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园 作品数:17 被引量:5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鼠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3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6年 目的构建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3(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3,ILT3)过表达腺病毒载体,以期进一步研究ILT3基因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大鼠ILT3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行胶回收与PCR产物纯化。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Ⅰ与AgeⅠ对载体质粒以及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将酶切后的PCR产物与载体连接,连接产物加入至感受态细胞培养后挑取菌落进行PCR鉴定、测序、比对及质粒抽提。将ILT3重组质粒与腺病毒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至HEK293细胞,获取病毒粗提液并进行扩增、纯化,终点稀释法进行病毒效价检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病毒转染效率。结果 PCR与测序鉴定表明GV314-ILT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终点稀释法测得病毒效价为1×109PFU/m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病毒转染效率较高。结论携带ILT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获取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效价与转染效率。 周恒 唐其柱 邓伟 袁园 倪健 靳亚阁关键词:质粒 腺病毒 过表达 基因重组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血糖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在降脂的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以关键词为"pitavastatin"、"atorvastatin"、"blood glucose"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ISI Web of Knowledge从建库至2013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关键词为"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血糖"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5软件。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1322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匹伐他汀组805名,阿托伐他汀组517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对空腹血糖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97,95%CI:-16.77^-5.18,P=0.000);对糖化血红蛋白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9,95%CI:-0.43^-0.15,P=0.000)。结论在治疗高脂血症伴糖尿病中匹伐他汀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小,为此类患者的合适用药。 吴青青 方译 徐蔓 袁园 卞洲艳 唐其柱关键词:匹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血糖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分析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和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3公开发表的与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文章,并加手工检索。限定文献发表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采用RevMan5.0.25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共445名肥厚性心肌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室间隔射频消融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相比,其术后全因病死率(RD=0.00,95%CI:-0.03-0.04,P=0.88)、左室流出道压差的改变(4.50,95%CI:-1.08-10.07,P=0.11)均无明显差异,而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起搏器置入率(OR=1.67,95%CI:0.86-3.26,P=0.13)、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相比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对心功能改善的效果较差(0.31,95%CI:0.16-0.45,P<0.01)。结论:室间隔射频消融术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相比在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仅在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上较差。 吴青青 唐其柱 李芳芳 徐蔓 袁园 卞洲艳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 META分析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关于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采用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者为试验组。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906例患者。试验组临床有效率、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R=5.40,95%CI 3.60~8.11,P<0.01;OR=-10.31,95%CI-11.96^-8.66,P<0.01;MD=5.66,95%CI 5.03~6.28,P<0.01;MD=-1.50,95%CI-2.71^-0.29,P<0.05;MD=-4.11,95%CI-4.96^-3.27,P<0.01)。结论美托洛尔可以通过改善射血能力和交感神经活性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 张尧 唐其柱 杨振 袁园关键词:美托洛尔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抑瘤素M及其受体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心抑瘤素M(OSM)/OSM受体(OSMR)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野生型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成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AB组)各30只,AB组采用胸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模型。两组于术后4周行超声检测心功能,处死后观察心脏大体观并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RT-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OSM、IL-31、OSMR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小鼠心肌组织测OSM、IL-31、OSMR亚单位(OSMRβ)蛋白表达。结果术后4周,大体观察显示AB组小鼠心脏体积增大,心腔扩大,病理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与Sham组相比,AB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增大,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减小(P均<0.05);AB组心肌OSM mRNA、OSM蛋白、OSMR mRNA、OSMRβ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上调(P<0.05或<0.01)。结论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OSM及其OSMRβ均发生异常表达,OSM/OSMRβ系统参与了心肌重构导致心肌肥厚的过程。 沈涤非 袁园 吴青青 邓伟 倪健 唐其柱关键词:心肌肥厚 IL-31 小鼠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新生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方法使用0.03%的胰酶+0.04%的2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分离心肌细胞,差时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1μmol/L 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α-actinin染色进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及面积检测,实时定量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结果培养得到的小鼠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纯度及存活力;AngⅡ刺激后心肌细胞面积增大、蛋白合成增加,ANP、BNP、β-MHC等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α-MHC表达则下降(P<0.05);此外,AngⅡ刺激组ERK、JNK与p38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使用改良的新生小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成功培养了具有较高纯度及存活力的小鼠心肌细胞,并建立了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 周恒 唐其柱 邓伟 卞洲艳 袁园 倪健关键词:心肌细胞 原代培养 肥大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QTc间期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研究QTc间期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1例DCM患者和85例健康检查者心电图,分析其QTc间期的差异。91例DCM患者按QTc间期分为QTc间期<450 ms组和QTc间期≥450 ms组,比较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CM患者QTc间期也明显增宽(454.88±4.67 vs 409.95±1.93,P<0.05)。QTc间期≥450 ms组DCM患者相比于QTc间期<450 ms组,LVEDD明显增大(66.42±1.04 vs 61.95±1.10,P<0.05),LVEF明显降低(32.79±0.79 vs 35.72±0.69,P<0.05)。结论 DCM患者QTc间期有显著改变,QTc间期与LVEDD以及心功能有一定关系,可能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袁园 唐其柱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 QTC间期 心功能 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及相关杂志及会议报告,纳入符合标准的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实验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过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经普伐他汀治疗后,患者LDL-C明显降低[均数差(MD)=-1.46,95%可信区间(CI):-1.87~-1.05,P<0.01];TC明显降低[MD=-1.32,95%CI:-1.44~-1.20,P<0.01];HDL-C增加(MD=0.44,95%CI:0.33~0.55,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代佳 唐其柱 杨政 孟妍妍 方译 袁园 苏娃婷关键词:普伐他汀 高脂血症 META分析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三联抗栓塞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我们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2年1月)文献中关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结果显示,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减少脑卒中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05~0.98,P=0.05)。但三联抗栓塞治疗增加了出血的风险(OR=2.24,95%CI:1.07~4.70,P=0.03)。另外,两种治疗的远期死亡(OR=0.84,95%CI:0.27~2.61,P=0.76)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三联抗栓塞治疗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OR=0.77,95%CI:0.37~1.61,P=0.49)低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三联抗栓塞治疗相比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但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两种治疗的远期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 袁园 唐其柱 甘华文 纵静 代佳关键词:冠脉支架置入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房颤组(48例)与非房颤组(129例)年龄、心功能分级、血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按尿酸水平分为升高组(88例)与正常组(89例)后比较房颤发生率,并分析尿酸水平对于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64±13)岁比(59±15)岁,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491±135)μmol/L比(424±121) μmol/L,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 (48 ±8)mm比(43 ±5)mm,P<0.01];血尿酸升高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较正常组高[34.1% (30/88)比20.2% (18/89),P<0.05];血尿酸水平(OR:1.003,95% CI:1.000 ~1.006,P<0.05)和左心房内径(OR:1.147,95% CI:1.076~1.224,P<0.01)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DCM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指标. 甘华文 唐其柱 周恒 袁园 纵静关键词:心房颤动 尿酸 氧化性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