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震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郭沫若纪念馆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8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郭沫若研究
  • 3篇文学
  • 2篇新文学
  • 2篇心路
  • 2篇心路历程
  • 2篇日本文化
  • 2篇史料
  • 2篇女神
  • 2篇文艺
  • 2篇流亡
  • 2篇考辨
  • 2篇还原历史
  • 2篇国文
  • 2篇《女神》
  • 2篇《中国古代社...
  • 1篇大众趣味
  • 1篇盗版
  • 1篇新诗
  • 1篇新诗集

机构

  • 20篇郭沫若纪念馆

作者

  • 20篇蔡震

传媒

  • 15篇郭沫若学刊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里松原四首》源出何处?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综合考辨了《十里松原四首》与《纪事杂诗》的写作时间,指出《十里松原四首》是从1921年创作的《纪事杂诗》(六首)整理改作得来,因此,《创造十年》中关于《十里松原四首》创作时间的记述当系误记。
蔡震
关键词:考辨
为人生与为艺术——一个困扰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话题被引量:1
1996年
时下,在一些有识之士为文学的人文精神之失落的问题忧心忡忡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五四”新文学史上一桩有名的笔墨官司——“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之争。这两个不同时代提出的问题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历史的因果联系。 所谓文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无非是指在当前这一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商品文化对于文学自身品格的浸淫乃至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人津津乐道于自言自语或大众趣味,文学成了一种“无关心”的自娱、消遣。这同70余年前一批“五四”
蔡震
关键词:中国文学为人生社会转型期商品文化大众趣味
“去国十年余泪血”(上)——郭沫若流亡日本的心理历程被引量:2
2006年
流亡日本的十年,是郭沫若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因为他成就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辉煌,更因为他所走过的心路历程,铸成了他此后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仓促之间选择流亡日本,到为这一文化环境所接纳,郭沫若经历了由大革命期间的慨当以慷到沉浸于书斋安贫乐道的变化。1935年前后,随着与左联在东京的文化活动日益密切的联系,郭沫若不再甘于寂寞。文学活动的愈益活跃,使他找回了叱咤风云的感觉。走过三个阶段心路历程的流亡生涯,在郭沫若的人生行旅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蔡震
关键词:流亡心路历程还原历史
“去国十年余泪血”(下)——郭沫若流亡日本的心路历程被引量:2
2006年
流亡日本的十年,是郭沫若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因为他成就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辉煌,更因为他所走过的心路历程,铸成了他此后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仓促之间选择流亡日本,到为这一文化环境所接纳,郭沫若经历了由大革命期间的慨当以慷到沉浸于书斋安贫乐道的变化。1935年前后,随着与左联在东京的文化活动日益密切的联系,郭沫若不再甘于寂寞。文学活动的愈益活跃,使他找回了叱咤风云的感觉。走过三个阶段心路历程的流亡生涯,在郭沫若的人生行旅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蔡震
关键词:流亡心路历程还原历史
从女性创世神话走出的《女神》--《女神》与日本文化之一被引量:1
2008年
《女神》是郭沫若在日本的、也是踏进"五四"新文坛的第一部诗歌作品集(在此之前的《三叶集》只是一部书信合集)。《女神》的出版让郭沫若有了诗人这顶桂冠。所以,从来谈论《女神》的创作,人们都把郭沫若的身份认定为"五四"文坛一个新进的诗人。然而,在"五四"新文学史上被称作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的《女神》,是一位留学生在日本九州的博多湾畔创作而成的这一事实,似乎从未被人们有意识地考虑到。
蔡震
关键词:《女神》新诗集创世神话日本文化新文学史思想启蒙
与国外郭沫若研究者的对话被引量:1
2002年
蔡震
关键词:学术文化郭沫若研究
郭沫若致寺田熊雄、稻垣武的信
2003年
蔡震
关键词:信函出国访问
郭沫若的几次京都之行考被引量:1
2010年
从生平史料的角度而言,郭沫若的二十年日本生涯存在有许多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空白点,或是模糊不清之处,他的几次京都之行即是如此。从初渡日本留学先到过京都,再到为联络同仁、文友,组织创造社而专访京都,后来的流亡时期,为从事金文甲骨之学的研究,特赴京都做学术寻访,郭沫若的几次京都行,承载了其文学活动和学术经历中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并结成了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
蔡震
在记忆与反思中守望文学——论流亡时期诗人郭沫若的自传写作与理论思考
2011年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除写作大量历史学、古文字学著述外,其文学创作及著述也相当丰富,其中自传的写作是最主要的方面。郭沫若自传的最大特点是在落笔时就力图从个人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脉搏跳动。除自传外,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著述亦值得关注。由1935年到1936年多篇历史小说结集的《豕蹄》成为他该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而伴随着《豕蹄》的创作,郭沫若也形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关于"典型"的理论。郭沫若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脱却了从日本无产阶级运动中去机械搬运理论主张的方式,贯注着个人深入独到的思考,成为他后来形成系统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和关于悲剧的美学理论的前奏。
蔡震
关键词:传记文学历史小说小说创作理论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及版本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学术著作中版本变化较为繁复的一本书,至今对于该书的写作、出版及版本情况尚存有疏漏错记或未辨明之处,亦有一些未曾理清,甚至没有被注意到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一梳理,对存在的问题逐一予以考订。
蔡震
关键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