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雪雁

作品数:214 被引量:3,178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经济管理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农业科学
  • 15篇历史地理
  • 14篇社会学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9篇农户
  • 52篇生态
  • 37篇生计
  • 22篇甘南高原
  • 20篇生态补偿
  • 19篇甘南黄河水源...
  • 18篇影响因素
  • 18篇资本
  • 17篇水源补给
  • 17篇黄河水
  • 16篇社会资本
  • 16篇气候
  • 15篇气候变化
  • 14篇生态系统
  • 14篇牧区
  • 13篇生计资本
  • 13篇甘南牧区
  • 12篇城市
  • 11篇牧民
  • 10篇生态系统服务

机构

  • 212篇西北师范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西北大学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柏林工业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14篇赵雪雁
  • 27篇薛冰
  • 15篇严江平
  • 15篇李巍
  • 15篇王伟军
  • 13篇张方圆
  • 13篇张钦
  • 13篇雒丽
  • 13篇王亚茹
  • 12篇张亮
  • 11篇侯彩霞
  • 10篇侯成成
  • 10篇江进德
  • 9篇张丽
  • 8篇巴建军
  • 8篇路慧玲
  • 8篇赵海莉
  • 8篇李花
  • 8篇万文玉
  • 7篇王蓉

传媒

  • 23篇生态学报
  • 14篇中国人口·资...
  • 14篇西北师范大学...
  • 13篇干旱区资源与...
  • 12篇干旱区地理
  • 1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1篇地理研究
  • 9篇地理科学
  • 8篇经济地理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未来与发展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中国沙漠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开发研究
  • 4篇西北人口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冰川冻土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2篇2022
  • 7篇2021
  • 12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15篇2016
  • 13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16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14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区农户的生计干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陇南山区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生计干预作为中国后脱贫时代采取的系统性外部干预,不仅有助于实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还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其效率是检验干预措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本文以地处西秦岭腹地的陇南山区为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从投入产出维度出发构建山区农户的生计干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评估其生计干预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陇南山区农户生计干预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陇南山区农户生计干预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均值为0.1274,低生计干预效率的农户占57.87%,而高生计干预效率农户仅占8.39%;②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干预效率存在明显的分化特征,后期脱贫、高山区以及特色务农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农户的生计干预效率较高;③内生动力、交通便利度和海拔对生计干预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产品销售的难易程度对生计干预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内生动力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对其原有单一因素对农户生计干预效率的影响产生作用。基于此,提出继续加大投资额度、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注重农村人才培养以及提高农户内生动能等建议以推动山区农户生计干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孙彦赵雪雁
关键词:随机前沿模型山区农户
2005~2014年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的时空耦合研究被引量:31
2018年
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问题,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有助于促进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建立农村水贫困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性,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5~2014年农村水贫困、农业现代化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中国农村水贫困程度降低14.68%,西部降幅高于东、中部,且农村水贫困程度一直保持"中-西-东"递减态势;(2)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5.50%,西部地区增幅高达26.88%,但始终保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态势;(3)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趋于减小,基尼系数降低31.62%,但协调度一直保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趋势;(4)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冷点区呈收缩态势,热点区呈扩张态势。最后,提出了降低农村水贫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及二者协调性的建议。
赵雪雁高志玉马艳艳陈欢欢薛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特色产业助力欠发达山区SDGs实现——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更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云南省临沧市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茶产业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探讨茶产业助力临沧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欠发达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临沧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茶叶产量的增长率逐年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茶叶种植面积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而茶叶产量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茶产业有利于临沧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维度部分SDGs的实现,但在社会维度,对区域层面的SDGs[SDG1.4.1(村路公路硬化率)、SDG3.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SDG10.1.1(城乡可支配收入比)]影响不显著;茶产业在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对SDG1.1.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SDG1.2.1(脱贫率)、SDG2.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SDG8.5.1(乡村从业人数)的影响显著大于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未来,茶产业可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推动茶产业数字化以及建设绿色生态茶园为路径,推动临沧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赵雪雁王鹤霖高峰王鹏龙王宝
关键词:欠发达山区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村多维贫困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9
2018年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农户往往面临着多重风险的冲击,准确测量农村多维贫困程度、探明多维贫困的形成原因,对制定有效的缓贫政策至关重要。以石羊河流域96个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UNDP—MPI、泰勒指数、空间自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村多维贫困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2001--2016年石羊河流域多维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达51.83%,且多维贫困指数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维度和生活水平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均趋于下降,其中,经济贡献度降至0,而健康维度和教育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均趋于上升。②由较重度贫困乡镇为主转变为以较轻度贫困乡镇为主,流域农村多维贫困热点区和冷点区在波动中呈收缩态势,其中上游形成稳定性热点区,下游形成稳定性冷点区,石羊河流域农村多维贫困在空问上呈上一中一下游递减的分布格局。③交通通达性、对外联系度和区位等因素对农村多维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提高交通通达性和对外联系度有助于降低多维贫困程度。
赵雪雁马艳艳陈欢欢高志玉薛冰
关键词:农村多维贫困石羊河流域干旱区
回族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分析--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设计了社会资本量表,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该区农户的社会资本,分析了该区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解析了影...
张方圆赵雪雁
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其影响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及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及其需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石羊河流域1963—2012年气候变化和493个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不同福利水平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及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和需求。结果表明:(1)流域上游气候呈显著的暖湿化趋势,中游和下游气候暖湿化趋势不显著。(2)气候变化对中游和下游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均大于上游农户,其中,对中等福利群体的生计资本影响最显著,对高福利群体的影响次之,对低福利群体的影响最小。农户自然资本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强,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弱。(3)流域内农户均倾向选择减少消费和外出务工来适应气候变化,其中,选择减少消费的农户比重最高,选择外出务工和向亲属或政府求助的比重次之。高福利群体中选择减少消费和外出务工策略的比重较高,中等福利群体中选择求助亲属或政府策略的比重较高。(4)流域内农户对信息和资金的需求均较显著,其中,对信息的需求最强烈,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需求次之。高福利群体和低福利群体在就业信息方面的需求最强烈,中等福利群体在农牧业市场信息方面的需求最强烈。
张钦赵雪雁王亚茹雒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计资本农户石羊河流域
中国地理学中的甘南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开展区域研究需要选择既具全球意义又具区域特色,且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区域。作为"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南高原不仅是典型的地理过渡区与生态脆弱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与深度贫困区,因而成为中国地理学开展区域研究的最佳实验区之一。在阐述甘南高原地理学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从陆地地表过程与机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适应、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农户生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资本与区域发展、城镇化与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等领域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地理学中的甘南研究现状,提出新时期应以更综合的多维视角开展甘南研究,重点关注甘南高原地表格局-过程集成研究、人地耦合系统演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可持续生计、新型城镇化、乡村发展等关键问题。
赵雪雁李巍
关键词:地理学甘南高原人地关系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被引量:83
2013年
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关系到项目可持续性及社会公平性,近年来已成为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调查退牧还草工程前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方式的变化,分析了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提出应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补偿方式,提高项目区农户的生计能力,确保生计安全。研究发现:①生态补偿后农户生计总资本显著增加,除自然资本下降外,其余各类生计资本均增加,但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变幅不同;②生态补偿后农户生计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户比例增加,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其中农区农户的非农化程度及生计多样化指数的增幅均高于纯牧区与半农半牧区。
赵雪雁张丽江进德侯成成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计资本生计方式农户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20
2016年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土地、农作物、病虫害、人类健康等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以及局地或区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亟需开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评估框架,加强对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及其与其他压力相结合对农户生计要素的可能影响进行广泛评估,科学把握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对人类科学地适应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福祉和恢复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钦赵雪雁王亚茹雒丽薛冰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计农户
基于最小数据方法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补偿标准被引量:10
2009年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和重点.根据1987—2007年甘南州气象站和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社会调查资料,采用最小数据方法、社会调查法、降水储水量法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曲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年实施生态补偿的机会成本为503.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单位水源涵养量为1110.7m3.hm-2,补偿标准为788.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水源涵养量为2.56×109m3.
赵雪雁董霞王飞戴其文
关键词:生态补偿标准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