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晴南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艺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音乐
  • 6篇乐教
  • 5篇教育
  • 4篇音乐教育
  • 3篇文化
  • 2篇古琴
  • 2篇传承
  • 1篇当代文化
  • 1篇断代
  • 1篇兴衰
  • 1篇音乐会
  • 1篇音乐教师
  • 1篇音乐教育家
  • 1篇音乐史
  • 1篇音乐文化
  • 1篇吟唱
  • 1篇哲学
  • 1篇浙派
  • 1篇政府
  • 1篇人类学视域

机构

  • 11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邓晴南

传媒

  • 2篇浙江艺术职业...
  • 2篇人民音乐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小学音乐教...
  • 1篇福建茶叶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艺术教育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地古琴文化传承模式对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启示被引量:2
2016年
浙地古琴历史文化悠久,浙派古琴以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大量的优秀琴人和丰厚的琴学史料,成为中国琴史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琴派之一。当代浙地琴乐团体在以近现代琴家徐元白为师承关系的琴乐文化传承中,呈现出多元化的传承模式。其琴乐文化传承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即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以人的生成为教育目标的"完全人格"的塑造,以及传统古琴文化传承所彰显出的实践音乐教育理念和模式,都为当代学校传统音乐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范式。
邓晴南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问题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传统音乐教育是以"体用如一"的思维定势为其哲学基础,"文以载道"为其音乐教育目的,兼以"礼乐并重"的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知行相即"的教育过程,"口传心授"的教育形式,同时强调音乐的"和谐"、"意象"之审美,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范畴。
邓晴南
关键词:哲学
中国古代“琴茶一味”思想的当代文化学释读
2018年
每一种文化都凝聚着无数先人的心血,其是历史传承的见证者也是社会发展的遗留物。本文在概述了古代"琴茶一味"思想后,又从当代文化学这一视角对其进行了解读,继而就其对当代文化学的构建提出了具体建议。
邓晴南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文化学
只为馨香重,求着遍山隅——谈顾西林人格形象被引量:1
2012年
顾西林(1982~1968)是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校著名音乐教师、爵乐教育家,曾先后担任第一届杭州市人民政府委员、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主任委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浙江省第一届音协主席。
邓晴南
关键词:人格形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民政府音乐教师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音乐文化之传承与教育关系辨析
2011年
文章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分别对音乐文化、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文化教育的词源语义进行考辨和论述,通过对文化之传承与教育关系的辨析,来分析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承间的互通关系,明确传承与教育不同的功能和属性,以此为民族音乐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邓晴南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音乐文化传承教育
浅谈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探讨了音乐的娱乐性、可理喻性、感染性、宣泄表达性等特征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并针对高校学生在非智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了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邓晴南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高校
唐坐、立部伎兴衰断代小探被引量:2
2007年
近年来对唐燕乐二部伎研究的文章时有涉及兴衰时间考,本文通过列举正史、经籍史料、近世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整理,综合分析,力求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它作为宫廷正规飨宴制度上来,以此作为断代的本质依据。坐、立二部伎作为一种演奏形式可追溯到西周,而作为宫廷音乐制度建立起来当在玄宗初年。“安史之乱”后至肃宗还京时,唐朝宫廷中已无坐、立二部伎的记载,想必已废绝,但其个别曲目在唐末还在上演,直至宋初才“汰其坐部不用”。它的余声遗音与宋教坊乐相交融,并继续发展延伸。
邓晴南
关键词:衰亡
试论方法、声音、感觉的统一性及发声法、寻感法、仿声法在声乐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2007年
提出发声方法、声音、感觉是统一的,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者的相关性和同一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发声法、仿声法和寻感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认为以仿声法和寻感法为先导,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适合声乐术科特点的教学法。
邓晴南
关键词:发声法
音乐教育家顾西林的生平与贡献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人物的挖掘、整理和定位对于推动和丰富近现代音乐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顾西林作为近现代华东地区著名女性音乐教育家,一生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社会时代,教书育人的足迹遍及江浙闽地区,音乐教学领域涉及小学、中师、专业音乐院校,在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中师音乐教学以及二胡教学演奏方面成果斐然,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音乐艺术人才,并为新中国成立后浙江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晴南
关键词:近现代音乐史生平音乐教育
心存太古 声如青云——当代浙派古琴家徐晓英琴歌吟唱述评被引量:3
2013年
琴歌,即抚琴而歌,是琴声与人声的完美结合,古时的琴曲多以诗词歌赋作歌相配,可以自弹自唱,亦可作伴奏,还可加入笛箫等乐器合奏。明代朱长文《琴史》有云:“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归一揆也。盖古人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两汉时期流传下来的琴曲多是配以歌词“搏拊琴瑟以咏”,即是嵇康《琴赋》中所提及的“拊弦安歌”,然而随着隋唐古琴斫琴工艺的发展、琴曲的丰富,琴歌开始从古琴音乐中抽离出来,至宋末,浙派徐天民传曲已无词,明代萧鸾主张“黜俗还雅”,强调淅派应“去文而存勾踢”,将“唱”从“弹”中抽离出来,此后近三百年问,士人弹琴多“不牵合附会于文”,视琴歌为“江湖派”所长。
邓晴南
关键词:古琴音乐琴歌浙派吟唱两汉时期《琴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