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国富

作品数:104 被引量:666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攀枝花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卒中
  • 18篇梗死
  • 17篇缺血
  • 17篇脑梗
  • 17篇脑梗死
  • 17篇急性
  • 16篇出血
  • 15篇血管
  • 15篇脑血
  • 15篇脑卒中
  • 13篇脑出血
  • 11篇血性
  • 10篇血压
  • 10篇药物
  • 9篇血流
  • 9篇癫痫
  • 9篇细胞
  • 9篇脑血管
  • 9篇急性期
  • 8篇动脉

机构

  • 85篇苏州大学附属...
  • 15篇苏州医学院附...
  • 4篇苏州市立医院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医学院
  • 2篇常州市第一人...
  • 2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无锡市中医医...
  • 2篇攀枝花市中心...
  • 2篇嘉善县第二人...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江苏省原子医...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102篇邵国富
  • 46篇包仕尧
  • 18篇楚冰
  • 13篇张志琳
  • 12篇周旭平
  • 10篇程丰
  • 8篇沈明强
  • 8篇罗蔚锋
  • 7篇傅渝
  • 6篇朱国燕
  • 6篇李文
  • 5篇霍红梅
  • 4篇刘春风
  • 4篇翟国杰
  • 4篇蒋静子
  • 4篇刘瑞杰
  • 3篇胡涛
  • 3篇崔光亮
  • 3篇朱颖
  • 3篇魏义兰

传媒

  • 32篇神经疾病与精...
  • 9篇中国临床神经...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中国血液流变...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国外医学(脑...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苏州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首都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 14篇2003
  • 8篇2002
  • 9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溶、抗凝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比较研究单纯纤溶、抗凝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纤溶组 (A组 )、抗凝组 (B组 )和纤溶 +抗凝联合应用组 (C组 )。A组于 5天内分别予巴曲酶 10BU、5BU、5BU ;B组予低分子肝素 0 4ml腹壁皮下注射 ,一日两次 ,连用 10天 ;C组前 5天同A组 ,第 6天起同B组。结果 联用组和单一用药组于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纯纤溶。
叶志钢包仕尧邵国富奚惠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纤溶治疗抗凝治疗巴曲酶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区域病理形态改变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观察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远隔部位(两侧额叶、丘脑、小脑细胞形态学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按实验需要将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单纯缺血两组;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标记(TUNEL)法观察两侧额叶、丘脑、小脑MCAO后6,24h、1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同侧额叶、丘脑MCAO后6h开始出现TUNEL阳性细胞分别为(34.3±4.0),(42.4±3.0)个,24h后明显增加犤分别为(198.0±2.6),(239.8±4.2)个犦,至1周阳性细胞减少犤分别为(20.0±1.2),(22.2±2.6)个(F=5272.9,5749.4,P<0.05)犦,而对侧丘脑、额叶及两侧小脑未见明显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一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由脑卒中后远隔部位脑组织功能所促进,提示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的恢复在脑卒中的康复中起关键作用。
楚冰邵国富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病理改变发病机制细胞形态学
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血压变化规律的因素。方法研究入院距发病时间<24h的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住院病人,进行基本数据收集,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变化,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对入院后血压管理的方式及干预时间进行登记。结果(1)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前4h尤甚,16~48h血压逐渐平稳,各时点血压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2)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血压较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血压高,P<0.05;(3)TOAST各亚型脑梗死血压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4)原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卒中后急性期血压较既往无高血压史的患者高;(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收缩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既往病史评分与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合并疾病多的卒中患者卒中后血压较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入院后16~48h血压渐趋平稳。
沈明强邵国富
关键词:卒中血压高血压史
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和当归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期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12
1998年
目的:研究中药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和当归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期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沙鼠脑缺血后再灌注动物模型;以氢清除法测定脑血流量;药物经腹腔注射。结果:(1)脑缺血后再灌注初期表现为充血反应,再灌注60min 起脑就进入低灌注期,直至再灌注120min。(2)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和当归均能增加低灌注期脑血流量。结论: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和当归均能增加低灌注期脑血流量,为缺血后脑组织的恢复提供了条件。
邵国富包仕尧
关键词:再灌注脑血流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当归
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与卒中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通过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200例卒中患者在发病2周和3月进行调查评分。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大脑半球左侧、右侧、双侧卒中PS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周时大脑半球前部与后部卒中病灶两PS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9546,P>0.1)。3月时大脑半球前部与后部卒中病灶两P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04,P<0.05)。结论PSD的发生无半球偏利性。急性期大脑半球前部卒中病灶与PSD无明显相关性。恢复期大脑半球前部卒中病灶与PSD存在相关性。
沈明强邵国富
关键词:脑卒中
急性卒中的血压管理被引量:11
2006年
急性卒中的血压波动较大,血压水平与卒中患者预后相关。文章对急性卒中血压的变化及其机制、目前有关血压调控存在的争议以及治疗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沈明强邵国富
关键词:急性卒中血压脑血流量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
2000年
楚冰邵国富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糖皮质激素疗效观察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集落刺激因子
血性脑脊液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邵国富张志琳楚冰包仕尧
关键词:内皮素血性脑脊液尼莫通
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体格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将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治疗组予氟西汀治疗。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中约44.7%出现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PROZAC(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ADL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抗抑郁治疗能使PSD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显著提高ADL能力和神经功能。
程丰邵国富包仕尧
关键词:氟西汀脑卒中抑郁障碍神经功能康复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对老年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99mTc TRODAT 1SPECT多巴胺转运体 (DAT)显像对老年帕金森病 (P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2 9例老年PD患者 ,12例老年健康志愿者行99mTc TRODAT 1SPECTDAT断层显像 ,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测定纹状体与小脑部位DAT比值。结果 :老年早期PD患者 (Hoehn Yahr分级Ⅰ级 )起病肢体对侧纹状体DAT特异性摄取 (左侧 :1 2 5± 0 10 ,右侧 :1 3 2± 0 0 6) ,与正常老年人 (左侧 :1 74± 0 13 ,右侧 :1 69± 0 0 8)相比 ,有显著性的降低 (P <0 0 1)。结论 :99mTc TRODAT 1SPECTDAT显像有助于老年PD的早期诊断。
罗蔚锋刘春风包仕尧唐军吴锦昌刘增礼傅渝邵国富
关键词:老年人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帕金森病纹状体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