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修华

作品数:112 被引量:3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4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2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7篇化学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紫杉
  • 11篇紫杉醇
  • 11篇纳米粒
  • 10篇米粒
  • 9篇生物利用度
  • 8篇溶剂
  • 7篇溶出
  • 7篇水溶
  • 7篇水溶性
  • 7篇喜树碱
  • 7篇抗氧化
  • 6篇淀粉
  • 6篇冻干
  • 6篇多孔淀粉
  • 6篇微粉
  • 6篇活性
  • 5篇蛋白
  • 5篇植物
  • 5篇羟基喜树碱
  • 5篇干粉

机构

  • 111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科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教育部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112篇赵修华
  • 57篇祖元刚
  • 20篇刘艳杰
  • 19篇李媛媛
  • 18篇王力
  • 16篇张茜
  • 12篇王玲玲
  • 11篇王思莹
  • 11篇葛云龙
  • 10篇付玉杰
  • 10篇吴微微
  • 6篇李汶罡
  • 6篇王化
  • 6篇赵文
  • 6篇张琳
  • 6篇祖畅
  • 6篇吴铭芳
  • 5篇姜茹
  • 5篇杨帆
  • 5篇李庆勇

传媒

  • 22篇植物研究
  • 8篇中草药
  • 5篇森林工程
  • 3篇中国药房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2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甘草次酸修饰细菌纤维素包载紫杉醇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次酸修饰细菌纤维素包载紫杉醇胶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甘草次酸修饰细菌纤维素得到两亲性聚合物载体(BC‑GA)并负载疏水性药物紫杉醇(PTX)获得载药纳米胶束(BC‑GA‑P...
赵修华耿宇婷李媛媛贾涛张晓雪杨旗蕾
超临界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微粉化方面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综述20年来超临界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微粉化方面的应用进展,简要说明微粉化植物活性成分的表征方法、特点及发展前景。
赵修华刘影葛云龙祖元刚王卫国李娜
关键词:微粉化植物活性成分
一种挤出法生产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包覆富马酸亚铁的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出法生产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包覆富马酸亚铁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粒度均匀的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和富马酸亚铁按比例均匀混合,设定挤出机加热系统温度,等待加热。在最佳挤出温度下缓慢匀速加入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和富马...
赵修华冯彤彤张茜贾涛张晓雪杨旗蕾
一种鞣花酸超微粉的生产工艺
一种鞣花酸超微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配制浓度为10~50mg/mL的鞣花酸的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在搅拌状态下将该溶液以一定速度泵入其3~10倍体积数的反溶剂在0~40℃范围内混合析晶,然后板框过滤...
赵修华李永杨逢建祖元刚张印葛云龙吴微微李媛媛邓怡平
文献传递
反溶剂法制备甘草酸纳米粒的表征与体外透皮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以乙醇为溶剂,醋酸乙酯作为反溶剂制备甘草酸纳米粒(GAN),考察GAN作为皮肤给药载体的渗透情况。方法分别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溶出度等分析方法对原粉及纳米粒的性质进行表征;应用透皮扩散仪,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并以HPLC法测定接收液和皮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获得的GAN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20 nm;纳米化后甘草酸的释药速率得到极大提高;GAN同原粉相比,透皮性能大大增强,12 h的单位累积透过量分别是78.51、9.792μg/cm2。结论制备后的甘草酸粒径变小、分布均匀,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而体外释药率和体外透皮性能均有提高,在医药产品开发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许文佳赵修华祖元刚李娜吴薇薇
关键词:甘草酸纳米粒皮肤渗透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多西紫杉醇(DT)是唯一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紫杉醇的衍生物,其水溶性差,制剂中需要加入有机溶剂和助溶剂,而有机溶剂和助溶剂具有刺激性。为减少多西紫杉醇制剂的刺激性,本实验通过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水溶性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对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优化,最终得优化条件:白蛋白浓度为35 mg.mL-1,DT浓度为1.03 mg.mL-1,乙醇和水的比例为3∶1,乙醇的滴加速度为0.73 mL.min-1,搅拌时间为12 h,0.2%戊二醛与白蛋白的交联比为2∶1。得到的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粒径为185 nm,载药量为14.4%,成功的解决了其水溶性,为接下来的动物实验、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张智舟姜守刚祖元刚赵冬梅赵修华金晓慧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
一种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将芦丁和羟丙基‑β‑环糊精置于溶剂1中充分溶解,搅拌包合一段时间后,将溶液缓慢滴入溶剂2(反溶剂)中,搅拌一段时间,离心后获得沉淀物,再用溶...
赵修华刘艳杰张茜杨建航王力李媛媛
文献传递
水溶性三七总皂苷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11年
为提高三七总皂苷的水溶性及其制剂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运用喷雾干燥法对三七总皂苷进行超细化,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得到喷雾干燥制备三七总皂苷超细粉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经分析所得最佳制备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40℃、三七总皂苷的浓度为65 g·L-1、进料流速为30 L·h-1和空气脉冲为4。对三七总皂苷原粉和喷雾干燥所得超细粉进行了理化性质检测,SEM扫描结果显示超细粉形貌规则,激光粒度仪测得粒径为70.5 nm;红外光谱检测所得结果证实超细粉化学性质较原粉无明显改变,不影响其药性;通过DSC、X-Ray检测所得结果显示超细粉与原粉相比晶体结晶度有所改变说明其水溶性增加。
李汶罡赵修华祖元刚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水溶性超细粉喷雾干燥
三七总皂苷原粉和超微粉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药用植物三七总皂苷原粉和超微粉的粉体粒度、电位、显微结构、红外光谱、溶解速度这几项理化性质的研究,判定两种粉体的优劣,为三七总皂苷超微粉的市场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原粉经纳米化处理后成为三七总皂苷超微粉,其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显微结构从条状的晶体变为由纳米球紧密排列的不规则形态,其粉体平均粒径也从1 122.4 nm缩小到153.4 nm,完成了从微米到纳米的转变,其水溶液也变为稳定的胶体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模拟人体环境的条件下,发现三七总皂苷超微粉比三七总皂苷原粉早1m in完全溶解。说明三七总皂苷超微粉比三七总皂苷原粉颗粒更小,更易溶于水,更易与人体吸收。
王崑仑赵修华祖元刚李家磊李汶罡
关键词:超微粉三七总皂苷理化性质高效液相色谱
一种牡荆素与利血平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牡荆素与利血平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共晶中,牡荆素与利血平的摩尔比为1:1,两者采用氢键相连。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对牡荆素‑利血平的共晶进行了全面表征。本发明所述的共晶目的是...
赵修华刘艳杰杨帆杨旗蕾王思莹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