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锡元
- 作品数:57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疗同时多因子介入治疗60例晚期癌症的随机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索晚期癌症的治疗方法。方法1996年1月~1997年3月,将60例预期生存仅3~6个月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综合治疗组:放疗的同时用化疗药物、免疫反应修饰剂和中药制剂等多因子介入治疗;(2)对照组:单用放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腹腔肿块照射DT50Gy,25次/35天,其他肿块照射DT60Gy,30次/42天。结果综合治疗组有效率、平均缓解期、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3.3%、7.4个月、11个月和46.7%,对照组分别为63.3%、4.7个月、6.5个月和6.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并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 许锡元周希法王建华高中度茅爱武
- 关键词:肿瘤放射疗法介入疗法
- 55例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Ⅰ~Ⅱ期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最优化方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55例Ⅱ~Ⅳa期的鼻咽癌患者分成单纯放疗组、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组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体检和影像检查评价近期疗效。CTC3.0评价急性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期6~42个月,中位随访期19个月,随访率100%。局部控制率98.2%。1例15月后局部复发;1例11月后肝转移。患者出现的口干、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骨髓抑制和体质量下降均不影响治疗完成。急性口腔黏膜反应使化疗不能按计划进行。放疗结束时22例完全缓解,其中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分别有8例、8例和6例;33例部分缓解,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各有11例、21例和1例。结论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是限制同期调强放化疗完成的主要因素。不含5-Fu方案更能被接受,有可能取得更好效果。
- 周希法王建华周健黄雪刘景杰刘俊王峰李红波汤华许锡元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期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
- p53基因增加肿瘤放射治疗敏感性的机制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肿瘤放疗过程中,p53基因的正常功能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提高放射敏感性起了关键性作用。野生型p53基因通过激活或抑制一系列基因,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以及在乏氧环境中对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至关重要,增强了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 王峰王建华许锡元
- 关键词:基因P53肿瘤辐射耐受性
- 放射性肺炎预测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V_(20)及肺功能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并建立放射性肺炎预测指数模型。方法121例符合研究条件的食管癌及肺癌患者接受15 MV X线常规胸部照射D_T60~68 Gy分30~34次42~46d完成。放疗前均行胸部CT扫描,并经三维TPS生成DVH图,得出V_(20)。放疗前、放疗第20天以及放疗结束时,均行血清TGF-β_1检测及肺功能(PFTs)测定。根据增强CT结合临床症状诊断RP。结果121例中32例发生了RP。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V_(20)和TGF-β_1比率对RP的发生有影响,V_(20)≥30%者较易发生RP,TGF-β_1比率≥1者较易发生RP。肺功能差者与肺功能正常者相比,发生RP的概率无差别(P=0.079)。预测方程为PI= 2.941×TGF-β_1比率+2.141×V_(20)-FEV_1/FVC,121例的PI中位值为2.89(1.7~6.8)。按PI值将其划分为预后好组(55例,PI<2.8)、预后中组(37例,2.8≤PI<4.5)、预后差组(29例,PI≥4.5)。在自身样本中的符合率为79.6%。结论TGF-β_1比率与放射物理因素V_(20)的有机结合对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PI方程可定量确定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并在决定某种放疗方案时前瞻性地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及程度。
- 陆忠华周菊英许锡元王建华
-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
- 100例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0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病例随机分为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全程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组)各50例。后程组前4周常规放疗,每天照射1次,DT40Gy,20次,后2周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每次DT1.5Gy,间隔6~8小时,DT30Gy,总剂量DT70Gy,40次,40~45天;全程组采用全程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间隔6~8小时,第1、2周每次照射DT1.2Gy,第3、4周每次照射DT1.4Gy,第5周每次照射DT1.6Gy,总剂量DT68Gy,50次,34~38天。结果:全部病例随访率100%。全程组和后程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5%、72.8%、70.8%和77.7%、69.1%、55.3%(P=0.05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4%、50%和84%、60%、37%(P=0.049)。急性反应和后期损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提高了食管癌放疗的局控率,有可能提高长期生存率。正常组织急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并没有增加。
- 周希法黄雪周健王峰王建华李红波汤华陆忠华许锡元
- 关键词:食管肿瘤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疗法
- 托架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8年
- 托架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吴一鸿许锡元常州市肿瘤医院(江苏省常州市213001)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在43例女性乳腺癌的术后放疗中应用了托架,托架是我们仿菲利浦加速器上的托架所制,较好地解决了病人的体位和各照射野之间的联接问题。现将有...
- 吴一鸿许锡元
-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疗法托架
- 转化生长因子β_1预测放射性肺炎临床初探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121例符合研究条件的食管癌及肺癌患者接受了15MVX线常规胸部照射,DT60~68Gy/30~34f/42~46d。放疗前均行胸部CT扫描,并经三维TPS生成DVH图,得出V20。放疗前、放疗中第20天以及放疗结束时行血清TGF-β1检测。根据增强CT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诊断RP。结果:121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了RP。TGF-β1比率≥1者较易发生RP。结论:生物学因子TGF-β1比率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
- 陆忠华周菊英许锡元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放射性肺炎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43例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气管沟转移淋巴结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方法] 43例食管气管沟转移淋巴结病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照射剂量为DT40~45Gy,DT5Gy/次,1次/天,5次/周.[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21例,无变化(NC)3例,总有效率(CR+PR)9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37.2%、18.6%.[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较有效治疗手段.
- 王建华汤华陆忠华许锡元
- 关键词:淋巴结食管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二维电离室矩阵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相对剂量验证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对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进行相对剂量验证。方法将30例鼻咽癌患者的IMRT计划移植到matrixx验证模型,生成验证计划。对二维电离室矩阵按验证计划进行实际机架角度下照射,将测得的平面剂量分布与验证计划中相同平面剂量分布分别输入到ominiPro-IMRT软件,依次进行验证计划与实测剖面图分析、验证计划与实测等剂量曲线分析,并用gamma分析量化。gamma值[γ(rm)]≤1的通过点,大于90%时表示患者IMRT计划通过。结果30例患者的IMRT计划有27例患者计划通过点大于90%;有3例患者通过点分别为85.89%、86.56%、80.53%,经修正IMRT计划后,亦获得通过。结论二维电离室矩阵可以作为IMRT计划平面剂量分布验证的工具,且使用简捷、方便。应用matrixx进行IMRT计划相对剂量验证的方法,可保证IMRT计划实施的准确性。
- 张晓军许锡元王建华涂彧江振龙方明明
- 关键词:放射治疗计划鼻咽肿瘤二维电离室矩阵
- 头部面模固定器的使用体会
- 1996年
- 头部面模固定器的使用体会许锡元陆忠华周希法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常州213001)1995年5月,我们从上海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引进了头部面模固定器。现将观察41例200人次的体会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面模固定器底座参照吴永如等研制鼻咽癌放射治疗面模固...
- 许锡元陆忠华周希法
- 关键词:头部肿瘤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