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浩

作品数:149 被引量:562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0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苦马豆
  • 37篇苦马豆素
  • 37篇疯草
  • 34篇内生真菌
  • 19篇中毒
  • 19篇棘豆
  • 17篇草地
  • 13篇天然草地
  • 12篇SD大鼠
  • 11篇生物碱
  • 11篇细胞
  • 11篇甘肃棘豆
  • 10篇毒性
  • 10篇有毒植物
  • 9篇皮质
  • 8篇动物
  • 8篇色谱
  • 8篇小鼠
  • 7篇脑皮质
  • 7篇病理

机构

  • 13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2篇扬州大学
  • 9篇青海大学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阿克苏职业技...
  • 3篇西藏农牧科学...
  • 3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教育部
  • 2篇榆林学院
  • 2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青海省动物疫...
  • 2篇阿拉善左旗兽...
  • 2篇国药集团扬州...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西安市公安局
  • 1篇新疆巴音郭楞...

作者

  • 149篇路浩
  • 120篇赵宝玉
  • 28篇吴晨晨
  • 22篇陈基萍
  • 21篇宋岩岩
  • 19篇王姗姗
  • 19篇刘宗平
  • 18篇荣杰
  • 15篇庞龙
  • 14篇马尧
  • 12篇王占新
  • 12篇曹丹丹
  • 12篇杨晓雯
  • 12篇梅莉
  • 11篇温伟利
  • 10篇达剑森
  • 10篇卢围
  • 10篇周启武
  • 10篇张英
  • 9篇莫重辉

传媒

  • 27篇中国兽医学报
  • 24篇动物医学进展
  • 14篇畜牧兽医学报
  • 9篇草地学报
  • 5篇中国兽医杂志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兽医科学
  • 3篇草业科学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科技信息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家禽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14篇2012
  • 17篇2011
  • 13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马豆素历史、来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022年
苦马豆素是一种含羟基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从发现命名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起初被确证是疯草类有毒植物的毒性成分,研究重点主要是侧重其毒性与毒理方面,证实苦马豆素可特异性的抑制动物机体α-甘露糖甘酶活性,导致细胞溶酶体甘露聚糖蓄积,造成细胞空泡变性,引起器官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苦马豆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从此掀起了苦马豆素药理作用研究的热潮,引起人类医学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和极大兴趣。现根据国内外苦马豆素相关研究文献,从其研究历史、主要来源、毒性与毒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人们较全面地掌握苦马豆素的历史、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科学认识苦马豆素的两重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黄睿杰马永嘉赵世姣王帅吴晨晨路浩赵宝玉
关键词:苦马豆素毒性药理活性疯草
甘肃兴隆山马麝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初步调查被引量:16
2004年
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人工驯养场马麝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自然概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调查、既往流行病学统计、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观察、预防和治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马麝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湿度)密切相关,年平均湿度较高的月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平均湿度较低的月份;天气骤冷、阴雨连绵等应激因子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路浩蒋应文黄有德
关键词:马麝呼吸系统疾病
疯草棘豆蠕孢菌基因组测序可为苦马豆素生物合成通路和疯草病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的】疯草(Locoweed)是豆科棘豆属(Oxyt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有毒植物的总称,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毒草。众所周知,引起动物疯草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疯草中含有有毒生物碱—苦马豆...
路浩宋润杰任祯慧权海云孙璐赵宝玉
关键词:疯草内生真菌
文献传递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为探明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带菌率及其种属分布特点,对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的小花棘豆各组织内生真菌进行检测与分离。【方法】制作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临时装片,通过染色观察与分离鉴定方法研究小花棘豆各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形态、带菌率以及内生真菌种属分布情况。【结果】通过临时装片染色技术从小花棘豆茎、叶、叶柄及种子中均检测到内生真菌并观察到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特点;采用普通分离方法从小花棘豆四种组织中分离出79株内生真菌,鉴定为5个种。比较小花棘豆各组织内生真菌带菌率与分离率发现种子>叶>茎>叶柄,且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为疯草内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77.32%),砖格孢属(Embellisia sp.)L12(64.00%),镰刀菌属(Fusariumequiseti)(50.00%)。【结论】小花棘豆各组织中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其在各组织中的形态分布各异,内生真菌数量与种属分布存在组织差异性,种子和叶是内生真菌侵染和定殖的主要部位。
周启武路浩何平严杜建赵宝玉张樑温伟利杨晓雯
关键词:小花棘豆内生真菌
中国天然草地疯草生态及动物疯草中毒研究现状与防控
西部天然草地是我国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草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超载过牧、盲目开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赵宝玉路浩周启武王建国吴晨晨
关键词:天然草地疯草中毒
文献传递
苦马豆素对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学损伤作用的研究
为了观察苦马豆素对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影响,本试验通过建立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布,运用寇氏法计算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
庞龙路浩张樑宋岩岩王姗姗赵一楠赵宝玉
关键词:苦马豆素形态学新生大鼠
文献传递
氯化汞对SD大鼠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将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饮用蒸馏水)、低剂量汞组(HgCl250 mg/L)、中剂量汞组(HgCl2100 mg/L)、高剂量汞组(HgCl2200 mg/L),采用自由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 d。期间记录大鼠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染毒结束后采集心、肝、脾、肺、肾组织,称重并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均低于对照组,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脾脏、肺脏和大脑脏器系数差异显著(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染毒组大鼠肝细胞肿胀、肝细胞索紊乱、中央静脉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或溶解崩裂的细胞碎片,肾间质有红细胞积聚;心脏、脾脏、肺脏可见大量红细胞积聚,而大脑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低剂量汞暴露对SD大鼠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性病理损伤。
路浩韦冬梅赵宝玉张浩王占新
关键词:氯化汞SD大鼠脏器系数病理学变化
急弯棘豆内生真菌分离与鉴定
为探明我国青海主要疯草类植物一急弯棘豆中是否含有内生真菌,本研究对采自青海的急弯棘豆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急弯棘豆样品中共分...
卢围马尧赵宝玉路浩来航线李蓉荣杰
关键词:内生真菌
文献传递
自噬在疯草中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疯草已成为危害我国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毒草,其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能特异性地抑制α-甘露糖苷酶活性造成细胞内异常糖蛋白的形成,异常蛋白的清除主要在溶酶体进行,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活性被抑制使蛋白质清除受阻,最终出现与α-甘露糖苷贮积症相似的病理变化即广泛的空泡变性。自噬可以将自身受损、变性大分子物质运送到溶酶体进行自我消化,有资料显示,自噬降解受阻会导致自噬体蓄积形成空泡样病变。根据自噬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我们推测疯草中毒造成的空泡变性可能与自噬有关。现就从疯草中毒机制、自噬分子机制及疯草中毒与自噬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苦马豆素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王帅权海云任祯慧宋润杰杨琳赵宝玉路浩
关键词:疯草苦马豆素自噬溶酶体空泡变性
黄花棘豆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研究
2023年
探究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毒性作用,为深入解析和再认识黄花棘豆的毒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对黄花棘豆地上部分植物样品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NMR、2D-NMR、IR和UV等波谱解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单体化合物对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的抑制活性,来评价其毒性效应。结果显示,从黄花棘豆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4个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R,8aS)-l-hydroxy-indolizidines(1)、2-epi-lentiginosine(2)、swainsonine(3)和swainsonine N-oxide(4);α-甘露糖苷酶糖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1~4对α-甘露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0.35、0.20、0.94、2.08μmol/L。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得到,4种生物碱单体均表现出较强的α-甘露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顺序为化合物2>1>3>4,表明这些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可能在黄花棘豆毒性作用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王亭亭张雅昆张洪艳薛站霍晓敏曾艳荣严敏路浩谭承建
关键词:黄花棘豆毒性作用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