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宝贵

作品数:462 被引量:1,406H指数:19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物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4篇期刊文章
  • 105篇会议论文
  • 67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9篇农业科学
  • 51篇生物学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医药卫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92篇草菇
  • 71篇基因
  • 68篇金针菇
  • 47篇食用
  • 45篇栽培
  • 43篇食用菌
  • 41篇菌丝
  • 36篇香菇
  • 33篇分子标记
  • 31篇菌株
  • 30篇子实
  • 30篇子实体
  • 30篇菌种
  • 26篇杂交
  • 24篇银耳
  • 24篇育种
  • 24篇生物学
  • 24篇生物学特性
  • 20篇基因组
  • 19篇灵芝

机构

  • 440篇福建农林大学
  • 11篇福建农业大学
  • 9篇福建省农业科...
  • 9篇闽江学院
  • 5篇广西大学
  • 5篇上海市农业科...
  • 4篇宁德师范学院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新加坡国立大...
  • 4篇福建华南女子...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韶关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福建省科技厅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漳州市新发生...

作者

  • 457篇谢宝贵
  • 140篇江玉姬
  • 111篇邓优锦
  • 102篇刘新锐
  • 52篇朱坚
  • 41篇严俊杰
  • 34篇吴小平
  • 32篇陈炳智
  • 30篇刘芳
  • 21篇陶永新
  • 20篇温志强
  • 19篇傅俊生
  • 19篇熊芳
  • 15篇张磊
  • 12篇谢斌
  • 11篇李肖
  • 10篇黎志银
  • 10篇黄毅
  • 9篇王威
  • 9篇陈仁良

传媒

  • 53篇菌物学报
  • 44篇食用菌学报
  • 17篇福建农林大学...
  • 15篇食药用菌
  • 1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1篇中国食用菌
  • 1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1篇基因组学与应...
  • 9篇热带作物学报
  • 8篇食用菌
  • 7篇第八届全国食...
  • 7篇全国第六届食...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园艺学报
  • 5篇福建农业大学...
  • 5篇第三届会员代...
  • 5篇中国菌物学会...
  • 5篇中国菌物学会...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福建热作科技

年份

  • 9篇2023
  • 13篇2022
  • 18篇2021
  • 23篇2020
  • 13篇2019
  • 22篇2018
  • 11篇2017
  • 24篇2016
  • 26篇2015
  • 35篇2014
  • 18篇2013
  • 23篇2012
  • 26篇2011
  • 22篇2010
  • 20篇2009
  • 21篇2008
  • 19篇2007
  • 10篇2006
  • 21篇2005
  • 22篇2004
4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樟芝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本研究的单因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时间和水料比显著影响樟芝多糖提取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建立了樟芝多糖提取方法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
张迅捷王捷谢宝贵蔡志欣陈绍军
关键词:水浸提响应面法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灵芝菌株的DNA指纹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CTAB法提取灵芝菌丝体总DNA,再以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IGRⅠ-PCR RFLP)结合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分析30个灵芝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TSⅡI、GRⅠ-PCR RFLP产生了47条带,其中42条显示出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菌株分成七大类,包括紫芝、黑灵芝、树舌灵芝、薄树灵芝四大类,以及另外三个无法确定具体归属的类群,但没能将赤芝与松杉灵芝区分开。RAPD从247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69个多态性位点并全部显示出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的30个灵芝菌株全部区分开。
罗联忠林树钱谢宝贵林志彬
关键词:灵芝
草菇子实体不同成熟阶段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草菇不同成熟阶段的差异蛋白质组进行研究。首先将提取的草菇不同成熟阶段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其次将经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MASCOT软件搜库,之后对鉴定蛋白质数据进行了KEGG代谢通路分析。试验共计获得2 335个不同肽段,鉴定到1 039个蛋白质,其中1 030个蛋白质具有定量信息。与蛋形期相比,在伸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显著上调蛋白质85个,下调蛋白质103个。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草菇不同成熟阶段中的68个差异蛋白质可定位于4种伞菌目模式真菌(灰盖鬼伞、双色蜡蘑、可可丛枝病菌和裂褶菌)的45个不同生物代谢途径,全景展示出草菇成熟阶段差异表达蛋白质定位的代谢网络。结果表明,iTRAQ标记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可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草菇蛋白样品进行有效地分离和鉴定。
刘靖宇江玉姬谢宝贵陈炳智严俊杰
关键词:草菇
山羊痘病毒感染的OFTu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宿主细胞中山羊痘病毒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用山羊痘病毒福建分离株GTPV-FZ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中病毒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被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质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且囊腔内充满絮状物,池内分离,可见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线粒体增生、脊肿胀、变暗、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出芽;最后感染细胞被病毒破坏、溶解,可见残留病毒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250~350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增殖,装配好的病毒以细胞膜出芽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山羊痘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曾显成池雪林林群群罗树红吴宝成黄一帆陈吉龙谢宝贵
关键词:山羊痘病毒细胞病变超微结构
金针菇HMG-box转录因子鉴定及一个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食用菌的原基形成受到环境因子和内源基因的共同调控,转录因子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已测序金针菇单核菌株L11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9个高速泳动蛋白(high-mobility-group box,HMG-box)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基于金针菇双核菌株H1123各发育时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与金针菇原基形成相关的HMG-box转录因子基因Fv-hmg。通过同源比对发现Fv-hmg的DNA序列在6个不同金针菇菌株中十分保守,一致性为98.38%,有92个SNP位点。克隆分析表明,该基因长度为1 517bp,含有一个内含子。该基因编码48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序列,含有一个HMG-box结构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测序共同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针菇原基时期的表达量比双核菌丝时期高达4倍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推测该转录因子参与调控金针菇的原基形成。HMG-box转录因子Fv-Hmg在金针菇原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孟丽王丽刘芳丑天胜王威谢宝贵
关键词:金针菇原基形成转录因子
密码子优化的肺炎支原体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获得密码子优化的肺炎支原体P1黏附蛋白优势表位抗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临床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抗原表位,筛选特异性P1蛋白优势表位区;采用大肠杆菌优势密码子,设计上述P1蛋白优势表位基因序列;采用退火PCR技术合成上述基因,并利用载体pGEX-4T-2实现P1优势表位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采用ELISA法对纯化的P1抗原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肺炎支原体P1蛋白特异性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154~1521 aa,获得的P1优化密码子基因平行突变37个稀有密码子和2个终止密码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GST-P1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9×103,纯化后重组抗原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结论:采用密码子优化基因合成技术实现了肺炎支原体P1优势表位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试剂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张奇舒修冰水宋晓国张贺秋谢宝贵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原核表达
枯草芽孢杆菌BS-2对脉孢菌的抑菌活性成分分析
2010年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2对脉孢菌(Neurospor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S-2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抑菌活性比出发菌株增强的突变株BS-2-E和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的突变株BS-2-N。用LC-MS分析BS-2、BS-2-E及BS-2-N发酵液的盐酸粗提物,比较这3个菌株的质谱响应峰,初步认为BS-2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伊枯草菌素(iturins)和芬枯草菌素B(fengycin B)。
吴小平彭建升谢宝贵柯斌榕胡方平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防治食用菌
白灵菇与杏鲍菇杂种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灵菇与杏鲍菇杂种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包括白灵菇与杏鲍菇亲本菌株选择、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菌丝的培养与收集、基因组DNA的提取、ITS-PCR扩增、特异酶切片段标记的产生和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酶切产...
刘新锐谢宝贵吴小平江玉姬徐美玲邓优锦朱坚
文献传递
野生假芝的驯化栽培与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假芝的民间药用历史悠久,有消炎、利尿、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功效,开发价值大,对福建青芝山上采集到的一株野生假芝进行分离,并利用形态学方法和ITS测序手段鉴定,确定其为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对该野生假芝的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以及子实体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的结果: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范围为8~9;采用仿野生短段木林下覆土栽培,两年可产4潮子实体,生物转化率达6.52%;其子实体多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高于赤芝、紫芝。
赖丽红叶丽云吴小平谢宝贵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抗氧化
一种真姬菇菌株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姬菇菌株福鸿1号,其已在2020年4月29日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637。‘福鸿1号’菌种具有子实体簇生型,不易发生瘤盖菇,菇盖圆型、中部和...
谢宝贵班立桐刘芳蔡鹏岑光红赖丽红江益民伊格禧陈启永
文献传递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