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翠英

作品数:2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玉米秸
  • 4篇玉米秸秆
  • 4篇皂苷
  • 4篇人参
  • 4篇人参皂苷
  • 4篇纤维素
  • 4篇纤维素酶
  • 4篇酵母
  • 4篇酵母菌
  • 4篇秸秆
  • 3篇人参皂苷RB...
  • 3篇细菌
  • 3篇毛栓菌
  • 3篇发酵
  • 2篇得率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液体发酵
  • 2篇抑菌
  • 2篇饮料
  • 2篇诱变

机构

  • 29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河南百农种业...

作者

  • 29篇贾翠英
  • 20篇张玉辉
  • 5篇常景玲
  • 5篇杨天佑
  • 4篇李兰
  • 4篇张明霞
  • 3篇华承伟
  • 2篇欧行奇
  • 2篇张志宏
  • 1篇肖文显
  • 1篇赖庆梧
  • 1篇胡海燕
  • 1篇王春虎
  • 1篇王晨
  • 1篇张晖
  • 1篇张杰
  • 1篇李群英
  • 1篇王振河
  • 1篇马晓况
  • 1篇押辉远

传媒

  • 5篇生物学杂志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饲料研究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7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柿子酒中非花色苷酚物质的提取及组成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对柿子酒中非花色苷酚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为柿子酒的生产和消费提供重要的参考。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影响柿子酒中多酚提取量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四个因素进行探讨,确定了柿子酒多酚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剂为100%乙酸乙酯,料液的体积比1∶3,在温度50℃下提取,每次35min,提取5次,多酚的提取量达到最大值375.28mg/L。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PLC-UV-MS)对柿子酒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柿子酒中主要非花色苷酚为没食子酸、儿茶素、水杨酸、没食子酸乙酯和丁香酸,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115.56mg/L,丁香酸的含量最少0.64mg/L,其它三种物质的含量分别为8.41、5.35、2.23mg/L。
贾翠英杨天佑刘琳陈磊张冬鑫张明霞
关键词:柿子酒
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考察影响玉米秸秆稀酸水解产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稀酸浓度(稀H2SO4)、酸解温度、固液比、酸解时间对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酸解温度、酸解时间、稀酸浓度、固液比对酸解产糖得率均有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酸解温度>稀酸浓度>酸解时间>固液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酸解条件为酸解温度120℃,稀酸浓度1.5%,酸解时间60min,固液比7.5%,在该试验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29.64%。[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贾翠英张玉辉李兰
关键词:玉米秸秆酸解影响因素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考察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碱解、溶菌酶、超声波以及碱解与超声波、溶菌酶与超声波之间的复合破壁方法对一株产蛋氨酸细菌进行细胞破壁,并用氯铵-T法分别测定胞外发酵液和各种破壁条件下胞内蛋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氨酸为0.952mg/L,经碱破壁、溶菌酶破壁、超声波破壁、碱与超声破复合破壁、溶菌酶与超声波复合破壁后,蛋氨酸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0.9%、12.0%、18.3%、19.6%、22.2%,上述结果表明细菌细胞破壁后,蛋氨酸产量明显提高,且不同破壁方法提高程度不同,复合破壁方法与单一破壁方法相比,蛋氨酸产量提高效果显著。
贾翠英张玉辉魏娟
关键词:蛋氨酸
D-核糖发酵工艺研究
常景玲张志宏张军霞王春虎李东宵华承伟贾翠英杨天佑张明霞胡海燕
该项目被列为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0424240031)。近年来,D-核糖作为药物、调味品和调味香精等的合成原料在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药行业,D-核糖是合成抗病毒、抗肿瘤核苷酸药物的重要原料,...
关键词:
关键词:D-核糖发酵工艺微生物发酵法制药工业
梨颗粒悬浮饮料的研制被引量:5
2010年
以新鲜的砀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稳定剂(美国斯比凯克结冷胶)及其它辅料,研制出口感清新、香气浓郁、风味独特、质量稳定的梨悬浮颗粒饮料。通过对梨颗粒大小、稳定剂选择和用量、酸度高低、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最佳配方为:每升颗粒饮料加入梨汁40g、梨颗粒200g、白砂糖20g、柠檬酸钠2g、结冷胶0.25g、柠檬酸1.0g、苹果酸0.6g、安赛蜜0.25g、乙基麦芽酚0.2g、食用香精适量,此研究有效解决了颗粒悬浮不均、汤汁不稳定等实际技术问题,为其进一步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价值和生产依据。
王秀梅贾翠英王洪海
关键词:砀山梨果汁饮料
果汁饮料稳定剂在果浆饮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果汁饮料稳定剂在果浆饮料中的应用效果,确定了加工过程中稳定剂的选择和最佳配方,研究了不同配方的复合稳定剂、均质压力、杀菌温度等因素对果浆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制出口感、风味良好、营养丰富、体系稳定的果浆饮料。桃果肉饮料最佳配方为桃浆40%、桃浓缩清汁1.5%、白砂糖1.0%、果葡糖浆5.5%、复合稳定剂0.20%、复合甜味剂0.1%、苹果酸0.1%、柠檬酸0.12%、维生素C 0.05%、食用香精0.08%。由此配方所生产的果浆饮料口感、风味最佳,在40MPa压力下进行均质;在98℃杀菌30 s,果浆饮料的风味和稳定性最佳。此研究有效解决了果浆生产过程中因果肉絮凝沉淀或口感粘稠、流动性差,致使果肉质感不明显,口感不细腻爽滑,而影响果浆饮料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等问题,并进一步为研究和开发新型果浆饮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秀梅李群英袁玉超贾翠英
关键词:稳定剂果汁饮料
金属离子对毛栓菌发酵产纤维素酶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6种相同质量浓度的无机盐,确定了6种无机盐中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对毛栓菌产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硫酸锰、氯化钙、三氯化铁和硫酸钠则表现出一定的激活作用,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对硫酸锰、氯化钙、三氯化铁和硫酸钠4种无机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这4种无机盐对毛栓菌产纤维素酶影响先后顺序为氯化钙>三氯化铁>硫酸钠>硫酸锰,且向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这4类无机盐时,纤维素酶活得到显著提高,毛栓菌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为52.91 U/mL,与不添加这些无机盐而直接利用初始发酵培养基发酵产酶相比,其活力高出约2.44倍。该研究为提高毛栓菌产纤维素酶活力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且利用毛栓菌进行静置发酵产纤维素酶具有节约电力能源优势,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贾翠英张玉辉张杰
关键词:毛栓菌纤维素酶
生物工程大实验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生物工程大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调整专业实验大纲与实验内容入手,对专业实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与实践,进行开放式、综合型生物工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华承伟常景玲李兰贾翠英张志宏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高产精氨酸菌株选育及发酵培养基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改良阿须贝培养基筛选出4种产精氨酸的菌株,其菌落特征分别为白色链球状菌株,干白分散球状菌株,金黄色杆状菌株,粉红色球状菌株,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产精氨酸发酵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精氨酸含量,最终确定金黄色棒状菌株为生产精氨酸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玉米浆、硫酸铵、尿素、葡萄糖对金黄色杆状菌株发酵产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玉米浆浓度3%,硫酸铵浓度6%,尿素浓度0.3%,葡萄糖浓度13%,在此条件下,可获得精氨酸最大产量为368.9ug/mL,与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发酵相比精氨酸产量提高约300%。该研究为精氨酸菌株的筛选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所筛选的金黄色杆状菌后期的研究及进一步规模生产精氨酸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玉辉贾翠英李兰王晨
关键词:精氨酸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
鸟苷发酵不同阶段发酵液紫外特征光谱的研究
2010年
研究了发酵不同阶段鸟苷发酵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鸟苷发酵不同阶段发酵液紫外吸收光谱会呈现相应的特征光谱。发酵前期除了275nm处的波峰外,在249nm又出现了一个新峰,并且随着发酵时间增加新峰逐渐升高成为主峰;发酵中期275nm处的波峰逐渐减弱并最后消失;发酵后期249nm处的波峰成为发酵液的特征波峰,并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发酵末期的显著特征为发酵液λmax的吸光值基本不变。鸟苷发酵不同阶段发酵液特征光谱研究为人们认识鸟苷发酵的动态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途径,对于鸟苷发酵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天佑贾翠英常景玲押辉远
关键词:鸟苷发酵液紫外吸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