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其利

作品数:24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8篇文化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孤独感
  • 7篇中介
  • 7篇留守
  • 6篇大学生
  • 6篇中介作用
  • 6篇自尊
  • 5篇社会支持
  • 5篇师生
  • 5篇农村
  • 4篇师生关系
  • 3篇心理健康
  • 3篇羞怯
  • 3篇知觉
  • 3篇歧视知觉
  • 3篇留守经历
  • 3篇留守老人
  • 3篇精神卫生
  • 3篇核心自我评价
  • 2篇大学生孤独感
  • 2篇幸福感

机构

  • 20篇贵州师范学院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安顺学院
  • 2篇贵阳幼儿师范...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兴义民族师范...

作者

  • 24篇谢其利
  • 7篇宛蓉
  • 5篇张睿
  • 3篇江光荣
  • 2篇兰文杰
  • 2篇王洪礼
  • 2篇袁宜
  • 2篇尚随峰
  • 1篇刘志方
  • 1篇李崇敬
  • 1篇邹维兴
  • 1篇潘运
  • 1篇赵守盈
  • 1篇封周奇
  • 1篇余昭琼
  • 1篇何克
  • 1篇宋志飞
  • 1篇臧运洪
  • 1篇任志洪
  • 1篇刘红

传媒

  • 5篇中国学校卫生
  • 5篇贵州师范学院...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心理学报
  • 2篇心理科学
  • 2篇湖北成人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师生同学关系和学校态度对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追踪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为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设计,在1个学年中,使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校态度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在2018年10月中旬、2019年3月中旬、2019年6月中旬,3个时间点对来自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的37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在控制协变量和第1次测量(T1)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后,T1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均负向预测时间点第3次测量(T3)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β_(师生关系)=-0.12,P=0.08;β_(同学关系)=-0.20,P<0.01);中介检验表明,第2次测量(T2)的学校态度在时间点T1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时间点T3的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05,学校态度的中介作用成立。结论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通过学校态度影响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可减少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
谢其利张鸿翼
关键词:人际关系精神卫生儿童
班级心理环境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2020年
为了探讨班级心理环境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我的班级》问卷、儿童孤独量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对1732名留守儿童和123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问题行为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但是留守儿童能感知到的班级心理环境不理想。最后分析得出,班级心理环境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提升留守儿童的班级心理环境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谢其利
关键词:班级心理环境孤独感心理健康留守儿童
歧视知觉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9
2016年
采用问卷测量769名贫困大学生和1014名非贫困大学生的歧视知觉、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和孤独感,探讨歧视知觉对贫困/非贫困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和孤独感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2)歧视知觉与贫困/非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和孤独感相关显著,歧视知觉显著预测贫困/非贫困大学生孤独感。(3)贫困/非贫困大学生结构模型没有显著差异,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部分中介歧视知觉对贫困/非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
谢其利宛蓉张睿江光荣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孤独感核心自我评价
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孤独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2
2015年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考察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羞怯量表、UCLA孤独量表得分第三版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在贵州省8所高校抽取的1 1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量表得分、孤独感量表与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r=0.29,均P<0.001),羞怯量表得分和孤独感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49,均P<0.001);羞怯和孤独感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均P<0.001),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成立。
谢其利宛蓉
关键词:羞怯孤独感中介作用大学生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逆境信念与孤独感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采用整群抽样、自愿参加的贵州10所高校的49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孤独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47,-0.46,-0.27,P值均<0.01)。朋友支持、其他支持、逆境信念负向预测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β值分别为-0.28,-0.22,-0.09,P值均<0.05),累积解释总变异量的25.50%。逆境信念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分别为8.70%,8.94%。结论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能有效降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
谢其利
关键词:农村人口社会支持孤独
人格特质、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的关系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老人人格特质、自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第3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自尊评定量表对贵州农村354名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倾性、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01),神经质、精神质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01);外倾性、神经质、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情况有效预测农村留守老人的孤独感(P<0.001),外倾性和神经质累积解释48.50%的总变异。结论人格特质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谢其利宛蓉张睿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人格特质自尊
大学生依恋的内隐和外显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反应时实验和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的方式,分别测量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依恋现状。目的:揭示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依恋结构是否分离。结果:在内隐依恋的信任和沟通因子上,对同伴的反应时小于对母亲和父亲的反应时;在内隐依恋的疏离因子上,对母亲的反应时小于对同伴和父亲的反应时。依恋内隐实验中的父亲信任和沟通因子呈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外显依恋量表中,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和同伴沟通呈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些结果体现了依恋内隐和外显结构的分离。依恋内隐中的父亲信任、母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和同伴疏离与外显量表中相对应的因子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依恋内隐中的父亲沟通、父亲疏离、母亲信任和母亲沟通与外显量表中相对应的因子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
臧运洪刘志方赵守盈潘运尚随峰谢其利
关键词:依恋反应时
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的心理测量学再探被引量:20
2012年
针对《心理科学》2011年第3期发表的《大学生面众交流恐惧的心理测量学初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反思,重新设计、研制了调查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的调研工具。在我国东、南、西、北、中各大地区随机抽取了17个省(市)共24所高校,用含有79个题项的预测量表进行预测,获得1057个有效预测样本,再将其划分为两组样本,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修订为新的四个维度和32个题项后,更能覆盖大学生面众恐惧现象的各个主要方面,量表具有更高的信效度,更好地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四个维度分别是上台恐惧、面试恐惧、办事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可作为中国大学生面众交流恐惧的调研工具。
王洪礼邹维兴刘红袁宜谢玲平余昭琼谢其利
歧视知觉与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作用被引量:20
2020年
采用问卷法对894名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歧视知觉与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问题行为的关系,并考察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歧视知觉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孤独感和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负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孤独感和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减弱了歧视知觉对母亲外出留守初中生孤独感的作用,同学关系减弱了歧视知觉对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孤独感的作用;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增强了歧视知觉对母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歧视知觉是影响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问题行为的危险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利于降低留守初中生的孤独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行为。
谢其利郑惠珍樊燕飞何飞全小山江光荣
关键词:歧视知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孤独感留守初中生
师生关系与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心理健康:亲子依恋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师生关系与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孤独感问卷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对894名农村留守初中生和694名非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父子依恋(β=0.25)、母子依恋(β=0.28)和师生关系(β=0.25)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心理健康(ps<0.001),父子依恋(β=-0.23)、母子依恋(β=-0.13)和师生关系(β=-0.15)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孤独感(ps<0.001);亲子依恋对非留守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ps<0.01)、父子依恋对留守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p<0.001),调节作用均呈“锦上添花”的调节模式;父子依恋对留守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孤独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母子依恋对留守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孤独感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s>0.05)。结论:在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师生关系是降低留守初中生孤独感、保护其心理健康的稳定因素。
谢其利
关键词:亲子依恋师生关系孤独感心理健康留守初中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