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衡立松

作品数:67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2篇骨折
  • 31篇关节
  • 22篇肘关节
  • 17篇肱骨
  • 15篇内固定
  • 14篇肱骨近端
  • 14篇近端
  • 13篇肱骨近端骨折
  • 13篇近端骨折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突
  • 12篇尺骨
  • 9篇术后
  • 9篇钢板
  • 9篇尺骨冠状突
  • 8篇老年肱骨近端...
  • 6篇血栓
  • 6篇血栓形成
  • 6篇深静脉
  • 6篇磷酸钙

机构

  • 6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延安大学
  • 11篇西安医学院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汉中市中医院

作者

  • 62篇衡立松
  • 57篇张堃
  • 47篇朱养均
  • 17篇张军
  • 13篇段虹昊
  • 12篇宋哲
  • 6篇王晨
  • 5篇冯东旭
  • 5篇王鹏飞
  • 5篇孙相祥
  • 5篇马建兵
  • 4篇庄岩
  • 4篇何晓
  • 4篇张军
  • 4篇杨娜
  • 4篇王晨
  • 3篇田丁
  • 3篇李忠
  • 3篇樊伟
  • 2篇黄伟

传媒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骨科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九届西部骨...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华肩肘外科...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5篇2022
  • 14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5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指总伸肌劈开入路联合袢钢板技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状突骨折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单纯外侧指总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communis,EDC)劈开入路联合袢钢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e triad of elbow,TTE)损伤中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TTE患者临床资料。男48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7.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摔伤28例,高处坠落伤20例,交通事故伤12例。所有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14 d,平均4.8 d。通过CT测量冠状突骨折块的高度、大小并予以精确分型。60例患者均行单纯外侧EDC劈开入路联合袢钢板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20例、微型钢板固定32例、桡骨头假体置换8例;16例采用骨钻孔缝线、44例采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10例肘关节残余不稳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余患者术后使用可调张力性支具固定。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关节炎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记录肘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包括肘关节屈曲、伸直和前臂旋前、旋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9~17周,平均11.7周。术后4例出现肘关节僵硬,均于术后12~15个月行内固定物取出肘关节松解术;10例出现异位骨化,未行特殊治疗。末次随访时,肘关节ROM为屈曲85°~135°(平均116°),伸直0°~20°(平均11°);前臂旋前55°~75°(平均70°),旋后60°~90°(平均83°)。根据MEPS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为55~100分,平均86.1分;获优40例、良1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3.3%。结论单纯外侧EDC劈开入路暴露充分,袢钢板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牢靠稳定,可恢�
杨佳瑞何晓乔瑞王志猛李树灏黄伟王晓龙樊伟衡立松朱养均张堃
关键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骨冠状突骨折
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超检查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149)与非血栓组(n=334),记录患者并发症、输血量、复位方式、内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血栓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病率。结果48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DVT149例,发病率为30.8%;复位方式、内固定方式、术中失血量均会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DVT的发生,P〈0.05。其中复位方式中,切开复位367例,33.2%(122/367)发生DVT;闭合复位116例,23.3%(27/116)发生DVT,切开复位DVT发病率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方式中,以全髋关节置换及髓内钉固定术后DVT发病率最高,分别为52.8%、50.0%;血栓组术中失血量(246.9±178.1)ml高于非血栓组(206.3±126.7)ml。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DVT发病率较高,其中复位方式、内固定方式、术中失血量均会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DVT的发生。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DVT影响因素众多,需要全面评估术后患者发牛DVT的危盼性。
王晨王鹏飞宋哲衡立松张堃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肘前后联合入路与肘后正中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肘前后联合入路与肘后正中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7例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21~61岁[(38.0±9.4)岁]。31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内固定(联合入路组),36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复位内间定(肘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May。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进行评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20.1±4.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和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33.6±20.3)ml]、骨折愈合时间[(12.3±1.7)个月]均少于或短于肘后入路组[(144.4±22.1)ml、(13.2±2.0)个月](P<0.05)。联合入路组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88.7±10.8)°、(111.1±13.9)°、(121.3±14.1)°、(127.1±13.3)°,均高于肘后入路组[(74.5±11.8)°、(97.6±12.6)°、(111.3±13.0)°、(115.2±12.7)°](P<0.05)。联合入路组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EPS分别为(31.7±8.6)分、(55.6±9.3)分、(84.6±10.5)分、(85.0±10.3)分,均高于肘后入路组[(27.2±8.2)分、(50.7±8.7)分、(77.4±11.2)分、(80.1±9.4)分](P<0.05)。联合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1),低于肘后入路组的31%(11/36)(P<0.05).结论肘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 b型骨折与单纯肘后正中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获得较好的肘部功能。
熊晨张堃何晓杨佳瑞何昌军王晨师政伟朱养均衡立松
关键词:尺骨骨折手术入路
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临时夹闭对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出血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临时引流管夹闭对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行肘关节松解术的6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脉组(23例)、关节腔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静脉组在松止血带前5~15 min给予总量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节腔组给予1 g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灌注和静脉滴注,三组术后引流管均临时夹闭4 h。记录并比较各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出血量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引流量和失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和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结果三组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第3天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病人均未接受异体输血。三组术后第1天Hb、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组和关节腔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静脉组和关节腔组术后24、48、72 h VAS评分,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肘关节MEPS评分,术后1、3个月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范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滴注或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均能有效降低术后引流量和失血量,减少术后疼痛、红肿渗出、纤溶亢进,提高功能锻炼配合度,获得更好的早期肘关节功能。
杨佳瑞王志猛乔瑞杨琨李树灏樊伟王晓龙衡立松朱养均张堃
关键词:氨甲环酸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松解术失血量
前后路联合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 Ⅲb型骨折
衡立松朱养均张堃
肩锁关节功能解剖及垂直方向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判断肩锁关节韧带在维持肩锁关节稳定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12具经福尔马林常规处理的正常肩关节尸体标本,解剖分离、显露喙锁韧带(斜方韧带和锥形韧带)。观察斜方韧带和锥形韧带的起止点分布、外观形态及附着区,并测量斜方韧带及锥形韧带长度、锁骨附着区冠状位及矢状位的长度、最外侧点到锁骨远端的距离以及斜方韧带及锥形韧带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夹角。随后将12具完整的肩关节标本随机分为A、B、C、D四组(n=3):A组保留完整的肩锁韧带,B组保留完整的喙锁韧带,C组保留完整的斜方韧带,D组保留完整的锥形韧带。使用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以100 mm/min的载荷速度对标本韧带在垂直方向进行破坏性的静态拉伸力学测定,通过与生物力学试验机相连接的计算机记录并描画载荷-位移曲线,记录各韧带的断裂强度。结果锥形韧带及斜方韧带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0.6、12.5 mm;锥形韧带锁骨附着区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3.4、5.8 mm。斜方韧带锁骨附着区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2、8.7 mm。锥形韧带及斜方韧带最外侧点到锁骨远端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5.5、23.6 mm。锥形韧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平均夹角分别为6.2°、11.3°。斜方韧带在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平均夹角分别为38.7°、6.9°。肩锁韧带断裂拉力为(201.3±1.9)N,喙锁韧带断裂拉力为(374.6±1.2)N,斜方韧带断裂拉力(192.3±4.3)N,锥形韧带断裂拉力(345.7±1.1)N。结论锥形韧带、斜方韧带和肩锁韧带对维持肩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和贡献不同。肩锁关节解剖重建时,以锥形韧带的解剖重建更为重要,同时应尽可能一期修复肩锁韧带。
王晨杨娜衡立松樊伟朱养均张堃宋哲
关键词:肩锁关节解剖学生物力学喙锁韧带肩锁韧带
预防肘关节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肘关节功能障碍是肘关节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充分止血,应用氨甲环酸,放置灌注引流管,冰敷等措施减少术后术区积血;铰链式外固定架及可调式支具的应用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可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术后疼痛的管理和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术后康复的依从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未来的治疗趋势。本文对肘关节术后发生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李树灏张堃宋哲蔡枭衡立松朱养均
关键词:肘关节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康复氨甲环酸异位骨化
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生素D咀嚼钙片)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内固定术后第2天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照组48例,内固定术后未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8±0.8)周,比对照组平均(15.3±0.5)周短;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92.0%)高于对照组(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7.1%)。治疗组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健侧肱骨近端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衡立松朱养均张堃张军段虹昊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骨质疏松骨密度
内固定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估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5-07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8例。术中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确定骨缺损位置及范围,调配磷酸钙骨水泥为可注射状态,注射至骨缺损处,等待10~15 min,在磷酸钙骨水泥完全凝固前给予压实。最后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于干骺端。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5~14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6.6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及血管损伤。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并肩关节外展〈90°。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59~100分,平均87.3分。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Hardegger评价标准评定:优20例,良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1%。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衡立松朱养均张军张段虹昊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磷酸钙骨水泥内固定
袢钢板技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策略及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并完整随访的3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8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由深部向浅层依次进行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外侧韧带复合体。采用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内固定(微型钢板、桡骨头解剖钢板或空心钉)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骨折;采用带线锚钉进行外侧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重建;内侧韧带复合体不做手术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均配戴肘关节铰链式可调支具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均获18~24个月随访,平均20.2个月,均获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的愈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为55~100分,平均85.8分。其中优19例,良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1.8%。2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僵硬,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伤口换药等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肘关节脱位、骨折不愈合、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修复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的关键,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能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满意。
宋哲朱养均王晨衡立松樊伟李忠庄岩张堃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