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庆淼

作品数:22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历史地理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铭文
  • 5篇西周
  • 4篇卜辞
  • 3篇宗法
  • 3篇宗法制
  • 3篇金文
  • 2篇地理
  • 2篇地望
  • 2篇央地关系
  • 2篇诸侯
  • 2篇宗法制度
  • 2篇先秦
  • 2篇法制
  • 2篇《系年》
  • 2篇春秋
  • 1篇大一统
  • 1篇地方行政
  • 1篇地方行政制度
  • 1篇地理空间
  • 1篇地理问题

机构

  • 18篇南开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赵庆淼
  • 1篇陈絜

传媒

  • 2篇故宫博物院院...
  • 2篇中国史研究
  • 2篇历史研究
  • 2篇考古
  • 2篇中原文物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管子学刊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江汉考古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古代文明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历史地理
  • 1篇三代考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先秦的“一车驾三马”之制
2016年
《考古》2014年第5期所载杨琳先生《论先秦一车驾三马之制》一文(以下简称“杨文”),结合典籍、出土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车马实物、图像,论证先秦时期存在驾三之制,拜读之后获益甚多。不过,杨文对部分史料的择取和分析似有商榷余地。由于这关系到如何认识先秦时期车马配驾制度的演变,笔者不揣鄙陋,兹将浅见草就成文,以求正于杨先生及方家。
赵庆淼
先秦“异地同名”现象与地名流动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
2020年
"异地同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地点之间地名完全相同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先秦时期非常普遍,其成因也具有多元性。具体而言,除地名用字的偶合外,地名的通名属性、时人的表述习惯及更改地名的构词形式,都有可能导致地名重名问题。此外,古代族群的迁徙活动通常也是造成"异地同名"的重要因素,其具体机制即表现为"地随族迁"。战国中后期至秦汉时期,地名已经成为国家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沿革与演变基本是在政治因素主导下完成的。尽管这一阶段地名的空间流动依然存在,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张而向外迁移,上述现象当与中央集权王朝推行"大一统"举措密不可分。
赵庆淼
关键词:先秦时期地名学
“微盂”、“微斝”铭文补释与卫国早期历史被引量:1
2018年
旧称"微盂"、"微斝"的两件西周早期铜器,乃是卫康叔直系后裔所作的祭器,祭祀对象即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封。以往学者多将器主名误释作"微"。实际上,该字应释读为"髟",综合国族、时代及文字通假等因素来看,其人很可能就是第二代卫君、康叔之子康伯髦。清华简《系年》称周成王、周公迁殷遗民于洛邑,而封卫康叔于"康丘",与沬土簋铭文记载的"诞令康侯鄙于卫"为同一史事。至于卫人自"康丘"徙居"淇卫"之举,则应该发生在康伯髦之世以后。
赵庆淼
关键词:《系年》
齐国置“五都”说刍议被引量:3
2009年
先秦典籍中的"都"既可以指一国国都,也可以指卿大夫采邑,还可以泛指一切规模较大的城邑。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并非一级地方政区的名称,而是当时人称呼齐县的一种习惯用语。所谓齐国的"五都",只不过是战略地位较为突出的五个县而已。战国时期的齐国并不存在"都"这一地方行政组织。
赵庆淼
关键词: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
高青陈庄引簋铭文与周代命卿制度被引量:3
2015年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M35出土西周中晚期的引簋,其铭文记载了周王对"引"进行的册命,要"引"继承祖业,掌管"齐师"。陈庄西周遗址是齐国公族的采邑所在地,"引"的身份属于齐国国卿,该篇册命金文是关于周代命卿制度的重要史料。引簋、史密簋、师簋和五年师簋诸器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晚期周、齐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与周王朝对东方的经略以及周、齐由交恶转向联合的历史背景有关。
赵庆淼
关键词:西周
《楚居》“为郢”考被引量:6
2015年
清华简《楚居》中的"为郢",其实就是楚国的别都——鄢。"为郢"自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年曾为楚王多次徙居,在《楚居》诸"郢"之中似具有特殊地位。结合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新见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的记载来看,"为郢"的地望应该在今宜城东南的楚皇城遗址。
赵庆淼
关键词:清华简
“泰山田猎区”与商末东土地理——以田猎卜辞“盂”、“■”诸地地望考察为中心被引量:37
2015年
殷墟田猎卜辞所见地名盂与■,当分别位于汶水上游的"龟阴之田"和汶水下游的"汶阳之田"一带。与之相关联的商、丧、榆、宫等田猎点或途经地,亦在东土。商末田猎区似在泰山周围,或可称之为"泰山田猎区"。此外,《左传》蒯聩"献盂于齐"之盂,与卜辞田猎地盂是一非二,在"龟阴之田"一带,因其近齐,故卫献于齐;郑国"泰山之枋",殆即卜辞■地,位于汶水下游北岸。至于周初召公所受之榆土,其性质与卫盂、郑枋同,乃东方诸侯襄助周天子行方岳之祭、位于泰山脚下的"汤沐之邑"。商周车马行进一般速度在每日40公里左右,战国秦汉以后"师日行三十里"之辞,不能作为商周地理研究的估算依据。
陈絜赵庆淼
从“诸侯大亚”看西周央地关系
2024年
殷周时期的各项政治制度中,最能代表中央与地方关系者,当首推内外服制。内服与外服,主要以地域作为划分依据,设立殊异的职官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内置王官与外建诸侯的二元格局。无论政治上的设官分职之异,抑或地理空间上的内外之别,无不体现出地缘因素对早期国家治理的深刻影响。然而封建与宗法相辅相成,血缘因素与地缘因素交互作用,亦因时、因地而有强弱、明暗之分。
赵庆淼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地缘因素央地关系地理空间殷周时期
芮姞簋与古芮国探微被引量:4
2016年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赵庆淼
齐国“迁莱于郳”与卜辞兄地考
2016年
春秋中期莱国灭亡后,齐人曾有'迁莱于郳'之举。通过传世典籍、新出简牍及金文、古玺材料的互证,可知'郳'当为春秋齐国境内的地名,而与鲁南的小邾国及黄县(今龙口市)境内的莱族遗迹无涉。根据卜辞'免'地的方位与春秋晚期'莱俘'的聚居地点判断,齐人'迁莱于郳'的具体地望,似应位于临淄西南、淄水上游谷地的今淄川区淄河镇一带。
赵庆淼
关键词:春秋卜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