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敏端

作品数:23 被引量:25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阴道
  • 7篇外阴
  • 5篇阴道假丝酵母...
  • 5篇阴道假丝酵母...
  • 5篇外阴阴道
  • 5篇外阴阴道假丝...
  • 5篇外阴阴道假丝...
  • 5篇假丝酵母
  • 5篇假丝酵母菌
  • 5篇假丝酵母菌病
  • 4篇细胞
  • 3篇妊娠
  • 3篇子宫
  • 3篇细胞免疫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功能
  • 3篇复发
  • 3篇复发性
  • 3篇复发性外阴阴...
  • 3篇妇女

机构

  • 16篇广州市红十字...
  • 7篇暨南大学第四...
  • 3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20篇邓敏端
  • 5篇黄英源
  • 3篇黎庆梅
  • 3篇张东枚
  • 3篇李庆丰
  • 3篇高瑞萍
  • 3篇兰玉
  • 2篇舒慧芳
  • 1篇黄惠芳
  • 1篇赖艳榕
  • 1篇赵翠柳
  • 1篇杨卫萍
  • 1篇陈粮
  • 1篇冯华英
  • 1篇曾韵洁
  • 1篇区海
  • 1篇张璇
  • 1篇任旭
  • 1篇陈燕辉
  • 1篇陈慧明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氯胺酮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5例子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31)和对照组(n=34)。麻醉诱导后,氯胺酮组术前给予氯胺酮0.3 mg·kg-1静注,随后持续静注氯胺酮4μg·kg-1·min-1直至术毕;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静注。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 h及术后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后2 h、24 h和48 h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在术后升高(P<0.05),氯胺酮组术后2 h、24 h的TNF-α、IL-6、IL-8水平较对照组偏低(P<0.05)。氯胺酮组术后2 h及术后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有助于减轻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
谢宁陈伟业吴玲邓敏端吴爱明
关键词:氯胺酮子宫颈癌术后疼痛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性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6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32株、VVC组33株。R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25%(8/32),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2%(6/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4)。体外药敏试验: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达98.5%,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6.2%,其他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克霉唑76.9%、伊曲康唑71.4%、氟康唑33.8%、咪康唑32.3%。RVVC组对咪康唑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高于VV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咪康唑:46.9%、18.2%,P=0.013;特比萘芬:12.5%、0%,P=0.019)。RVVC组的敏感药物种数比VVC组要多[分别为(3.3±1.5)种和(2.3±0.8)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RVVC的主要菌种。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在唑类药物中,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而氟康唑和咪康唑则较低。RVVC分离菌株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黄英源邓敏端赖艳榕李雅文陈粮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属抗真菌药
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治疗难治性慢性外阴瘙痒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对难治性慢性外阴瘙痒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共有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进入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外阴鳞状上皮增生)54例,B组(外阴硬化性苔藓)26例。采用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照射外阴部,开始每天一次,待症状缓解后,治疗间隔逐渐延长,至症状完全消失后停止治疗。记录治疗后外阴瘙痒症状的变化,通过阴道镜观察外阴皮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瘙痒总积分与瘙痒显效时间有关,治疗前瘙痒总积分与皮损显效时间有关。A组和B组瘙痒显效及皮损好转的中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对难治性慢性外阴瘙痒患者的瘙痒症状及皮损恢复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邓敏端任旭陈燕辉杨卫萍李庆丰
关键词:疗效
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奥湿克最佳时间的探讨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奥湿克的最佳时间。 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共有妇女 466人入选 ,随机分为 5组。对照组 ,负压吸宫前不加用任何药物 ;用药组分 0 .5、1、 2及 3 h共 4组 ,每组均空腹 1次口服奥湿克 2片 ,分别在服药后 0 .5、 1、 2、 3 h行负压吸宫术。 结果 在消除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 ,3 h组宫颈扩张程度最大 (P<0 .0 0 5) ;0 .5、 1、 2、 3 h组 4组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0 5) ;0 .5、 1、 2 h组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及 3 h组明显减少 (P<0 .0 0 5) ;0 .5h组术中疼痛程度最轻 (P<0 .0 5)。 结论 术前应用奥湿克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用药时间。人工流产术前 3 0 min口服奥湿克对于缓解术中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的效果最好 ,人工流产术前 3
邓敏端黄英源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奥湿克米索前列醇孕妇
外阴瘙痒不全是阴道炎
2014年
出现外阴瘙痒,大多数是阴道炎所致,但是还有10%左右的患者,虽然出现了外阴瘙瘁的症状却不是阴道炎。对这样的患者进行妇科检查时,会发现既没有念珠菌也没有滴虫或霉菌,阴道分泌物也不多,但奇怪的是,患者却因为外阴瘙痒而备受折磨,往往是就诊于多家医院,使用了各种栓剂、洗剂、1:7服药物,却无法治愈。其实,这类患者往往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邓敏端
关键词:外阴瘙痒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妇科检查念珠菌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对母儿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讨论妊娠期糖尿病 (GDM)和孕期糖耐量受损 (GIGT)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 74 3例孕妇于孕 2 4~ 2 8周进行口服 5 0g葡萄糖筛查 (5 0gGCT) ,血糖≥ 7 8mmol L者进一步行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对 5 0gGCT正常者具有高危因素者于 32~ 34周重复 5 0gGCT。结果  5 0gGCT阳性率为 6 73% ,GDM及GIGT检出率分别为 3 90 %和 3 2 3%。GDM及GIGT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巨大胎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 对所有孕妇进行 5 0g葡萄糖筛查 ,及早确诊GDM及GIGT ,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 ;同时提供了一次检出Ⅱ型糖尿病 (NIDDM)高危人群的良机。
高瑞萍邓敏端张东枚黄英源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降低妊娠并发症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邓敏端黄英源黎庆梅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胞免疫细胞因子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药周期治疗与阴道局部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2013年
目的 观察中药周期疗法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对阴道局部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就诊的生育年龄的RVVC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取敏感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疗程为半年.在此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巩固治疗的初期加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两个月.患者开始治疗前、及巩固治疗开始后的2个月末采集阴道灌洗液标本,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阴道局部IL-17AF浓度.结果 至2013年6月,共有69例完成远期随访.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随访率为86.2%.随访时间最短13个月,最长32个月.在13~ 32个月的随访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6.1% (13/36)、70.0% (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8.6±2.8)个月、(2.7±2.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L-17AF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L-17AF浓度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IL-17AF浓度下降的幅度平均为(539.80 ±642.64) pg/ml,(279.94±639.47) pg/ml,P>0.05).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可能通过改善RVVC患者阴道局部Th17细胞免疫功能,使复发率显著降低,复发时间显著延长,从而提高RVVC的远期疗效.
邓敏端杨秀文黎庆梅兰玉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TH17细胞中药周期疗法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相关因素的定量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了解影响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出血时间的定量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共接纳合格妇女136人,对入选对象均进行全程随访。采用Cox回归,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因阴道出血时间过长(>14天)和(或)B超提示宫腔内组织物残留(平均径线>2.0cm)而行清宫术。Cox回归分析显示孕囊平均直径(GS)、药物流产后血β-hCG浓度及测定β-hCG的时间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有关。血β-hCG每增加1IU/L,持续出血的可能性为原来的1.0002倍;GS每增加1cm,持续出血的可能性为原来的1.596倍,按GS与药物流产后血β-hCG浓度分组比较,不同组之间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囊平均直径的大小对预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较大,而药物流产后一次血β-hCG检测对预后的判断作用有限,有条件者应在流产前及流产后做血β-hCG动态测定,尤其是药物流产前血β-hCG的测定,对预测出血时间可能更有意义。停经天数不宜单独作为预测指标。
邓敏端
关键词:药物流产阴道出血清宫术Β-HCG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 16 0例绝经妇女自愿要求门诊取环的全部病例。随机分为用药组 80例术前 30min服用米索前列醇 4 0 0 μg ,取环困难者于宫颈消毒后 3点及 9点处用1%利多卡因 2 .5mL封闭。对照组 80例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取环。结果 用药组宫颈软化充分 6 5例 81% (6 5 / 80 ) ,对照组宫颈软化充分 0例 ,2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手术时间用药组 ((1.78± 0 .5 2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3 82± 0 .89)min) ,P <0 .0 0 0 1;2组取环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用药组取环困难率 12 % (10 / 80 )明显低于对照组 72 % (5 8/ 80 ) ,P <0 .0 0 0 1。结论 绝经妇女取环应用米索前列醇 ,可软化宫颈、扩张宫口、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取环的困难率 ,值得临床推广。
高瑞萍邓敏端张东枚陈建英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取环绝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