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映君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8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08年-2009年临床分离25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纸片扩散法(Kirby-Baure)测定该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10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判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CLSI文件。所得数据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51株,以呼吸道标本分离株为主占63.7%,且临床分布于ICU、呼吸内科和肾脏内科等科室。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略高于2008年。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6.8%),其次是亚胺培南(13.5%)、美罗培南(15.2%)、头孢他啶(15.5%)、头孢吡肟(19.6%)、氨曲南(23.0%),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36.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赖映君郑群苏山杨健卢月梅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状况及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院内感染特征,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58例VLBWI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特征及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58例WLBWI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0.34%,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占88.47%),以肺部感染(占82.90%)为主;感染时间主要在出生后21d内。机械通气、经外周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v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阿氏评分≤7分、使用氟康唑及胎膜早破的VLBWI感染率较高(均P〈o.05)。结论VLBWI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肺部感染,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出生后21d内;机械通气、PICC、阿氏评分低、胎膜早破等是VLBWI感染的主要因素。应加强VLBWI出生后3W内的感染控制,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发生率。
- 苏山杨健郑群赖映君吴伟元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 肺弥散量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8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 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X线胸片和肺部HRCT在SLE中检测到ILD的比率分别为45%、17%和35%。而正常人的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X线胸片均正常。结论 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 赖映君洪小平李莹陈春婵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性病变
- 哮喘患者支气管扩张试验肺功能参数变化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提高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已确诊的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并比较扩张试验前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气道阻力(Raw)及比气道传导率(sGaw)等6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FEV1的阳性率仅为54%,FEF25%~75%Iso为66%,PEF为63%而Raw和sGaw的阳性率可高达71%和83%,FEV1变化率(%)与其他多项指标变化率(%)呈显著正或负相关。结论 支气管扩张试验是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的标准方法之一,因此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哮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任何单一指标存在着明显局限性。
- 赖映君陈升汶
- 关键词:肺功能参数哮喘支气管扩张试验
- 免疫磁珠正负筛选在分离外周血CD8^+和CD4^+T细胞亚群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为了探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其正、负筛选策略在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离提纯中的应用,应用补 体细胞毒法和正负筛选策略相结合的免疫磁珠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法 比较两种分离方法分离的靶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染色法和细胞培养后平板计数法检测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4+T 细胞、CD8+T细胞的活力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补体细胞毒法分离后CD4+T细胞纯度、CD8+T细胞纯度分别为 (76.0±2.8)%和(77.0±3.0)%,明显高于分离前的(34.6±3.7)%和(32.0±3.7)%(P<0.05);免疫磁殊法 分离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纯度为(94.2±1.4)%和(93.8±3.0)%,显著高于补体细胞毒法(P<0.05)。 磁珠分离法获得的CD4+T细胞、CD8+T细胞细胞活力分别为(96.0±2.4)%和(95.0±3.6)%;细胞计数法表明 磁珠分离法获得的CD4+T细胞、CD8+T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刺激保持了良好的增殖能力。结论:免疫磁珠 法较补体细胞毒法分离效率高,不影响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正负筛选策略相结合的免疫磁珠法在同时获取高 纯度的CD4+T细胞、CD8+T细胞时可获得满意效果,尤其适应于只有较少量血标本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CD4+T 细胞、CD8+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创造了条件。
- 酆孟洁邱晨赖映君陈彩霞李富荣
- 关键词:免疫磁珠T细胞亚群
- 磷酸肌醇3激酶和信息转导转录激活子6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PI_3K)和信息转导转录激活子6(STAT_6)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 T 淋巴细胞增殖的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哮喘患者(哮喘组)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各15例,体外分离获得并培养两组外周血 CD_4^+和 CD_8^+ T 淋巴细胞,其中哮喘组 CD_4^+和CD_8^+ T 淋巴细胞根据加入 PI_3K 和 STAT_6的抑制剂 LY294002和γ干扰素(IFN-γ)的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 组)、LY294002组(B 组)、IFN-γ组(C 组)和 LY294002+IFN-γ组(D 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kipl、Cyclin D、Cyclin E)、PI_3K 和 STAT_6的表达水平。结果 (1)哮喘组 CD_4^+、CD_8^+ T 淋巴细胞的 G_0/G_1期分布比例、P27kipl 表达水平分别为82.0%、44.6%、13.2%、4.5%,对照组分别为99.0%、100.0%、47.2%、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3.54、4.23、3.09、2.51,P 分别<0.01、0.05);哮喘组 CD_4^+、CD_8^+ T 淋巴细胞 S 期分布比例、Cyclin E、PI_3K 和 STAT_6表达水平分别为18.0%、51.7%、7.9%、9.3%、7.6%、8.7%、8.2%、6.3%,对照组分别为0.2%、0.0%、3.7%、3.5%、3.3%、3.4%、1.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88、4.61、1.95、2.06、2.51、2.32、4.38、2.22,P 均<0.05);(2)B 组CD_4^+ T 淋巴细胞 G_0/G_1、S 期分布比例、Cyclin D、Cyclin E 表达水平分别为95.6%、1.9%、13.3%、3.1%,A 组分别为82.0%、18.0%、35.0%、7.9%,B 组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04、2.23、2.78、1.99,P 均<0.05);B 组CD_8^+ T 淋巴细胞 S 期分布比例、Cyclin E 分别为1.0%、4.1%,A 组分别为51.7%、9.3%,B 组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3.06、2.56,P 均<0.05);C 组 CD_4^+ T 淋巴细胞的 G_0/G_1、S 期分布比例、P27kipl 表达水平分别为94.0%、1.5%、46.1%,A 组分别为82.0%、18.0%、13.2%,C 组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17、2.54、2.81,P 均<0.05
- 邱晨酆孟洁李富荣陈彩霞赖映君
- 关键词:哮喘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信号转导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中的地位及治疗意义
- 邱晨史菲张宏美酆孟洁陈升汶李富荣齐晖赖映君陈彩霞吴福成吴迪
- 该项目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哮喘发作期,大鼠气道内直接给予PS可以改善其气道炎症;哮喘发作期,PS能抑制T细胞表达CD69、降低CD4+/CD8+的活化水平、改善Th1/Th2亚群分化的比例,使T细胞向Th1的方向...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哮喘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 深圳特区某医院院内感染1567例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某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l5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进行了汇总与统计。结果2011年1-12月间,该医院共有54977例患者出院,共发生医院感染l567例,其中漏报24例,感染发生率为2.85%,感染例次数为1639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98%,漏报率为1.53%。不同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9.782,P〈O.05),其中血液科、ICU、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33%、21.21%和12.76%,居前三位。发生医院感染部位总计为1639例次,其中下呼吸道555例次(33.86%)居首位,其次是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25.32%、7.38%;全院微生物分离1318株细菌,排名前10位分布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最高,占21.2%。结论该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及例次率低于三甲医院的控制水平。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可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 苏山燕旭东杨健郑群赖映君
- 关键词: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感染管理
- 比气道传导率测定在COPD分级中的应用
- 1999年
- 应用体积描记仪对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患者进行了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 F E V1) 、气道阻力( R A W)和比气道传导率( S G A W) 等测定,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统计分析表明整体 F E V1 和 S G A W 呈正的直线相关 , R A W 在轻与重度及中与重度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轻度与中度间无显著差异, S G A W 在轻、中、重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进行 C O P D严重程度分级中, S G A W 与 F E V1 同样均是敏感的指标。
- 傅应云赖映君陈升汶邱晨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检测 3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2 1例健康人外周血CD+ 3 T ,CD+ 4 T ,CD+ 8T细胞的百分率及CD+ 4 /CD+ 8的比值 ,同时测定 2 4例哮喘发作期患者FVC ,FEV1,FEV1/FVC ,FEF 2 5 %~ 75 % .结果 :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 4 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D+ 8T细胞著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 4 T细胞与CD+ 8T细胞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 3 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VC与CD+ 3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85 ,P <0 0 5 ) ,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17,P <0 0 5 ) ;FEV1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5 12 ,P <0 0 5 )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30 ,P<0 0 1) ;FEF 2 5 %~ 75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0 1,P <0 0 5 ) ;FEV1/FVC与CD+ 3 T ,CD+ 4 T ,CD+ 8T及CD4/CD8比值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结论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变应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
- 张宏美邱晨赖映君
- 关键词:发作期哮喘T细胞亚群肺功能呼吸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