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玉伶

作品数:7 被引量:11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毛纺废水
  • 3篇废水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污泥
  • 2篇环境影响
  • 2篇活性污泥
  • 1篇第三代移动通...
  • 1篇电磁辐射
  • 1篇电磁环境
  • 1篇电磁环境影响
  • 1篇多样性
  • 1篇烟酸
  • 1篇移动通信
  • 1篇移动通信基站
  • 1篇制药
  • 1篇生物制药
  • 1篇通信
  • 1篇通信基站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电子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车玉伶
  • 4篇胡洪营
  • 4篇王慧
  • 4篇梁威
  • 3篇郭玉凤
  • 2篇刘月杰
  • 2篇董鹏华
  • 2篇李雪梅
  • 2篇宋玉栋
  • 1篇古新

传媒

  • 2篇给水排水
  • 1篇山西科技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量营养物质对毛纺废水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了Mg、Mo、Zn、维生素B1以及烟酸等微量营养物质对活性污泥降解CODCr活性的 影响,同时,对微量营养物质作用前后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毛 纺废水缺乏生物处理系统所需足够的微量营养物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微量营养物质对活性污泥降 解CODCr活性的影响效果也不相同,Mg、Mo、Zn、雏生素B1和烟酸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 mg/L, 2 mg/L,1 mg/L,1 mg/L和1 mg/L;其最佳促进效果可使CODCr降解速率分别达到对照系统的 180%、140%、130%,160%和220%。添加微量营养物质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梁威胡洪营王慧郭玉凤宋玉栋车玉伶
关键词:毛纺废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维生素B_1对毛纺废水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毛纺废水是难降解工业废水之一 ,以活性污泥为代表的处理系统还存在着COD去除率低等问题 .本文研究了微量维生素B1对活性污泥染料脱色、溶解性有机碳 (DOC)、COD去除以及污泥微生物呼吸活性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维生素B1可能是毛纺废水处理系统所需的生长因子之一 ;添加 0 5~ 2 0mg/L的维生素B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染料脱色、DOC和COD的去除效果以及污泥微生物的呼吸活性 ,其最大促进作用分别达到对照的 112 %、12 1%、15 6 %和 12 1% ;
梁威胡洪营宋玉栋王慧郭玉凤车玉伶
关键词:毛纺废水维生素B1
生物制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针对生物制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如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选址合理性适应性分析、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及生物安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以期对今后同行业环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月杰车玉伶李雪梅董鹏华
关键词:生物制药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文章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目前在基站建设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同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起到参考作用。
董鹏华李雪梅刘月杰车玉伶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影响
烟酸对毛纺废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烟酸是合成辅酶的原料,也是许多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以静态试验得出的烟酸最佳投加浓度为依据,采用连续流的实际毛纺废水活性污泥试验及对照系统,进行连续投加烟酸的试验,维持曝气系统内烟酸浓度1mg/L。在16d的投加期间,投加组的平均CODCr去除率为对照组的1.3倍,活性污泥平均总脱氢酶活性和平均内源呼吸脱氢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34倍和1.44倍。
车玉伶王慧胡洪营梁威古新
关键词:毛纺废水烟酸CODCR去除率脱氢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解析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4
2005年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对于开发微生物资源,阐明微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的关系,揭示群落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从而指导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定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本按照年代顺序概述了常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解析技术,同时也体现了解析技术由片面向全面、由低分辨水平向高分辨水平的发展过程。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认识依赖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方法的分辨水平低,认识是不全面的和有选择性的;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在微生物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标记物方法(醌指纹法、磷脂脂肪酸法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进入到较客观的层次上;在 80 和 90 年代,以 DNA 为目标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rRNA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指纹图谱等)比较精确地揭示了微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并给出了关于群落结构的直观信息。指出了每种解析技术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并展望了解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原位、快速、灵敏、高通量和准确定量。
车玉伶王慧胡洪营梁威郭玉凤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