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来政

作品数:23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地震
  • 7篇汶川地震
  • 7篇滑坡
  • 6篇都汶公路
  • 6篇石流
  • 6篇泥石
  • 6篇泥石流
  • 6篇公路
  • 5篇灾害
  • 5篇震后
  • 3篇地质
  • 3篇崩塌
  • 3篇12
  • 2篇地下水
  • 2篇地质灾害
  • 2篇塌滑
  • 2篇崩塌滑坡
  • 2篇边坡
  • 2篇长江
  • 1篇地下水渗流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电力设...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城建勘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3篇裴来政
  • 8篇庄建琦
  • 6篇葛永刚
  • 5篇崔鹏
  • 5篇方华
  • 4篇刘应辉
  • 4篇陈兴长
  • 3篇周小军
  • 3篇张宏鑫
  • 3篇谭建民
  • 3篇王节涛
  • 2篇朱颖彦
  • 2篇向灵芝
  • 2篇鄢道平
  • 1篇何军
  • 1篇余绍文
  • 1篇钟敦伦
  • 1篇闫举生
  • 1篇肖尚斌
  • 1篇王成华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公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公路交通技术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都汶公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特征与减灾对策被引量:2
2010年
都汶公路是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生命线"。在汶川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的共同作用下,都汶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交通中断,严重阻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通过对都汶公路的现场调查,分析了都汶公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并根据现状可以推断,震后都汶公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将进入活跃期,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特别是震后的5年之内将会非常严重。针对次生地质灾害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裴来政刘应辉庄建琦
关键词:地质灾害汶川地震都汶公路减灾对策
震后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分布与活动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山区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地质灾害分布广的特点,以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系统研究都汶公路泥石流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分析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泥石流灾害现状,对都汶公路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有益探讨,为山区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
周小军裴来政向灵芝
关键词:都汶公路泥石流
四川省西溪河地洛水电工程区“7.31”泥石流灾害被引量:2
2010年
2009-07-3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溪河流域金阳县地洛电站施工区暴发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施工道路及设施损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认为,"7.31"泥石流是一场高容重低粘度坡面型泥石质泥石流,强降雨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工程弃渣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过沟公路未合理设置排水涵洞,路基被毁,沿途大量物质补给是泥石流形成的促进因素。"7.31"泥石流隐蔽性强,人们对其危害范围认识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监测预警不到位,是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结合西溪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等防治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水电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切实落实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地质灾害。
陈兴长崔鹏葛永刚裴来政方华
关键词:泥石流
震后次生山地灾害对山区道路的危害及防治体系被引量:4
2010年
山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使得我国山区道路沿线的山地灾害广泛发育,5.12汶川地震诱发的生山地灾害使得山区道路沿线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后两年多时间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其对山区道路的危害,其中震后崩塌滑坡主要以小型的堆积层崩滑为主,且分布范围广,而震后的泥石流则表现为规模大、频发性、群发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为保证山区道路的畅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威胁道路的次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防治,提出了震后山区道路灾害防治与管理体系。
裴来政葛永刚周小军方华
关键词:山地灾害
汉源县大渡河“8.6”崩塌堵河灾害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2009-08-06四川省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发生大型崩塌,90余万m3崩塌体直接冲进大渡河,形成40m高的堰塞坝,阻断大渡河,形成库容达6000×104m3堰塞湖,导致2人死亡,29人失踪和重大财产损失。以现场调查与观测为基础,分析灾害发育条件和成灾过程,认为高陡边坡次级断裂造成的岩体破裂是崩塌发育的基础条件,"5.12"汶川大地震、强降雨及道路工程建设造成的边坡失稳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崩塌堵河灾害的成灾特点,提出加强山区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评价、预防、预警,科学设计、施工减少陡坡开挖,采取果断措施处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险情、灾情,及时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减少灾害损失等减灾对策。
葛永刚陈兴长方华裴来政
关键词:崩塌
汶川地震震后降雨滑坡的类型、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2年
汶川地震造成许多山体的整体性破坏,部分山体后缘出现裂缝,岩土体在主震作用下产生损伤,边坡稳定性大大降低,在降雨激发作用下极易产生新的滑坡灾害。在分析汶川震后滑坡发育条件变化和降雨滑坡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将震后降雨诱发滑坡分为5种类型。震后降雨滑坡的活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小型的塌滑最为典型且数量多,沿河道两岸广泛发育,且震区滑坡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滑坡发生滞后时间短,在强暴雨条件下多为群发型滑坡。从震后降雨滑坡发展趋势来看,初期主要以中小型的滑塌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型滑塌数量将逐渐减少,大型、特大型滑坡发生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裴来政周小军方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
1960年代以来武汉市湖泊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浅析被引量:8
2018年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武汉市城市湖泊正面临着数量锐减,面积缩小和水质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市1965年、1973年、2000年地形图以及2011年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了研究区域内不同时期的湖泊总面积以及各典型湖泊的轮廓及面积;基于这些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湖泊总面积,归纳了其演化趋势及特点,并对典型湖泊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影响武汉市湖泊演化的驱动因子;最后结合湖泊演化现状,分析了武汉市湖泊演化所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影响,并针对性的给出了武汉市湖泊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相关建议。
裴来政鄢道平张宏鑫王节涛许珂
关键词:城市湖泊
某城市规划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4
2019年
为评价某城市规划新区表层土壤质量,利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样1000件,分析8种重金属(Cd、 Cu、 Zn、 Ni、Cr、Pb、Hg、As)元素的含量,并分别运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评价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危害等级。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研究土壤PLI和RI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重金属平均值均大于中国土壤背景值,Cd、Cu、Ni较为富集。研究区Cd和Cu元素为重度污染,Cd的生态危害性较强,87.90%的土样为重金属轻微污染,60.83%的土样为中等生态危害。污染较为严重和风险较强的地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部河流两岸,Cu和Cd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偏高。
何军裴来政李定远雷天赐徐宏林李朋
关键词: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形成机理及其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灾害成因机理及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灾害的防灾减灾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灾后野外调查开展相关分析。[结果]湖南省安化县马路镇澄坪村梨树坪让家沟流域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气象水文方面具备良好的孕灾条件;由于2014年7月16日的持续性强降雨作用,沟道上游一侧形成了一个约5.20×10~4 m^3的滑坡堰塞湖,随后堰塞湖迅速溃决并形成了强大的溃决型泥石流,冲溃了下游的两道拦砂坝,并形成了高达190.65m^3/s的峰值流量。[结论]安化县澄坪村"7·16"泥石流灾害是一次典型的滑坡灾害转换成泥石流的灾害链,而下游两道堵塞坝的堵溃过程进一步放大了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规模,具有典型的堵溃放大效应。
裴来政谭建民李明闫举生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灾害链
大别山南麓阳逻组砾石层砾石形貌学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阳逻组砾石层分布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地区,是长江中游地区一个重要的第四纪地层单位。其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阳逻组砾石层为古长江冲积物,后期经过构造抬升而在长江北岸形成阶地;另一种观点认为其为大别山南麓河流冲积扇。砾石层中的砾石形貌记录了砾石的演化历史,对砾石进行形貌学研究可以用来进行古环境重建。文章选取武汉地区黄陂区横店镇、新洲区阳逻镇附近的25个砾石剖面中的2693颗砾石的外形参数进行测量。其中横店14个剖面中1377颗砾石、阳逻11个剖面中1316颗砾石。Zingg分类显示砾石以扁长形为主,砾石层在Sneed-Folk三角图中的主要分布于过渡相和河流相,砾石层中存在的大量片岩。这些特征均指示阳逻组砾石层是的物源区为大别山地区,它是大别山南麓河流形成的冲洪积扇堆积物。
王节涛裴来政裴来政张宏鑫
关键词:长江砾石层物源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