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友苏

作品数:56 被引量:12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7篇免疫
  • 11篇组织化学
  • 11篇免疫组织
  • 10篇神经元
  • 9篇颌下
  • 9篇颌下腺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大细胞
  • 8篇肥大
  • 8篇肥大细胞
  • 8篇分泌
  • 8篇P物质
  • 7篇神经纤维
  • 7篇神经肽
  • 6篇血管
  • 6篇血管活性
  • 6篇血管活性肠肽
  • 6篇小鼠
  • 6篇活性

机构

  • 5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卫生部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卫生防...

作者

  • 56篇贾友苏
  • 32篇贾雪梅
  • 27篇齐威琴
  • 22篇王惠珠
  • 8篇吕正梅
  • 8篇陈晓宇
  • 8篇陈晓蓉
  • 7篇王盛花
  • 6篇吴瑞炜
  • 4篇吴学平
  • 4篇蒋勇
  • 3篇吴强
  • 3篇李光武
  • 3篇江家元
  • 3篇沈韶辉
  • 2篇何江才
  • 2篇王健伟
  • 2篇韩金祥
  • 2篇徐胜春
  • 2篇洪涛

传媒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解剖学杂志
  • 6篇四川解剖学杂...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解剖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肿瘤
  • 1篇广东解剖学通...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8篇1997
  • 8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和大鼠小肠粘膜内神经元的研究
贾友苏吴瑞炜
1986后使用常规组织学方法,首次观察到人十二指肠粘模内存在成群的神经元细胞,并以论文摘要形式发表。1988主题“人小肠粘膜内神经元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探讨人小肠粘膜内部神经元的存在。1997年主题“小肠粘膜内神经元...
关键词:
关键词:肠粘膜神经元小肠粘膜人体解剖学
大鼠空肠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的分布被引量:3
1997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光镜水平观察了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NPY-IR)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在大鼠空肠壁内的分布。结果显示:NPY-IR神经纤维遍布肠壁各层;位于粘膜固有层内小肠腺之间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疏网状。NPY-IR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粘膜内也可见NPY-IR神经元;紧贴粘膜肌的神经元有突起伸至粘膜肌和肠腺,位于小肠腺之间固有层内的神经元可伸出长突起至肠腺。对NPY-IR神经的起源及其对肠粘膜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贾友苏潘朝宠吴瑞炜齐威琴
关键词:神经纤维神经元空肠免疫学
胎儿海马内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观察
2007年
为了观察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在胎儿海马内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胎儿海马内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显示:17周时胎儿海马锥体细胞层内有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随着胎龄的增长免疫反应阳性强度逐渐增强。提示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可能参与海马锥体细胞层内细胞的迁移、发育等过程。
王盛花贾雪梅贾友苏吴学平沈韶辉
关键词:自分泌运动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海马胎儿
人胎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正> Segi在30年代研究人胎小肠的基底颗粒细胞(即内分泌细胞),并报道5个月或5个月以上人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绒毛顶部有大量基底颗粒细胞聚集。后来,Kobayashi等把这些聚集的细胞称Segi帽~1。本文通过对人胎十二指肠内分泌细胞的观察,探讨小肠这种细胞的发生和发育情况。以及Segi帽的形成和形成机制。材料与方法取妊娠第12~38周雷佛奴尔引产的人胎十二指肠41例,除第14周、20周、31周、34周、35周、37周无标本外,其他各期均有。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组织块用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间断连续切片,切片厚7μm。
贾友苏吴瑞炜殷福琴裴镭
关键词:内分泌细胞绒毛
全文增补中
发育中的人胎小肠神经肽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人胎小肠壁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方法 苏木精伊红 (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 ,小肠组织形态及其神经肽的发生、分化出现明显的变化 ,其分化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依次进行。第 14周开始 ,胎儿小肠壁粘膜下层、肌层间结缔组织中偶见SP能、CGRP能神经纤维及神经元免疫反应产物 ,第 34周至 38周时反应最强 ,神经元从浅棕色到深棕色 ,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或点线状。从SP、CGRP免疫组织化学相邻切片上看 ,两者部分存在共存现象。结论 人胎小肠壁存在SP IR、CGRP IR肽能神经 ,粘膜下和肌间神经丛存在SP IR、CGRP IR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
陈晓宇陈晓蓉贾友苏齐威琴
关键词: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发育规律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神经内分泌系统
小鼠下颔下腺中肥大细胞异质性研究被引量:29
1996年
取小鼠下颌下腺,用甲苯胺蓝染色、Alcian蓝一藏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肥大细胞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间质的小血管、小叶间导管及神经节周围.此外还发现有些肥大细胞沿腺实质表面排列,有些肥大细胞伸出突起与相邻的神经元或肥大细胞接触.肥大细胞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但仅为相邻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的14 %.提示下颌下腺中肥大细胞的存在可能与腺体分泌活动及血流调节有关.
贾雪梅贾友苏齐威琴王惠珠
关键词:肥大细胞下颌下腺
泛素连接酶hHrd1在人乳腺癌组织表达的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一种泛素连接酶hHrd1在人乳腺癌发病中的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正常人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Hrdl的表达。结果人乳腺癌组织hHr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正常人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癌(或伴早浸)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表达水平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Hrd1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hHrd1参与人乳腺癌的发生。
吕正梅贾友苏王盛花方圣云吴强
关键词:泛素连接酶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和p53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 p5 3、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π(GST π)在乳腺癌表达的病理意义及相互间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91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和 1 8例复治乳腺癌中GST π、p5 3蛋白表达。 结果 :( 1 ) p5 3、GST π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化疗复治无明显相关。 ( 2 )p5 3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3 ) p5 3与GST π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GST π与 p5 3在乳腺癌的表达密切相关 ,GST π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病。
吕正梅贾雪梅贾友苏吴强王惠珠
关键词:P53基因乳腺癌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SP法
扬子鳄消化管壁内粘膜下神经丛的形态学观察
1997年
消化管神经丛的分布及其生理活动的研究甚多,但对低等脊椎动物的研究报道较少.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本文用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酸(AChE)组化法研究扬子鳄消化管粘膜下神经丛的分布,为肠神经丛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提供一些形态学资料.1 材料和方法 扬子鳄2条(雌雄各1),2%戊巴比妥钠10~15ml腔内注射麻醉,打开胸腹腔,从左心室灌注生理盐水,继而灌流4%多聚甲醛固定,取食管下段、胃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置4%多聚甲醛固定6h,继入合20%蔗糖的0.1mol·L^(-1)PB液中,4℃过夜.制备厚25μm的冷冻切片.以亚铁氰化铜法显示AChE,孵育液内加四异丙基焦磷酰胺(iso-OMPA)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免去底物为对照.
贾友苏贾雪梅齐威琴
关键词:扬子鳄消化管
人胎十二指肠嗜铬素A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
<正> 为了研究胚胎期十二指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的个体发育状况,取人胎十二指肠标本26例,组织块入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厚度为6μm,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小鼠抗嗜铬素A(Chnomognanin A,CGA)单...
贾友苏贾雪梅陈晓蓉齐威琴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