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娜

作品数:26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TWIST1
  • 6篇血管
  • 6篇肝癌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5篇病理
  • 4篇血管生成
  • 4篇预后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细胞肝癌
  • 3篇肿瘤
  • 3篇转移及预后
  • 3篇黑色素
  • 3篇黑色素瘤
  • 3篇MMP-2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密度
  • 2篇血管生成拟态

机构

  • 2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作者

  • 26篇车娜
  • 22篇赵秀兰
  • 19篇孙保存
  • 18篇董学易
  • 14篇古强
  • 12篇赵楠
  • 7篇张丹芳
  • 6篇孙涛
  • 5篇孙涛
  • 4篇倪春生
  • 4篇刘增辉
  • 3篇徐少艳
  • 3篇池嘉栋
  • 3篇崔艳芬
  • 3篇李静
  • 2篇赵辉
  • 2篇刘艳荣
  • 2篇孙丹
  • 2篇刘铁菊
  • 2篇杜静

传媒

  • 1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首届环渤海地...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
孙保存赵秀兰张丹芳倪春生刘铁菊齐丽莎马跃美王俊艳赵楠古强车娜董学易
课题来源与背景: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一种与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的、不依赖于机体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肿瘤血液供应模式,即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结...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治疗
RapidCal.lmmunoTM脱钙剂在骨髓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环节的日益成熟,骨髓免疫组化的方法迅速整合到骨髓诊断学中,因为骨髓组织含有钙类物质,所以日常做好一张好的骨髓免疫组化切片并不容易。经过天津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不断的摸索实践,指出,做出一张好的骨髓免疫组化切...
车娜刘增辉赵辉李静吕志军李薇
关键词:骨髓疾病免疫组织化学脱钙剂病理诊断学
文献传递
肝细胞肝癌中微血管密度及MMP-2和MMP-9的表达与术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肝细胞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各自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别检测97例肝细胞肝癌MVD和MMP-2、MMP-9表达的情况,其中复发与转移组49例,非复发与转移组48例。结果:转移组MVD高于无转移组(P=0.015),转移组MMP-2和MMP-9表达高于无发转移组(P=0.009,P=0.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VD增高、MMP-2和MMP-9过度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肝癌转移、不良生存预后存在相关性。
赵占考孙保存孙涛赵秀兰古强车娜董学易孙丹
关键词:MVDMMP-2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在动物黑色素瘤研究中的应用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是现代病理学构筑形态和分子机制研究的桥梁。本研究利用莱卡激光显微切割平台,对小鼠肿瘤组织特定细胞群进行切割,并提取RNA行后续RT-PCR,结果表明切割组织和周围组织具有不同的分子表达谱,提示激光显微切割...
赵秀兰古强墨晶赵楠孙涛董学易车娜刘艳荣
关键词:动物实验肿瘤组织病理诊断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Bcl-2核表达及MMP-2和MMP-9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抗凋亡蛋白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的关联性,及其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97例肝细胞肝癌,分别在复发与转移组49例和非复发与转移组48例中分析Bc1-2核表达和MMP-2、MMP-9表达的情况结果:复发与转移组Bcl-2核表达高于无复发与转移组(x^2=7.912,P=0.005),复发转移组MMP-9表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x^2=6.545,P=0.011),Bcl-2核表达阳性细胞率与MMP-9阳性细胞率存在相关性,而与MMP-2无关Bcl-2核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核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复发与转移,且与MMP-9过度表达存在关联性,表明Bcl-2入核可能对肿瘤转移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HCC复发与转移、不良生存预后的候选临床标志。
孙涛孙保存赵秀兰赵楠古强车娜董学易池嘉栋
关键词:BCL-2MMP-2
多西环素抑制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WM351、WM451分别以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浓度进行处理,利用MTT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比较其差异。C57/BL小鼠20只进行黑色素瘤动物实验,接种B16F10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多西环素和NaCl溶液处理,取瘤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检测。结果:MTT实验显示"贴壁前"给药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贴壁后"给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实验分析显示多西环素对3种黑色素瘤细胞均有抑制黏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10t结果显示利用多西环素处理12h后,3种细胞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FAK表达水平降低。荷瘤小鼠模型结果表明FAK及其磷酸化水平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黑色素瘤细胞FAK及其磷酸化,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黏附作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后续药理作用。
董恒磊孙保存孙涛赵楠董学易车娜赵秀兰
关键词:多西环素黑色素瘤细胞黏附FAK
转化生长因子-β和干扰素-γ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细胞,待细胞长到80%融合度时,加入TGF-β(浓度为5ng/mL)和IFN-γ(浓度为10ng/mL)因子,将黑色素瘤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组、IFN-γ组和TGF-β+IFN-γ组,然后各组分别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增殖测定法观察黑色素瘤细胞培养后8h、16h、24h、32h、40h和48h时间点的增殖情况,于540nm吸光度下比色读取吸光度(A540)来表示细胞的增殖变化。采用200μL吸头对各组细胞的表面进行划痕处理,随后于12h观察划痕之间距离(即代表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的变化。采用测Transwell系统孔外膜上细胞的595nm吸光度(A595)来表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明胶酶谱法观察各组肿瘤细胞的MMP-2、MMP-9活性水平,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中MMP-2、MMP-9的条带灰度(代表MMPs的活性水平)。结果:TGF-β可以增强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IFN-γ则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二者同时处理则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作用微弱或消失(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TGF-β可以干扰IFN-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炎症和肿瘤的相互关系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董学易古强孙涛赵楠赵秀兰倪春生车娜孙保存
关键词:黑色素瘤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增殖迁移
常规病理技术质控的经验
常规病理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揭开疾病病理变化的实质,反应疾病本来面目,从而协助病理医师作出正确病理诊断,协助科研阐明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技术的主要手段为制片技术,由于该项工作关系着整个病理诊断及科研的...
刘增辉赵辉车娜李静
关键词:组织学切片技术标准
文献传递
Twist1对人乳腺癌细胞E-cadher in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录调控因子Twist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上调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Twist1的表达,利用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分析上调Twist1对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分析对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三维培养观察Twist1对MCF-7细胞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过表达Twist1抑制细胞E-cadherin的表达,并且导致其亚细胞定位异常,细胞迁移运动能力增强,细胞成血管能力增强。结论:Twist1能抑制MCF-7细胞E-cadherin的表达,并增强其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张冲孙保存张丹芳刘芳董学易刘志勇车娜赵秀兰
关键词:TWIST1E-CADHERIN乳腺癌
1241例甲状腺结节US-FNAB病例临床特点与病理结果分析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US-FNAB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细胞病理诊断结果,对细胞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 241例病例中,甲状腺结节男女比1:3.83(257/984),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从20岁开始逐年增加,6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下降。肿瘤最大径≤1.0 cm的结节640例(51.57%),TI-RADS 4级的结节1 072例(86.38%)。细胞学诊断结果中无法诊断的病例273例(22.00%),良性121例(9.75%),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380例(30.62%),可疑恶性399例(32.15%),恶性68例(5.48%)。其中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的302例患者中,US-FNAB细胞病理有明确诊断203例,无法诊断21例,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78例。203例明确诊断的病例中,US-FNAB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201/201),特异度为50.00%(1/2),阳性预测值99.50%(201/202),阴性预测值100.00%(1/1),诊断的准确率99.51%(202/203),误诊率0.49%(1/203)。在细胞学诊断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的78例中,恶性率70.51%。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是否为恶性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均无关(均P>0.05),与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有关(P<0.05)。结论:US-FNAB对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可以考虑部分代替术中冰冻,减少术中等候时间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车娜孙保存孙保存赵秀兰刘增辉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