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松之

作品数:76 被引量:28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生物学
  • 27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9篇学成
  • 38篇化学成分
  • 28篇海绵
  • 25篇南海海绵
  • 22篇甾醇
  • 17篇珊瑚
  • 13篇胆甾
  • 13篇活性
  • 12篇胆甾醇
  • 7篇化学结构
  • 6篇乙醇
  • 6篇萜类
  • 6篇化合物
  • 6篇化学成分研究
  • 6篇SP
  • 5篇软珊瑚
  • 5篇三萜
  • 5篇神经酰胺
  • 5篇生理活性
  • 5篇柳珊瑚

机构

  • 7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6篇邓松之
  • 41篇肖定军
  • 31篇吴厚铭
  • 16篇李凤英
  • 13篇章勤
  • 12篇饶志刚
  • 9篇梁利岩
  • 8篇马伟杰
  • 8篇田春雷
  • 7篇彭学东
  • 6篇刘锡金
  • 6篇钟红茂
  • 3篇曾陇梅
  • 3篇程杰飞
  • 3篇谈燮峰
  • 3篇赵迪
  • 3篇邓福英
  • 2篇周惠强
  • 2篇马侃
  • 1篇周淑梅

传媒

  • 24篇广州化学
  • 20篇中国海洋药物
  • 8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有机化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癌症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第7届中国海...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10篇1999
  • 7篇1998
  • 8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0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海绵Axinyssa aplysinoides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从中国南海海绵Axinyssa aplysinoides中分离得到5个有机化合物。利用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和光谱技术,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对任基苯甲醛(I);△~22(23)(E)-24,26,26-三甲基-25(30)-亚甲基胆甾醇(Ⅱ);1-(17Z-二十四碳烯基)-甘油醚(Ⅲ);24-异丁基-25(31)-亚甲基胆甾醇(Ⅳ);胸腺嘧啶(V)。本文首次报道中国南海该种属海绵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
梁利岩邓松之吴厚铭
关键词:海绵化学成分提纯
南海海绵Cinachyrella australiansis化学成分研究(Ⅱ)被引量:1
2004年
从中国南海海绵Cinachyrella australiansis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应用IR、1H- NMR、13C-NMR和MS等光谱分析技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它们分别为:24-乙基-胆甾-4-烯-3-酮 (Ⅰ);胆甾醇(Ⅱ);苯乙酰胺(Ⅲ);对羟基苯乙酰胺(Ⅳ);3-乙酰胺-吲哚(Ⅴ)。
彭学东肖定军邓松之马伟杰吴厚铭
关键词:乙酰胺化学成分胆甾醇MSNMR
一种从海绵中提取的胆甾醇醋酸酯及制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海绵中提取获得胆甾醇醋酸酯的方法,该新化合物被命名为:25(29)-亚甲基-26-甲基-26-乙基胆甾醇醋酸酯(Rhabdasterol acetate)化学结构式为:该化合物是由南海海绵经提取、分离、硅...
邓松之章勤肖定军
文献传递
南海海绵Cinachyrella australiensis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从中国南海海绵 Cinachyrella australiensis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出3个化合物,应用IR、~1H-NMR、^(13)C-NMR和MS等光谱分析技术,确定它们为鲨肝醇(Ⅰ),胆甾 4-烯-3-酮(Ⅱ)和α-23烷-甘油醚(Ⅲ)。本文是首次报道该种海绵化学成分研究。
彭学东邓松之肖定军吴厚铭
关键词:海绵活性成分化学成分甘油醚
南海柳珊瑚Menella Spinifera Kukenthal化学成分的研究(一)被引量:4
1993年
从中国南海针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inifera Kukenthal)中分离到一种长链甘油醚,其结构经UV、IR、MS、~1H NMR、^(13)C NMR、~1H-~1H COSY以及元素分析确定为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鲨肝醇(Ⅰ)。本文是第一次报导它存在于该种属柳珊瑚之中。 (Ⅰ)
邓松之彭胜石李凤英谈燮峰程志飞
关键词:柳珊瑚鲨肝醇
马缨丹叶的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从马缨丹(LantanacamaraL)叶的氯仿萃取部分提取分离出三个化合物,应用IR、1H-NMR、13C-NMR、MS等技术确定它们的结构为马缨丹甲素(Ⅰ),马缨丹乙素(Ⅱ)和Lantanilicacid(Ⅲ)。马缨丹甲素和马缨丹乙素都具有抗肿瘤活性,马缨丹甲素可以抑制由TPA诱导的Raji细胞中爱-巴病毒的活性;马缨丹乙素可延迟小鼠皮肤乳头瘤的形成,降低荷瘤率及肿瘤数。
马伟杰肖定军邓松之
关键词:马缨丹化学成分
南海海绵Axinyssa aplysinoides的化学成分研究(二)被引量:4
2000年
从中国南海采集的海绵Axinyssaaplysinoides中分离得到一白色结晶 ,通过UV ,IR ,MS ,NMR等波谱方法和光谱技术 ,确定了它的结构为Δ2 2 (2 3 ) (E) - 2 4 ,2 6 ,2 6-三甲基 - 2 5(30 )
梁利岩邓松之吴厚铭
关键词:海绵甾醇化学成分
一种异臭椿酸类三萜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海绵中分离提取的异臭椿酸类三萜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的命名为(13E,15E,17E,22E,24E)-3,12-二氧-13,15,17,22,24-五烯-26-异臭椿酸,其化学结构式如下:;该化合...
饶志刚邓松之
文献传递
南海海绵Pachychalina sp.化学成份的研究被引量:13
1997年
从中国南海海绵Pachychalina sp.正丁醇可溶部分获得了5个化合物,通过UV,IR,~1H-NMR,^(13)C-NMR,MS,~1H-~1HDQFCOSY等实验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对羟基苯醋酸甲酯(1),胸腺嘧啶(2),尿嘧啶(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和尿嘧啶脱氧核苷(5)。其中化合物(1)是首次从我国南海海洋生物中获得;化合物(5)则是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肖定军邓松之吴厚铭
关键词:海绵化学成分提纯
南海柳珊瑚Isis sp.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1
1994年
从中国南沙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出四个有机化合物,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分析以及化学转换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Hippuris-tanol(1),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2),胸腺嘧啶(3)和尿嘧啶(4)。其中化合物(2)为新结构的神经酰胺,被命名为Lsimamide,其它为已知化合物。
邓松之李凤英谈燮峰何直升
关键词:柳珊瑚化学成分珊瑚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