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兴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皮质
  • 8篇皮质发育障碍
  • 8篇发育障碍
  • 5篇癫痫
  • 5篇海马
  • 3篇大鼠海马
  • 2篇射线
  • 2篇脑皮质
  • 2篇X射线
  • 2篇DCD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兴奋性
  • 1篇兴奋性突触后...
  • 1篇性别
  • 1篇性别特点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行为
  • 1篇照射
  • 1篇致痫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贺兴
  • 11篇张建刚
  • 11篇晏勇
  • 10篇张毅
  • 9篇冯飞
  • 5篇宋延波
  • 2篇黄敏
  • 1篇唐勇
  • 1篇文明
  • 1篇冯占辉
  • 1篇陈筱山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argazin在皮质发育不良伴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皮质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皮质发育不良(CD)伴难治性癫痫(IE)患者脑皮质中stargazin(钙离子通道γ-2亚基)的表达,探讨其在CD致痫机制和IE形成中的意义。  方法:  首先收集了3例CD伴发IE的脑皮质及3例正常脑皮质...
贺兴
关键词:皮质发育不良难治性癫痫基因芯片技术
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治的6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总结。结果应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与小剂量奋乃静治疗痊愈28例,好转19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应早期明确诊断,治疗应在抗癫痫治疗基础上,根据精神障碍的特点选用不同抗精神药物。
张建刚张毅贺兴冯飞晏勇
关键词:癫痫性精神障碍
皮质发育障碍伴癫痫发作动物模型的制作
2012年
目的建立X线—匹罗卡品双重干预的皮质发育障碍(DCDs)鼠伴癫痫发作模型。方法将6只SD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孕鼠给予X线照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待仔鼠出生后60 d观察雄性仔鼠行为、脑电图、大脑形态及皮质和海马的病理改变。60 d的雄性仔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比较潜伏期、注射药物总剂量、Ⅴ级癫痫发作率以及行为学和自发性癫痫发作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雄性仔鼠比较,实验组DCDs雄性仔鼠大脑体积变小,可见明显畸形;HE染色显示皮层变薄,神经元排列紊乱,海马CA1、CA2中断,可见团块状结构;未发现自发性癫痫发作,脑电图无异常放电,有活动增多等表现。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后实验组DCDs雄性仔鼠癫痫发作潜伏期缩短(P<0.05),用药剂量减少(P<0.05),Ⅴ级发作率增高(P<0.05);癫痫持续发作后易激惹,具有攻击行为,并在静止期及慢性期出现自发性癫痫发作;HE显示皮层厚度减小。结论 X线—匹罗卡品双重干预能成功建立弥漫性DCDs模型,并产生自发性癫痫发作。
贺兴张建刚张毅冯飞晏勇
关键词:X线皮质发育障碍癫痫氯化锂匹罗卡品
生长抑素受体1在皮质发育障碍大鼠海马的异常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生长抑素受体1(sstr-1)在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大鼠海马区中的表达,探讨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大鼠海马形态改变的发生机制及致癫机制。方法制作皮质发育障碍大鼠模型,选取P60 d仔鼠,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sstr-1在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大鼠海马区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str-1在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大鼠海马区水平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0.59±0.15 vs 1.02±0.14,P<0.052)。结论 sstr-1在皮质发育障碍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迁移紊乱及致癫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张建刚宋延波张毅贺兴冯飞晏勇
关键词:皮质发育障碍海马
皮质发育障碍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长时程增强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皮质发育障碍(DCD)大鼠模型空间学习记忆及离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变化,探讨DCD大鼠模型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DC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DCD大鼠模型和正常对照组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学检测,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DCD大鼠模型海马脑片CA1区LTP的改变。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DCD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下降;DCD大鼠模型海马脑片CA1区LTP诱出率、幅值增加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40%vs100%,P〈0.05;(108±5.6)%vs(132±15.4)%,P〈0.05)]。结论:DCD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突触可塑性也发生降低。
张建刚宋延波张毅贺兴冯飞晏勇
关键词:海马
218例成人癫痫原因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癫痫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成人癫痫患者218例,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严格体检,CT、MRI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进行发生原因判断。结果特发性癫痫占总例数17.43%,症状性癫痫占总例数82.56%;其中脑卒中占总例数49.54%。结论成人癫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史,伴随症状,详细系统的体检,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张建刚张毅贺兴冯飞晏勇
关键词:成人癫痫
X射线照射致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大鼠致癫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X射线照射诱导皮质发育障碍模型,运用快速杏仁核点燃等方法探讨其癫痫易感性等相关特性及测试癫痫易感性的方法。方法 6只SD孕鼠按需要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在孕16 d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X射线照射制作皮质发育障碍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选取P60 d仔鼠,观察一般行为学和大脑外形,HE、N issl染色观察大脑的病理变化;运用水迷宫法测试大鼠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并通过快速杏仁核点燃方法比较两组大鼠发生惊厥所需的刺激次数、后放电阈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活动性增多,但无自发性癫痫形成;大脑形态发生改变,体积变小,可见明显畸形;HE、N issl染色显示皮层神经元排列紊乱,海马结构紊乱并有异常聚集;在水迷宫实验中,皮质发育障碍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皮质发育障碍组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快速杏仁核点燃发生所需的刺激次数明显减少[(65.57±10.22)vs(38.57±7.44)次,P<0.01],后放电阈值显著降低[(151.43±51.45)μAvs(74.29±22.25)μA,P<0.05]。结论 X射线照射致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具有癫痫易感性及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快速杏仁核点燃是一种较好的测试癫痫易感性的方法。
张建刚宋延波张毅黄敏冯占辉贺兴晏勇
关键词:X射线皮质发育障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皮质发育畸形大鼠海马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了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皮质发育畸形(MCD)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质发育畸形异常局部神经回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腹部X射线照射孕16dSD大鼠构建子代MCD模型,对30、60d对照组与实验组子鼠(P30、P60)行HE、Timm染色以检测其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SD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①Timm染色示模型鼠海马出现苔藓纤维出芽;②免疫组化示SDF-1α在模型组海马CA1区异位神经元有表达;③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P30、P60较同期的对照组表达降低。结论 SDF-1α的下调可能参与皮质发育畸形海马中异常神经回路的形成。
张毅晏勇张建刚黄敏贺兴
关键词:皮质发育畸形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苔藓纤维出芽癫痫
皮质发育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
2013年
目的用体视学方法计数比较X射线制作的大脑皮质发育障碍(DCDs)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变化和测量海马体积变化。方法选择2月龄正常SD大鼠和DCDs模型鼠各5只,取脑后石蜡包埋、连续冠状切片。根据均匀系统随机抽样原则,从含海马结构的切片中随机抽取一组切片,组织化学染色,在体视学设备下计数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数目和测量海马体积。结果正常大鼠单侧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8.35×104±1.44×104)、(8.23×104±1.60×104)和(1.43×105±2.24×104),DCDs模型大鼠单侧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3.70×104±1.96×104)、(3.57×104±1.47×104)和(6.86×104±4.85×104);正常大鼠和DCDs模型鼠单侧海马的体积分别是(14.18±1.52)mm3和(8.49±3.41)mm3。DCDs大鼠海马结构各亚区的神经元数量和海马体积均较正常鼠明显减小(P<0.05)。结论 X射线制作的DCDs模型鼠海马CA1、CA3和DG的神经元数目和海马体积都较正常大鼠减少。
冯飞陈筱山贺兴张建刚文明唐勇晏勇
关键词:皮质发育障碍神经元海马体视学
皮质发育障碍模型鼠与正常鼠致痫的性别特点
2012年
目的探讨X射线诱导的皮质发育障碍(DCDs)模型鼠与正常对照鼠致痫的性别特点。方法将8只SD孕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X线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皮质发育障碍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仔鼠成年后按性别分成4组。分别给正常对照组雄雌性及实验组雄雌性仔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洛卡品,观察产生癫痫的潜伏期、注射总剂量、癫痫发生率。结果腹腔注射氯化锂-匹洛卡品后DCDs雄鼠较雌鼠发生癫痫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注射总剂量显著减少(P<0.0 1),癫痫发生率高(P<0.05)。正常组雄鼠较雌鼠发生癫痫潜伏期缩短(P<0.05)、注射总剂量减少(P<0.05),癫痫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DCDs及正常鼠中雄性鼠较雌性鼠易感性高,更适于造模。
贺兴张建刚张毅冯飞晏勇
关键词:X射线皮质发育障碍性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