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允星

作品数:16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政治
  • 3篇社会
  • 3篇乡村
  • 2篇地震
  • 2篇行动逻辑
  • 2篇中国乡村
  • 2篇农村
  • 2篇羌族
  • 2篇汶川地震
  • 2篇文化
  • 1篇代表作
  • 1篇代人
  • 1篇道德
  • 1篇地震灾区
  • 1篇心理
  • 1篇学科
  • 1篇询问
  • 1篇隐喻
  • 1篇赢利
  • 1篇灾后

机构

  • 11篇浙江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6篇辛允星
  • 4篇赵旭东
  • 1篇杨光宇
  • 1篇申康达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社会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长春市委党校...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社会学评论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区隔化与现代人格的非整体呈现被引量:3
2016年
伴随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民众的心理状态也在发生深刻改变,它集中体现为各种"现代人格"特质的逐渐孕育。与此同时,受到诸多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社会认知又表现出鲜明的"心理区隔化"现象,其现代人格的彰显流露出明显的"非整体性呈现"状态。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基层民众社会认知"现代转向"的普遍样式,即某种"冲突型"现代人格的自我培育过程,它是中国特殊社会发展历程的自然产物。
辛允星赵旭东
关键词:社会认知现代人格
羌族下山的行动逻辑——一种身份认同视角下的生存策略选择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羌族自古就有着通过"上山"而逃避国家控制的传统,然而时至今日,广大羌族民众已经开始主动选择"下山"融入到国家文明体系当中。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分析指出,"羌族下山"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层的动力来源,即在特定身份认同模式支撑下所做出的某种生存策略选择;与此同时,"下山"之后的羌族社会文化正在新的生存状态中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自我再造"过程。
辛允星赵旭东
关键词:身份认同
村干部的“赢利”空间研究--以鲁西南X村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村干部群体在当前中国乡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常会利用自己的特殊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来牟取"灰色"个人利益。通过对鲁西南X村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的村干部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扮演起"赢利型经纪人"角色,与当前中国的基层政治结构和民众普遍持有的思想观念有着紧密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村干部的"赢利空间"正是由该群体和国家政府、普通民众共同创造出来的,而他们的"赢利"行动和策略更是彰显了权力的"合谋性"特征。
辛允星
关键词:村干部政治空间村民自治
新世纪的中国乡村政治报告——解读《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和阐释》
2008年
吴毅先生的新作《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和阐释》(下文简称《小镇喧嚣》)历经长期的实地磨砺和书斋思索终于在2007年秋与读者见面,并立刻引起部分学界人士的关注,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获得了饱览此书的机会。借此机会对该书略作解读以回馈作者,也希望以此抛砖引玉,推动更多学者关注本书揭示出来的乡村政治话题。
辛允星
关键词:政治运作乡村政治政治报告
“发展”是如何被接纳的——羌族村落社会的“观念史”被引量:8
2017年
几十年来,发展主义浪潮席卷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深远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主要聚居于川西北高原山区的羌族就是其中的一例。本文基于对两个羌族村寨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民众已经普遍接纳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他们不仅在观念上发生了诸多的现代性革新,而且还主动身体力行,将"发展"的理念转变为广阔的社会实践。透过当地人的"观念史",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宣传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生活变革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他们逐渐接纳了"发展",这背后隐含着实践的逻辑,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这种社会心理的转变过程也正是羌族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维度。
辛允星
关键词:羌族观念史
发展的解构学及其困境——与《遭遇发展》的反思性对话被引量:1
2012年
关于"发展"的社会理论是我近年来一直关注的学术话题,因此对埃斯科瓦尔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代表作《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被译成汉文,译校者是我读研期间的导师。因为对本书作者与译者的了解与关注,以及自己的博士论文也是围绕发展话题而作,我深感有必要将自己阅读本书的体会落成文字,以感念刚刚过去的研究生岁月,
辛允星
关键词:思性解构社会理论博士论文代表作
否定的逻辑:汶川地震灾区民众的情感认知冲突及其转换被引量:9
2010年
我们在汶川地震灾区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当地人的话语表达充满了思维逻辑上的冲突,而此种冲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认知失调"现象又折射出了其背后潜在的"矛盾情感"问题,体现了人类认知潜能中"否定的逻辑"之规律。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情感与认知"磨合"后,当地人逐渐借助某种适应性转换的机制恢复到相对平静的认知状态,但是这种转变是一种同时蕴含着延续与革新两个方面要素的开放性恢复,它印证了灾区社会重建过程中深远的社会与文化变迁。
赵旭东辛允星
差序格局: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软肋”——近15年来相关文献述评被引量:5
2018年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转型开始进入深水区,文化转型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并没有朝着现代化方向顺利转型,而是以新的形态延续了其强大生命力,"差序格局"正是这些文化元素中的典型代表。大量研究证实,差序格局不仅妨碍了中国现代公民社会和人际信任的构建,导致行政运行失范和法治建设受阻,而且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发育和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等都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软肋。
辛允星
关键词:社会转型文化转型文化自觉
农村社会精英与新乡村治理术被引量:21
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精英的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社会权力结构也进行了深刻调整,乡村治理的技术随之形成了新的特点。但这些变化所蕴含的是以往乡村治理术的不断精致化,也可以称之为"新乡村治理术"的演进,而不是乡村治理模式与政治形态的本质变化。这个过程是在中国"生态政治"①的大环境中发生的,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宏观社会结构变迁,国家的整体政治气候实际上决定着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
辛允星
关键词:社会精英生态政治民主实践
权力离散与权威虚拟:中国乡村“整合政治”的困境被引量:29
2010年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主体主要包括四个人群:乡村基层干部、财富型能人、知识型能人、地方拳头势力,此四个群体之间不同的相互关系塑造出不同的乡村类型;但其共同的"四种人结构"是稳定的,而且其中还存在一个普遍的共同点,即乡村社会权力的离散化和公共权威的虚拟化。当前的中国乡村社会已深陷于"权力异化"的处境,并且失去了自我塑造公共权威的能力,"整合政治"正在成为中国基层社会的核心话题;但是中国乡村社会的整合已经难以通过传统的"乡绅治理"方式予以实现,而更加依靠宏观社会文化与制度环境的变革与完善。
赵旭东辛允星
关键词:乡村社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