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惠娟

作品数:16 被引量:33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雪山
  • 6篇玉龙雪山
  • 4篇气候
  • 4篇冰川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离子
  • 3篇冰川变化
  • 2篇水体
  • 2篇无机
  • 2篇无机离子
  • 2篇夏季
  • 2篇化学特征
  • 2篇降水
  • 2篇降水时空
  • 1篇地区气候
  • 1篇订正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阴离子
  • 1篇雨季
  • 1篇蒸发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6篇辛惠娟
  • 16篇何元庆
  • 9篇蒲焘
  • 8篇朱国锋
  • 6篇杜建括
  • 6篇王世金
  • 6篇李宗省
  • 5篇贾文雄
  • 5篇张宁宁
  • 4篇王春凤
  • 4篇牛贺文
  • 4篇和献中
  • 4篇张涛
  • 3篇王淑新
  • 2篇刘婧
  • 2篇张蔚
  • 1篇庞娟
  • 1篇张涛
  • 1篇李宝林
  • 1篇王旭峰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被引量:13
2012年
以1992~2010年横断山区16个观测站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为基础,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季节分异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年土壤相对湿度自1992年以来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51%/a;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度表现为西南和东北部较高,东南和西北部较低,中部土壤相对湿度增加趋势强于边缘,深层土壤的相对湿度整体大于浅层土壤。春、夏季土壤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比秋、冬季明显。
朱国锋蒲焘何元庆张涛张涛杜建括辛惠娟
关键词: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
全球变暖背景下海螺沟冰川近百年的变化被引量:25
2009年
海螺沟冰川是我国典型的温冰川之一,对100 a来各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海螺沟冰川自1823年以来末端海拔上升300 m,年均升高1.64 m,20世纪以来末端海拔上升速度加快;在20世纪呈现明显的退缩变化,76 a冰川后退1 821.8 m,年均后退24 m.运用冰川学方法恢复了海螺沟冰川45a来的物质平衡变化,45 a累积物质平衡值为-10 825.5 mm(水当量),年均平衡值为-240.6 mm(水当量).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冰川雪线不断上升,冰川活动强烈,导致冰面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冰川厚度不断变薄、大冰瀑布上出现巨大塌陷洞穴、冰面丘融化变形、冰面径流不断变大、冰川弧拱区裂隙密布等,冰川内部的径流冲刷和冰川表面的剧烈消融是海螺沟冰川表面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机制.总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冰川表现出以亏损为特征的退缩变化趋势.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和献中王世金张宁宁张文敬刘巧辛惠娟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冰川变化
典型季风型温冰川消融期融水化学日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区2009年8月29日~9月3日4 750 m处冰雪融水的pH、电导率、无机离子和δ18O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消融期日尺度上pH值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碱性尘埃中的可溶盐溶解导致融水电导率增大.一天中消融速率快时δ18O值较低,消融速率慢时δ18O值较高.受岩石岩性和海洋水汽影响,研究区Na+、K+的平均浓度高于Μg2+的平均浓度.融水中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风化,属典型的碳酸盐溶滤水.融水中无机离子的总含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不同可溶性离子对气温变化所导致的消融速率响应幅度不一致.局地岩石岩性、季风输送和人类活动是白水1号冰川融水中无机离子的主要来源.
朱国锋蒲焘何元庆王培震孔建龙张宁宁辛惠娟
关键词:冰雪融水Δ18O无机离子
玉龙雪山东坡气温和降水梯度年内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依据玉龙雪山东坡4个不同海拔高度处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气温和降水梯度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海拔区间温度梯度月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海拔2400~3046m之间温度梯度绝对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1.01℃/100m)和12月(0.39℃/100m),两者相差0.62℃/100m;海拔3046~4300m之间温度梯度绝对值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0.60℃/100m)和1月(0.32℃/100m),两者相差0.28℃/100m;在4300~4800m之间,月温度梯度绝对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月(0.80℃/100m)和8月(0.46℃/100m),两者相差0.32℃/100m.另外,玉龙雪山东坡海拔2400、3046、4300和4800m处的2009年5月到10月的降水总量依次为788.40、1884.30、735.30和1680.70mm;该区雨季降水量(5-10月)随海拔变化存在两个峰值带,第一大降水带在海拔2800~3200m左右,养育了森林植被,第二大降水带在海拔4800~5000m左右,养育了冰川.同时,月降水梯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出"正-负-正"的变化形式.
辛惠娟何元庆李宗省王世金杜建括王春凤蒲焘张蔚
关键词:玉龙雪山冰川气候变化环境工程
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38
2010年
运用样条函数法、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横断山区27个气象站1960-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6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其他年代则较高,2000-2008时段年均温比多年均值高0.46oC。横断山区年均气温、春季气温、夏季气温、秋季气温和冬季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5oC10a-1、0.589oC10a-1、0.153oC10a-1、0.167oC10a-1和0.347oC10a-1,升温幅度表现出随纬度增高而加大的趋势,整个横断山区以沙鲁里山和大雪山南缘区域及梅里雪山地区为中心,春季升温幅度最大,冬季次之。横断山区年降水在60和70年代偏低,80年代以后相对偏高,特别是90年代比多年均值高29.84mm,进入2000年后相较90年代明显下降。横断山区年降水、春季降水、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和冬季降水倾向率分别为9.09mm10a-1、8.62mm10a-1、-1.5mm10a-1、1.53mm10a-1和1.47mm10a-1,只有春季倾向率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除夏季降水外,其他季节降水均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这是纵向岭谷对流经该区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同时起着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南北向通道作用的体现。横断山区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117oC10a-1和6.01mm10a-1,最为明显的是2000年后季风期降水明显降低;横断山区非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25oC10a-1和7.47mm10a-1,均高于季风期。
李宗省何元庆辛惠娟王春凤贾文雄张蔚刘婧
关键词:气温降水
青藏高原东南缘丽江玉龙雪山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通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丽江玉龙雪山地区气候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进退与该地区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51—2011年丽江气温、降水变化倾向分别为0.15℃/10 a和9.0 mm/10 a;年气温在1998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年降水量突变不明显;干季气温与年气温主要表现为10~15 a的周期,湿季降水与年降水存在1个准10 a的变化周期。②1998年之前白水1号冰川末端进退受气温与降水共同控制,1998年之后则主要受控于气温;冷季缩短、气温增加是玉龙雪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冰川区增温值最大在2.2~2.5℃之间,冰川加速消融。
辛惠娟何元庆张涛牛贺文杜建括
关键词:玉龙雪山气候变化
丽江市冬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在丽江市共采集25个TSP样品,目的是研究丽江市冬季TSP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及它们的来源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电荷浓度:Cl-、NO 3-、SO42-、Na+、NH 4+、K+、Mg2+、Ca2+分别为16.00、14.95、49.40、3.12、44.75、8.65、29.50、183.02 neq.m-3,样品中平均离子总电荷浓度值为349.39 neq.m-3,其中Ca2+平均浓度占平均离子总浓度的52.38%,阳离子平均浓度为阴离子平均浓度3.35倍.样品中SO24-/NO 3-均值为3.98,表明人类活动中固定源对大气环境影响程度大于移动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主因子分析,发现Ca2+和Mg2+主要来自于地表粉尘源,而NO 3-、SO42-、NH 4+和K+离子主要和丽江市冬季各种人类活动的燃烧过程有关,其中地表粉尘源影响相对较大,说明丽江市冬季大气TSP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综上判断,丽江冬季大气TSP中各离子主要以CaCO3、(NH4)2SO4、MgCO3和KNO3的形式结合,并有少量的CaSO4和Ca(NO3)2存在.
张宁宁何元庆王春凤和献中辛惠娟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夏季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水体常规阴离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依据Dionex-3000型离子色谱仪和Dionex-600型离子色谱仪测定的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地区2005年7月22日~7月28日不同水体的阴离子数据及同期降水中的无机离子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海盐示踪、后推气流模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岩石岩性、大气干湿沉降对我国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水体阴离子构成和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玉龙雪山地区阴离子浓度和组成在3 180 m以上受人类活动和岩石岩性影响较小,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影响,3 180 m以下人类活动和水岩作用对水体阴离子浓度的影响增强,人类活动和水岩作用对低海拔地区水体阴离子浓度和组成的影响远大于对高海拔地区的影响.聚类分析发现高海拔地区各水体阴离子浓度和离子组成一致性很强,低海拔地区水体间一致性较弱,说明低海拔水体离子浓度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海盐示踪法分析表明该区湿沉降中Cl-非海洋源平均值为65%;NO 3-认为是陆源物质贡献;SO24-平均值为93.7%,说明海盐对Cl-浓度影响较大;后推气流轨迹模型分析表明2005年7月22日~7月30日气团主要来自于印度洋,沿途主要经过南亚地区,同时有少量来自于东太平洋的气团,SO24-和NO 3-主要为南亚、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工业区的污染物质随季风环流输入.
朱国锋何元庆蒲焘张宁宁王淑新辛惠娟
关键词:阴离子系统聚类分析
我国典型季风海洋型冰川积累区冰雪剖面的环境记录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多种方法,对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冰雪剖面的主要阴、阳离子和δ18O的环境意义分析表明,受强烈淋溶作用影响,离子和δ18O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剖面离子浓度显著低于雪坑,离子流失量较大。NH4+年际变化最为显著,与丽江降水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Mg2+和Ca2+浓度与冰雪剖面净积累量呈反向变化。分析表明,阴离子主要是湿沉降产物,阳离子主要是干沉降产物。该剖面所反映的13年δ18O比率变化介于-11.8‰~-14.6‰。冰雪剖面中δ18O与西南季风指数、冰雪剖面积累量、丽江降水和丽江气温呈反向变化,表现出显著的"降水量效应"。
李宗省何元庆和献中贾文雄王世金常丽朱国锋辛惠娟
关键词:玉龙雪山Δ^18O环境记录
1900-2007年横断山区部分海洋型冰川变化被引量:37
2009年
横断山区7条海洋型冰川近百年进退速度变化呈现出以退缩为总趋势的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20世纪初至1930s的冰川稳定,1930s-1960s的冰川后退,1970s-1980s的冰川稳定或减速后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冰川后退,这与我国、北半球及横断山区同期的气候变化呈明显对应,展现出冷干阶段冰川稳定或前进、暖湿阶段后退的态势,但各冰川的变化幅度因纬度位置、坡向、冰川规模、局地环境等而存在明显差异。1982/83年大、小贡巴冰川、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消融水当量分别为2710mm、3139mm和5281mm,1990/91-97/98期间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年均消融水当量为6157mm,比1982/83年增加了876mm。2002年夏季白水1号冰川的积雪消融量由于表碛覆盖较少表现出明显的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特征,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086.25mm,2008.9.19-10.13期间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花竿的观测表明,花竿布设区域10月6号左右转入物质积累期,期间日均积累深为1cm,折合水当量5mm。
李宗省何元庆王世金贾文雄和献中张宁宁朱国锋蒲焘杜建扩辛惠娟
关键词:海洋型冰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