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良胜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流域
  • 2篇土壤
  • 2篇侵蚀模数
  • 1篇地型
  • 1篇山区土壤
  • 1篇石漠化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土壤侵蚀模数
  • 1篇黔西北
  • 1篇黏土
  • 1篇喀斯特流域
  • 1篇喀斯特山区
  • 1篇活度
  • 1篇红黏土

机构

  • 4篇贵州大学

作者

  • 4篇谢良胜
  • 3篇吴攀
  • 2篇顾尚义
  • 2篇曹振兴
  • 2篇葛佳杰
  • 1篇刘群

传媒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喀斯特山区土壤在石漠化过程中的侵蚀及堆积记录——以乌蒙山脉麻窝山流域为例
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破坏、表土流失,表征环境功能的要素逐渐消失,失去对石漠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的承载物质,对石漠化过程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运用环境学科相关理论,在...
谢良胜
关键词:侵蚀模数
文献传递
喀斯特山区红黏土在石漠化过程中的侵蚀与堆积记录——以乌蒙山脉麻窝山流域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以乌蒙山脉西陲重度石漠化盆地型喀斯特地区麻窝山为例,分别对侵蚀区和堆积区红黏土的粒径和主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喀斯特山区红黏土在石漠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表明:在石漠化过程中,堆积区红黏土继承了侵蚀区红黏土的理化特征;堆积区与侵蚀区相比,前者红黏土的粒度较小,组分相对稳定,风化程度较高;差异侵蚀引起侵蚀区红黏土含量有较大波动,冲积和洪积作用使堆积区红黏土充分混合,其含量较为均一;短时间尺度内侵蚀区和堆积区风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堆积区土壤中K2O、MnO等发生异常,是石漠化过程中引起环境表生地球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
谢良胜吴攀顾尚义刘群葛佳杰曹振兴
关键词:石漠化红黏土喀斯特山区
盆地型喀斯特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沉积量测量法被引量:10
2010年
为研究盆地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运用沉积量测量法计算乌蒙山脉的麻窝山岩溶盆地中沉积区内土壤的沉积量,推算出流域内的土壤侵蚀模数,从而反演其石漠化进程,并探讨人类活动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窝山岩溶盆地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较高,为2 900.55 t/(km2.a),能客观地反映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土壤的侵蚀状况;沉积量测量法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比较接近现实,且其计算方法简单,数据可靠,容易操作,因此,该方法可作为无资料数据和测站时盆地型喀斯特流域计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首选模型。
谢良胜吴攀顾尚义曹振兴葛佳杰
关键词:侵蚀模数
论黔西北麻窝山岩溶盆地土壤堆积记录——兼答张信宝先生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张信宝先生用137Cs断代法计算黔西北麻窝山岩溶盆地土壤沉积速率,以及对谢良胜等研究成果提出的质疑,笔者从黔西北麻窝山岩溶盆地环境现状、环境演变、土壤堆积、137Cs活度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易地堆积土壤来源的不确定性导致土壤层中137Cs来源复杂,不能根据其峰值确定沉积年代,但可以作为定性判定土壤侵蚀强度的依据;在资料匮乏和无测站数据时,沉积量测量法是盆地型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计算的有效方法;麻窝山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喀斯特石漠化系统研究提供理想场所。
吴攀谢良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