1篇肖湘生
  • 1篇何国钧

传媒

  • 11篇上海医学影像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2005年全...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2001’全...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主支气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分析主支气癌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主支气管癌25例,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在18-67岁之间。结果 根据影像表现分为三型:腔内型12例,腔壁型6例,腔内外型9例。另侵犯气管隆突3例,淋巴结转移5例。鳞癌13例,低分化腺癌4例,腺样囊性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癌内瘤1例,嗜银细胞癌1倒。结论 CT在主支气管癌的定位、定形、定性诊断方面有优势,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帮助。
朱晓华邵江马俊葛啸俊
关键词:平片CT
胸部结节病的CT与镓67显像的对比分析
2001年
目的 对比分析CT与镓67显像检查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证实的胸部结节病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同时行常规胸部CT增强扫描及镓67显像检查。结果 在21例中胸部CT诊断结节病的16例(16/21)。其主要表现为纵隔淋巴结增大,尤其是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其中10例合并肺内改变。镓67显像中提出结节病诊断的14例(14/21)呈典型的“熊猫”面容及“八字”征的9例。经卡方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3例经激素治疗后复查镓67显像提示有效。结论胸部CT对观察胸部结节病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并作出诊断、分期方面都要优于镓67显像。而在结节病的活动性和疗效上镓67能作出比胸部CT更为正确、直接的判断。如二者联名使命名用则能进一步提高对结节病诊断的正确率。
葛虓俊朱晓华邵江
关键词:结节病CT
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MALTL)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6年
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瘤罕见,而其中以黏膜相关性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L)为最常见。MALTL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翻,但肺MALT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笔者见到三例。报告如下:
邵江史景云孙希文
关键词:文献复习LYMPHOMA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8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结果77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5例为两肺野内散在斑片状分布,1例局限于两肺下叶。83例均见小叶中心小结节,部分伴有树芽征;54例细支气管扩张,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9例扩张的细支气管内可见黏液栓塞;38例见周围性空气潴留;36例见斑片状影,2例合并右肺中叶不张;肺间质纤维化7例,肺动脉高压7例,合并胸腺瘤和肺癌各1例。结论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依据,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尤小芳史景云邵江孙兮文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多层CT作肺血管分期造影对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评估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造影的可能性和评价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多层螺旋CT对 73例肺门区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两段对比剂注射 ,结合三个扫描程序作肺血管分期造影 ,根据肺动脉被侵犯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为三度。按盲法评价图像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肺动脉分期造影成功的共 68例 ( 93 .15 % ,68/ 73 )。肺动脉Ⅰ度侵犯者 4例 ( 5 .88% ,4/ 68) ,Ⅱ度侵犯者 9例( 13 .2 3 % ,9/ 68) ,Ⅲ度侵犯者 5 5例 ( 80 .88% ,5 5 / 68)。Ⅰ度者全部作肺叶切除 ;Ⅱ度与Ⅲ度者的肺叶切除率有显著性差异 ( χ2 =64 .0 3 ,P <0 .0 0 5 ) ;Ⅲa度与Ⅲb度者的肺叶切除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χ2 =68.69,P <0 .0 0 5 ) ;Ⅲc度全部放弃手术。结论 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造影能更好地显示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部位和程度 。
朱晓华丁嘉安张国桢史景云邵江尤正千
关键词:肺癌多层CT
多层螺旋CT显示和诊断纵隔内先天性静脉变异的价值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显示和诊断先天性静脉变异中的价值。方法 对13例患者先后行胸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应用了多平面重建(MPR)13例、最大密度投影(MIP)7例、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 imagins)5例。结果 平扫表现为主动脉弓左侧结节影,注射对比剂后与纵隔内大血管同步强化,应用重建技术后能观察血管走行,皆表现为双上腔静脉。结论 多层螺旋CT可分辨主动脉旁左侧先天性静脉变异。从而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葛虓俊张国桢朱晓华邵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纵隔血管发育异常
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提高对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2007年期间收治的3例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肺功能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咳嗽、咯痰、气促,肺部啰音,可伴有慢性副鼻窦炎。实验室检查显示本文3例血清冷凝集实验均为阴性,1例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弱阳性,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可升高,痰培养可见绿脓杆菌生长。肺功能检查提示通气功能减退,并有低氧血症。高分辨率CT(HRCT)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小叶中心结节,伴细支气管扩张和管壁增厚。阿奇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或CT评分改善。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发生于儿童,儿科医生应熟悉该病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尤其是HRCT特征性表现,以确保患儿早期诊断,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尤小芳史景云李秋红邵江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儿童CT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提高CT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认识。方法 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9例,男性1例,女性8例。年龄从25到56岁,平均年龄为41.1岁。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为孤主性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增强扫描时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少数病例可见空气新月征。肿块周围肺组织、肺门及纵隔未见异常。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朱晓华邵江葛虓俊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理和影像表现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提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病理和影像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 17例,男 2例,女15例。年龄10-58岁,平均39.6岁。全部作胸片,12例作体层,9例加作CT。结果:肺硬化性血管平片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密度均匀,边清晰,轮廓光整。体层在少数病理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块周围组织、肺门、纵隔未见异常。讨论:女性病人,有良性表现的肺孤立性肿块,CT增强薄层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朱晓华邵江马骏
关键词:皮肤纤维瘤
肺吸虫病的临床与CT表现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认识肺吸虫病的CT表现。方法 收集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肺吸虫的患者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在23—75岁之间,平均年龄34.4岁。全部作胸部CT平扫,部分加作增强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肺吸虫病肺内CT表现包括:(1)单侧或双侧肺野出现斑片状、结节状影,边缘模糊,部位、状态易变,少数病例可见特征表现的“隧道”征;(2)肺门影增大,肺纹理紊乱或病灶呈成簇状窟穴状影;(3)胸腔积液常见,特征表现为交替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结论 肺吸虫病的诊断需紧密结合临床资料和CT表现,最后依靠相关的实验检查证实。
朱晓华邵江葛虓俊
关键词:肺吸虫病X线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