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旭

作品数:56 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污染
  • 8篇硝化
  • 7篇水质
  • 7篇反硝化
  • 7篇废水
  • 6篇水华
  • 6篇水体
  • 6篇水源地
  • 6篇太湖
  • 6篇蓝藻
  • 6篇蓝藻水华
  • 5篇氮磷
  • 5篇水质改善
  • 5篇湖泊
  • 5篇降解
  • 4篇营养盐
  • 4篇有机污染物
  • 4篇水处理
  • 4篇污染物
  • 4篇磷酸盐

机构

  • 43篇江南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东南大学
  • 5篇无锡工源环境...
  • 3篇无锡市政设计...
  • 2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合肥市市政设...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无锡市霄鹰环...
  • 1篇无锡市智者水...
  • 1篇无锡工源机械...

作者

  • 56篇詹旭
  • 15篇许海
  • 14篇朱广伟
  • 11篇朱梦圆
  • 10篇邹路易
  • 10篇吕锡武
  • 5篇邵帅
  • 5篇邹伟
  • 4篇李大成
  • 2篇张一波
  • 2篇秦伯强
  • 2篇张运林
  • 2篇李先宁
  • 2篇纪荣平
  • 2篇朱光灿
  • 2篇郑建中
  • 2篇涂凯
  • 2篇王翔
  • 1篇傅金祥
  • 1篇王晓波

传媒

  • 7篇环境科学
  • 5篇工业水处理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环境科技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科技资讯
  • 2篇中国产业
  • 1篇净水技术
  • 1篇江苏环境科技
  • 1篇化工环保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利渔业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出流河道藻颗粒变化及其水质效应被引量:1
2021年
河湖连通是保障城市水体水生态健康的一种常用工程手段,但对于蓝藻水华严重的湖泊,湖泊出流携带的藻团颗粒会对河道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引水对受水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连续3a开展夏季河道蓝藻颗粒通量及其水质的高频监测,分析河道蓝藻水华颗粒物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梅梁湾藻情的好转及河道入口加压抑藻井运行显著降低了梁溪河的叶绿素a浓度与藻颗粒通量,2019年夏季河道叶绿素a浓度与通量均值分别为54.34μg·L^(-1)和84.7 t·d^(-1),显著低于2017年;②连通河道调水工程对改善受水水体的水质效果显著,除DTP外,梁溪河其余各形态氮、磷浓度2017~2019年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调水工程将湖水外排后,对梁溪河水质有一定改善效果;③携带大量蓝藻水华颗粒物的湖水进入河道后,显著增加了河道颗粒态氮、磷等营养盐含量,2017~2019年梁溪河水体中氮、磷均以PN和PP为主,分别占TN和TP的62.5%和70.8%;④梅梁湾水体大量携带的藻颗粒未对连通的京杭大运河等其他河道产生水质影响,2019年8月京杭大运河水体中叶绿素a相较于6月下降了65%,说明蓝藻颗粒物未在运河中积累;⑤在湖泊藻情未能得到有效改观的前提下,调水携带的藻颗粒态会对连通河道局部河段水质和景观产生冲击.
郭宇龙许海陈旭清郑建中詹旭朱广伟朱梦圆
关键词:调水工程蓝藻水华
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动态微电解/水解酸化/好氧生化法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2 160.0 mg/L,BOD5为613.0 mg/L,SS为310.0 mg/L,色度为560.0倍,氨氮为38.0 mg/L时处理后出水的CODCr为64.5 mg/L,BOD5为18.6 mg/L,SS为11.8 mg/L,色度为35.1倍,氨氮为5.1 mg/L,可达到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要求。
詹旭陈艳红李大成涂凯邵帅
关键词:印染废水微电解水解好氧
MBR+反渗透处理园区再生水工程实例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MBR/反渗透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园区再生水,一期处理规模为1 500 t/d。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p H为6~9、COD≤1 200 mg/L、SS≤400 mg/L、TN≤100 mg/L、NH_3-N≤35 mg/L、TP≤8 mg/L时,处理出水p H为6~9、COD≤30 mg/L、SS≤5 mg/L、TN≤1.5 mg/L、NH_3-N≤1.5 mg/L、TP≤0.3 mg/L,出水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该工程运行成本为2.76元/t。
詹旭詹俊伟
关键词:再生水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
生态植物对水质净化示范应用研究
2014年
在长三角地区,利用紫根水葫芦对水体进行净化工程示范研究。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紫根水葫芦对溶解氧最高改善率达到了51.5%,对总氮、总磷、CODMn、蓝藻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了71.5%、63.2%、60.4%、97.6%。结果表明,紫根水葫芦在南方地区,工程应用情况下,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对水环境生态系统起到良好的恢复作用。
王益群张光生那中元詹旭颜志俊
关键词:水质净化
蓝藻生长与衰亡对太湖水体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2023年
氮是控制蓝藻生长和水华形成的关键元素之一,反之蓝藻水华也会对氮的浓度变化和形态转化产生影响.通过采集太湖竺山湾蓝藻、沉积物和水样,设立湖水对照组(A0)、湖水加藻避光培养处理组(A1)、泥柱避光培养处理组(A2)、泥柱加藻避光培养处理组(A3)、湖水加藻光照培养处理组(A4)、泥柱加藻光照培养处理组(A5)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探究在蓝藻生长和衰亡的不同时期中氮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蓝藻生长会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溶解态氮,最终A4和A5处理组中DTN浓度分别降低46.4%和60.7%、NO_(3)^(−)-N浓度分别降低61.7%和80.6%.②蓝藻的衰亡会降低水体DO浓度,加速底泥氮素脱除,试验结束时A0和A1处理组中NO_(3)^(−)-N浓度基本无变化,A2和A3处理组中NO_(3)^(−)-N浓度分别降低40.8%和56.6%.③蓝藻衰亡时会释放大量NH4+-N,大幅提高水体中DTN浓度,并因试验期间的低溶氧条件使得NH4+-N无法转换成硝酸盐,抑制氮素的脱除,试验结束时DTN浓度分别升高77.6%和59.2%.研究显示,蓝藻的生长可以通过吸收水体中的NO_(3)^(−)-N来降低反硝化作用的底物浓度,从而会在短期内降低反硝化脱氮效率;而蓝藻水华的衰亡则会促进沉积物的反硝化脱氮作用,但当NO_(3)^(−)-N被完全脱除后,水华降解导致的低DO浓度会阻碍硝化作用的发生,短期内打破耦合硝化-反硝化的脱氮过程.对于浅水湖泊而言,频繁的风浪扰动作用,会使水体处于厌氧-耗氧交替过程,强化耦合硝化-反硝化过程.因此,尽管蓝藻水华的大量生长会与反硝化竞争NO_(3)^(−)-N,短期内抑制湖泊脱氮过程,但从蓝藻生长-衰亡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蓝藻水华的发生则会促进湖泊氮素的脱除.
李昌杰许海詹旭朱广伟肖曼朱梦圆邹伟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反硝化
人工富集微生物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研究
<正>1.引言目前,仅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总数已超过4万种,而且每年有上千种新物质被合成。这些物质通过人类的活动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其中不少杀虫剂、工业化学品等引起了水中微量有机物污染水体,直接导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邹路易詹旭
文献传递
有机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置实例
2010年
无锡某工程开挖过程中发现不明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流出,经专家组确认为有机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其有机磷、CODCr质量浓度最高时分别超过GB8978—19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64倍、3倍。在经过多种小试方案的实验室论证,最终确定了Fenton试剂+氢氧化钙联合处理的方法作为现场处置方案,处理后的废水中有机磷、CODCr质量浓度分别低于0.5,100mg/L,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詹旭邹路易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机磷废水
蓝藻水华对太湖水柱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9年
反硝化作用是湖泊水体最主要的脱氮过程,对减轻湖泊的氮素污染和富营养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蓝藻水华暴发和衰亡可能会通过改变水体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环境来促使反硝化作用直接在水柱中发生,加速氮的去除.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取太湖湖水添加不同生物量的蓝藻和连续10 d的NO_3^--N、PO_4^(3-)-P营养盐,进行蓝藻生长与降解对反硝化影响的模拟实验,测定蓝藻水华期水体藻类生物量和各形态氮浓度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15)N同位素添加培养结合膜进样质谱仪(MIMS)实时定量测定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蓝藻在生长期吸收氮素转变为颗粒氮,在衰亡期藻细胞通过降解矿化释放了大量的NH_4^+-N,继而转化为NO_3^--N,为反硝化作用提供底物,是大幅度促进水体反硝化作用的关键;反硝化速率(以N2计,下同)最高达到(1 614. 52±301. 57)μmol·(m^2·h)^(-1),是同时期最低蓝藻生物量组反硝化速率[(534. 45±242. 18)μmol·(m^2·h)^(-1)]的3倍,实验结束时添加初始蓝藻生物量倍数最高组的TN去除率达最高(40. 02%),是未添加蓝藻组TN去除率(17. 72%)的2. 26倍,说明蓝藻堆积会显著促进反硝化作用的强度,加速水体氮素的去除.蓝藻衰亡时反硝化速率的快慢受NH_4^+浓度的影响显著,表明附着在藻团的微生物的耦合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氮盐去除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水华蓝藻生长期快速吸收氮素转变为颗粒氮,蓝藻死亡降解后通过耦合硝化-反硝化作用加速氮素去除,这可能是太湖夏季氮素浓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刘志迎许海詹旭朱广伟秦伯强张运林
关键词:太湖反硝化速率
DSB+CPB复合改性膨润土对磷酸盐的吸附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两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膨润土的吸附除磷性能及其机理,采用不同比例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磺丙基甜菜碱(DSB)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对膨润土进行了有机复合改性,制得DSB+CPB复合改性膨润土,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CA)以及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膨润土土样进行了表征,并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方程拟合其吸附过程,探讨了改性比例、pH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DSB改性能提高膨润土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当加入CPB复合改性后,可进一步促进DSB改性膨润土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且吸附能力均随改性比例的增大而增强;对于0.5 DSB和1.0 DSB的改性膨润土,其与CPB最佳复合比例均为DSB+1.5CPB,最大吸附量分别为原土的7.81倍和8.19倍;改性膨润土对磷酸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吸附能力随pH的升高而降低,且吸附为物理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的自发吸热熵增过程。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两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膨润土吸附除磷提供参考。
赵鹏苏子龙何剑伟詹旭黄俊波孙连军
关键词:磷酸盐
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2年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生物技术为我校环境工程的特色,在两者的结合上,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研究。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在课程体系建设、学生自主意识培养、教学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邹路易詹旭张一波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生物技术教学改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