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永隆

作品数:23 被引量:4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奶牛
  • 10篇乳房炎
  • 8篇8301多糖
  • 6篇乳牛
  • 6篇牛乳
  • 6篇牛乳房炎
  • 6篇奶牛乳房
  • 6篇奶牛乳房炎
  • 5篇免疫
  • 5篇病原菌
  • 4篇牛病
  • 4篇禽霍乱
  • 4篇菌苗
  • 3篇多糖
  • 3篇禽霍乱菌苗
  • 3篇细胞
  • 3篇免疫增强
  • 3篇免疫增强剂
  • 3篇杆菌
  • 3篇巴氏杆菌

机构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兽医药品...

作者

  • 22篇袁永隆
  • 16篇李宏胜
  • 12篇杨玉英
  • 9篇孟宪松
  • 9篇张礼华
  • 9篇孟聚诚
  • 9篇侯奕昭
  • 8篇李新圃
  • 8篇樊斌堂
  • 8篇张志常
  • 8篇刘纯传
  • 7篇梁纪兰
  • 7篇郁杰
  • 6篇高芳
  • 6篇胡庭俊
  • 5篇李广林
  • 5篇罗金印
  • 5篇党萍
  • 5篇潘虎
  • 4篇张永欣

传媒

  • 10篇中兽医医药杂...
  • 5篇中国兽医科技
  • 2篇动物科学与动...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甘肃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8
  • 1篇198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白鼠口服8301多糖抗御人工感染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
2000年
选用昆明种小白鼠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 ,其中实验两个组 ( 组和 组 )和强毒对照组 , 组每鼠每天饲喂 830 1多糖 6mg, 组每鼠每天饲喂 830 1多糖 10 mg,连喂 10 d,停药 2 d后 ,用 1个最小致死量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攻击 ,结果对照组小白鼠 10 10死亡 , 组 10 10死亡 , 组 9 10死亡 ,表明 830 1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及抗感染作用 ,同时也说明口服 830 1多糖剂量大小与抗感染作用强弱有一定的关系。
李宏胜孟聚诚孟宪松袁永隆
关键词:8301多糖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小白鼠
奶牛乳房炎乳汁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被引量:80
1991年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微生物达数十种之多,其中包括细菌、真菌、霉形体、病毒等等。为了进行感染病原的检定,美国奶牛乳房炎委员会1981年;澳大利亚农业常委会家畜卫生委员会,都根据该国具体情况制定了“牛乳房炎微生物学或细菌学诊断程序”。我国至今尚未制定类似的统一程序,以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奶牛乳房炎检菌工作的开展。
袁永隆张永欣侯奕昭杨玉英李宏胜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
全文增补中
8301多糖增强禽霍乱菌苗效力机理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1993年
选用依莎褐青年鸡(150日龄以下)20只和壮年鸡(150日龄以上)58只,各分单一注苗(对照组)和8301多糖配合禽霍乱菌苗肌注(实验组),测定了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半、T 淋巴细胞花环(ERFC)形成率、B 淋巴细胞花环(EAC)形成率、血浆 cAMP 和 cGMP、血清补体相对总量及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染料颗粒活性等免疫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了单一多糖对上述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301多糖可提高禽霍乱菌苗的免疫效力,其机理在于它能够较全面的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樊斌堂袁永隆梁纪兰党萍孟聚诚胡庭俊李广林高芳孟宪松
关键词:8301多糖禽霍乱菌苗免疫增强剂
奶牛乳房炎类型与病原菌感染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3
2004年
通过对 2 858份不同类型乳房炎奶样的细菌学检验 ,结果分得细菌共 2 4种 31 38株 ,其中分离鉴定出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1 2种 1 96 8株 ,病原菌检出率为 6 2 .72 %,各种类型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绝大部分是以无乳链球菌为主 ,其次是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但不同类型之间、同一类型不同等级之间及隐性乳房炎泌乳期和干奶前之间奶样的细菌分布和细菌种类有所不同。乳房炎的轻重与病原菌检出率呈正相关。
李宏胜郁杰李新圃罗金印徐继英张礼华潘虎张志常袁永隆杨玉英刘纯传侯奕昭
关键词:奶牛病原菌感染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药敏试验被引量:29
1995年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药敏试验李新圃,张礼华,李宏胜,郁杰,罗金印,袁永隆,杨玉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奶牛乳房炎一直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多发常见病之一,虽然病原菌复杂,且各地区情况各异,但据统计,目前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金...
李新圃张礼华李宏胜郁杰罗金印袁永隆杨玉英
关键词:牛病乳牛乳房炎致病菌药敏试验
8301多糖注射部位吸收状况的观察
1999年
将5%8301多糖生理盐水悬浮液以四个不同剂量0.5mL,1mL,2mL和3mL分别给鸡胸肌及腹腔注射后,于第10天、20天和30天分别取样宰杀剖检观察,结果表明:胸肌注射无论剂量大小,药物在肌肉中均可滞留30d以上,而腹腔注射3mL剂量组有12鸡药物可滞留30d,其余3个剂量组药物滞留均不足20d。所有剖检鸡取局部渗出液培养检菌均为阴性,说明局部组织亦无炎性病变。
李宏胜袁永隆孟聚诚樊斌堂孟宪松
关键词:多糖注射部位8301多糖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超微结构被引量:2
1995年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超微结构郁杰,袁永隆,李宏胜,张礼华,杨玉英,李新圃,罗金印张忠超(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兰州市段家滩奶牛繁殖场)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引起。金黄色葡萄...
郁杰袁永隆李宏胜张礼华杨玉英李新圃罗金印张忠超
关键词:牛病乳牛乳房炎病原菌超微结构
奶牛乳房炎与主要病原菌感染间的病理学初探
1994年
奶牛乳房炎与主要病原菌感染间的病理学初探张礼华,刘纯传,袁永隆,张志常,潘虎候奕昭,郁杰(执笔)杨玉英,李宏胜,李新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各种类型的乳房炎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为探讨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与产奶量、泌乳期、LMT反应等级、乳房炎临...
张礼华刘纯传袁永隆张志常潘虎候奕昭郁杰杨玉英李宏胜李新圃
关键词:乳牛乳房炎病原
8301多糖配合禽霍乱苗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被引量:12
1994年
8301多糖做为禽霍乱菌苗增效剂,能在原菌苗基础上增效约30%,效果明显。我们采用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玫瑰花环形成率(%)试验,在免疫后第24~46天时,无论口服组或肌注组,多糖配合菌苗组均比菌苗组效果显著。
党萍樊斌堂孟宪松袁永隆梁纪兰胡庭俊孟聚诚高芳李广林
关键词:8301多糖禽霍乱鸡病
CD-01液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研究被引量:2
1988年
1984年以来,我们在青岛、天津、西安等地采用CD—01液乳室注入法治疗临床型乳房炎182例,收到了满意效果。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系青岛市乳牛一场、天津市双林奶牛场和西安市第一奶牛场的病牛。 (二)病例概况 1.孔区:182个患病乳区中,左前51个,左后40个,右前47个,右后44个。 2.年龄:据67头统计,4岁以下23头,5~7岁34头,8岁以上10头。
刘纯传张礼华张永欣庄自新张志常潘虎袁永隆侯奕昭杨玉英赵厚麟刘学礼张允茂寇新柱
关键词: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停乳链球菌链球菌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