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春艳

作品数:58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文化科学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基因
  • 10篇多态
  • 9篇代谢
  • 8篇脂代谢
  • 8篇生长期
  • 7篇有氧运动
  • 6篇有氧运动能力
  • 6篇乳酸
  • 6篇汉族
  • 6篇META分析
  • 5篇蛋白
  • 5篇基因表达
  • 5篇汉族男性
  • 4篇有氧耐力
  • 4篇运动疗法
  • 4篇脂肪
  • 4篇脂肪组织
  • 4篇位点
  • 4篇疗法
  • 4篇骨骼肌

机构

  • 58篇北京体育大学
  • 5篇国家体育总局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上海体育科学...
  • 2篇北京市体育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亚利桑那州立...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58篇许春艳
  • 15篇邱俊强
  • 14篇胡扬
  • 11篇李燕春
  • 9篇衣龙燕
  • 6篇龚丽景
  • 4篇田野
  • 4篇聂晶
  • 4篇赵娟
  • 3篇刘丹
  • 3篇郝鑫
  • 3篇何子红
  • 3篇晏冰
  • 3篇包大鹏
  • 3篇梅涛
  • 3篇杨晓琳
  • 3篇衣龙彦
  • 3篇陈思韵
  • 3篇刘海平
  • 3篇王海燕

传媒

  • 10篇中国运动医学...
  • 3篇第四届(20...
  • 2篇当代体育科技
  • 2篇2010年中...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护理研究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15第十...
  • 1篇第八届全国体...
  • 1篇第七届全国体...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23
  • 1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脂肪组织FTO基因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研究目的:FTO 是通过GWAS 方法被确认的肥胖易感基因。研究表明FTO 基因表达减少会抑制肥胖,表达增多会导致肥胖,而运动可以降低FTO 基因变异引起的肥胖风险,且FTOmRNA 随前脂肪细胞分化呈上调趋势。运动对肥...
赵娟许春艳段佳妍龚丽景
关键词:FTO生长期脂代谢
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研究目的:人体运动能力是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一种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常见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进行总体关联分析的方...
许春艳胡扬李燕春赵娟
关键词:GWAS有氧运动能力
补充酮体对竞技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2022年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期,血糖下降,肌糖原几乎耗竭,运动表现降低。酮体作为一种天然、快速且高效的营养补剂,近些年来已成为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梳理酮体补剂应用于竞技运动的研究进展,主要结果如下:(1)补充酮体可通过节约糖原提高耐力运动表现及认知表现;通过促进糖原合成提高运动后恢复能力。但因研究对象、补充类型与剂量及运动测试方式(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等因素导致研究效果不一致。(2)补充酮体对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有利影响未确定,且对长时间耐力运动及长期补充的效果的证据仍然匮乏。(3)补充酮体具有提高身体机能的潜在作用,在体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机制还有待深入探讨。酮体应用到真实的比赛情景,能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中新的研究视角与方向。
高镝王馨塘许春艳陈晓可龚丽景
关键词:酮体补剂
基于BP神经网络的18~30岁人群功率自行车能量消耗模型构建
2022年
目的:以心率为自变量根据不同算法建立适合的18~30岁普通健康成年人功率自行车能量消耗预测模型。方法:以39名18~30岁普通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完成3种强度(30 W、75 W、125 W)的功率自行车测试。受试者佩戴气体代谢分析仪和心率带,采集此过程中心率、摄氧量、二氧化碳呼出量等指标,并以此作为数据来源,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分别建立能量消耗的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Bland-Altman散点图对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采用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与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果:(1)能量消耗与%HR(实际心率/安静心率×100%)、体重、体脂百分比、身高存在相关性(P<0.01)。(2)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包含4个输入层、3个隐含层和1个输出层)的最佳性能表现MSE为0.48,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和整体的R值分别为0.92、0.93、0.92和0.93。(3)神经网络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R^(2)高于现行回归方程,MSE、MAPE、MAE均低于线性回归方程。结论:采用BP神经网络可以提高预测精度,降低采用线性回归方程预测时的误差。
许春艳许鹏飞衣龙燕龚丽景王馨塘
关键词:功率自行车能量消耗BP神经网络
健身登山运动对静坐少动人群身体素质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正>大众对登山运动兴趣愈加浓厚,但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高空探险(>4000m)、中海拔高度(2500-3000m)和攀岩方面,针对登山运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系统研究较少。体育锻炼在提高体质和改善心血管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
许春艳周锦琳田野裴怡然李然
一种基于VEGFA基因的运动员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遗传学领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VEGFA基因的运动员的筛选方法。该筛选方法将VEGFA基因rs2010963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作为基因标记,检测受试者的VEGFA基因rs2010963多态位点基因...
李燕春黄亚茹聂晶何子红包大鹏衣龙燕梅涛杨晓琳许春艳晏冰
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宝矿力水特”干预效果的研究
<正> 研究目的:探讨低氧运动时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低氧运动时补充等渗饮料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方法:8名健康男性青年,以70%最大摄氧量(02max)强度在低氧环境(02浓度为15.5%,温度为20度,湿度...
许春艳胡扬田野刘海平张海霞鲁政胥靓
文献传递
LPL基因rs283多态性与运动干预肥胖青少年体成分及糖脂代谢效果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rs283多态位点与运动干预肥胖青少年体成分及糖脂代谢效果的关联性。方法:对53名(男27名,女26名)年龄为16.55±2.87岁、BMI为34.02±3.89 kg/m2的汉族肥胖青少年进行为期4周的封闭式中等强度有氧训练,测试训练前后体成分和糖脂代谢指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LPL基因rs28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减肥效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运动引起的指标变化率,GG基因型肥胖青少年Δ体脂百分数为3.37±1.60,显著高于GA基因型肥胖青少年(2.09±1.53,P<0.01);Δlg HOMA-IR为0.52±0.13,显著高于GA基因型肥胖青少年(0.44±0.10,P<0.05);ΔTG为51.91±6.56,显著高于GA基因型肥胖青少年(47.06±5.36,P<0.01)。结论:本研究汉族肥胖青少年中rs283纯合子GG型肥胖青少年对运动减肥更为敏感。该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肥胖青少年运动减肥的效果。
郜瑞睿许春艳李燕春张泽亚陈思韵黄亚茹毛小云胡扬
关键词:脂蛋白脂酶体成分脂代谢
中国北方汉族男性cTnT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研究
<正>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基因内含子3的 CTCTT 序列的插入/缺失(insert/deletion,I/D)多态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实验对象与方法:10...
许春艳胡扬
文献传递
FoxO1磷酸化对低氧下大鼠骨骼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FoxO1不同磷酸化位点在低氧暴露下大鼠L6成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FoxO1过表达、FoxO1^T24A/D、FoxO1^S250A/D、FoxO1^S313A/D位点的质粒,使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分别感染分化后的大鼠L6骨骼肌细胞6 h,将细胞分别命名为rFoxO1、T24A、T24D、S250A、S250D、S313A、S313D,并对应分为7个转染组,以转染空白对照质粒作为对照组(EGFP),随后将各转染组再分为常氧组(normoxic group,C)和低氧组(hypoxic group,H)。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腺病毒转染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对嘌呤霉素(puromycin)结合多肽进行分析,并对泛素(ubiquitin)标记蛋白和分解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C-EGFP组相比,C-rFoxO1组puromycin结合多肽(1.38±0.06)、mTOR(1.54±0.21)和p-mTOR(1.57±0.34)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C-EGFP组相比,C-T24D组mTOR(1.33±0.35)和p-mTOR(1.60±0.44)表达显著上升(P<0.01);与C-T24D组相比,H-T24D组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C-EGFP组相比,C-S250A组蛋白质积累显著上升(P<0.01),与C-S250A组相比,H-S250A组蛋白质积累显著下降(P<0.05)。与EGFP组相比,S313A和S313D组蛋白质积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O1通过上调mTOR活性来增加蛋白质合成,但受低氧调控;低氧下FoxO1经Thr24和Ser250两个位点磷酸化来抑制机体中蛋白质合成。
贾杰付鹏宇朱镕鑫许春艳龚丽景
关键词:FOXO1磷酸化位点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分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