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碧霄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报业
  • 5篇新闻
  • 5篇私营报业
  • 3篇政治
  • 3篇建国
  • 3篇更替
  • 3篇报纸
  • 2篇新疆日报
  • 2篇新中国
  • 2篇新中国成立
  • 2篇政治变迁
  • 2篇日报
  • 2篇民间报纸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报道
  • 2篇话语
  • 2篇建国初期
  • 2篇《新疆日报》
  • 2篇报人
  • 1篇新闻从业人员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文汇报

作者

  • 17篇贺碧霄
  • 2篇彭卫民
  • 2篇毛颖辉
  • 1篇张妤玟
  • 1篇李辉
  • 1篇孙玉峰
  • 1篇熊壮

传媒

  • 3篇新闻记者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新闻大学
  • 1篇新闻传播
  • 1篇编辑之友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国初年上海私营报业的人员更替与思想改造被引量:1
2013年
1950年前后的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常常被视作中共将旧有报人改造成为中共新型新闻干部的过程。但是,既然思想改造已经完成,为何大量的旧报人依然没有被保留?研究发现:真正的"改造",起步于1949年建成的华东新闻学院,以讲习班、研究班的形式进行培养新式新闻干部,并将旧有报人调离新闻岗位。此后大张旗鼓的新闻界思想改造,"枪不打出头鸟",仅仅是一种仪式性的表演。
贺碧霄
新中国成立初年上海私营报业的人员更替与思想改造
1950年前后的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常常被视作中共将旧有报人改造成为中共新型新闻干部的过程。但是,既然思想改造已经完成,为何大量的旧报人依然没有被保留?本研究采用历史文献解读与口述史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思想改造的实...
贺碧霄
文献传递
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情报/宣传一体两面新闻制度的形成被引量:2
2018年
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制度的宣传与情报系统,代表半封闭信息环境与较松散组织状况下的特殊形态。中国共产党顺应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网络连接与变迁,从江西苏区到上海、再到香港的交通联系因应农村、城市并立时期的中共新闻制度格局。随着革命与战争的深入,城市逐渐成为中共情报与宣传的枢纽。这一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源于敌我矛盾形塑、战争资源匮乏、信息环境缝隙。苏区根据地与上海、香港等城市之间的信息模式既是晚清以来宣传与情报媒介集中于一党一国之下之历史趋势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又具有集中化趋势下宣传与情报平台逐渐走向相对开放的趋势。就1930年代与1940年代的对比来看,生存状况严酷时期,交通网络的工作重情报;生存状况宽松时期,则致力于宣传。
贺碧霄
关键词:情报中共
从公共性到主体间性——一种对网络媒介传播的探讨被引量:14
2006年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媒介从一开始就以公共空间为基础而存在,同时又构建了新的公共空间。由于高速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播交流在未来人类生活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媒介不仅仅是作为新兴媒体在起作用,而且赋予我们观察生活错综关系的新视野。主体间性的出场便成为一种人类传播的历史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贺碧霄孙玉峰
关键词:网络传播公共性主体间性
1950年代初期上海私营报业发行制度的变革被引量:2
2014年
1949年中共进入上海之后,面对私营报纸在发行领域改造的复杂局面,并未采取在《人民日报》那样的党报系统内部推行邮发合一的一刀切措施,而是在一段过渡时期内允许私营派报组织存在。在此过程中,发行被赋予重大的宣传使命与政治内涵,其制度变革也被与宣传网络的扩大、人事整编、媒介所有权制度等变革捆绑在一起。1950年代邮发合一制度的推行,既是1949年之前根据地新闻业时期战争状态思维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延续,又与改革开放以后报刊发行改革一脉相承。从新闻业内部视角出发来看,邮发合一制度更多的是和宣传与情报系统的通达相关,因而对"邮发合一"制度的偏离是对新闻本位复归的可能标志之一。
贺碧霄傅鑫鑫
关键词:邮发合一
失范视角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新闻人员的职业规范被引量:2
2012年
市场化改革给新闻业带来了重大而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我国传媒人职业规范的严重缺失。本文尝试从失范理论的角度切入这一现实问题,在对经验材料解读的基础上,展现这一现象背后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个体从业者对此的适应性类型。最后,强调了基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理论的"道德即责任"的传媒责任模式来看待职业规范缺失问题在研究策略上的优势。
熊壮贺碧霄
关键词:新闻从业人员失范交往伦理
断裂与延续:“9.25”起义前后《新疆日报》(汉文版)的民族话语转换被引量:1
2015年
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民族"的意义以及围绕"民族"所展开的一系列的意义实践是在话语的范围内被建构的。《新疆日报》(汉文版)"9.25"起义前后的民族报道反映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民族话语的特殊规则及其在政权交替过程中的转换,作为多民族社会建构"利益共同体"的话语尝试,为新疆解放后,围绕"民族"的种种媒介话语实践提供了可贵的探索意义。
毛颖辉贺碧霄
关键词:民族话语新疆日报民族报道
“阶级”与“民族”:协商的话语——民主改革时期《新疆日报》(汉文版)民族报道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仔细梳理了民主改革时期,《新疆日报》民族报道中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作为民族和阶级两套话语共存的特殊历史阶段,阶级话语对民族话语的借用、取代与共存作为话语策略,表现出民族与阶级两种身份的协商过程。特殊历史时期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和协商体现出了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与国家、地方与国家的多重关系的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不同历史经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统一性身份与特殊性身份的关系的理解,对当下处理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毛颖辉贺碧霄
关键词:民族阶级话语土改
报网融合与并联式结构的困境——以《今日美国》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近十年以来,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一直是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就目前看,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前途依然不明朗。文章以《今日美国》(USA Today)为例,考察其报网融合的进程,分析一报一网的并联式组织结构存在着的各种矛盾,指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旧媒体部门均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
贺碧霄李辉
关键词:报网融合《今日美国》
新闻范式更替:从民间报人到党的干部
1949年中共进城以后,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民间报纸消亡殆尽。本研究以《大公报》、《文汇报》两家声望卓著的民间报纸为中心,考察报纸和报人的改造何以可能发生、又是如何发生?更进一步地,探讨既有新闻范式在面对激烈政治变迁之时,...
贺碧霄
关键词:民间报纸政治变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