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改变了以往单纯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海洋渔业工程,基本解决了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发展问题,是海洋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使用TDA对1968-2019年全球海洋牧场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从文献发表年代、国际竞争力、研究热点等方面,揭示了国际海洋牧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得出对中国海洋牧场研究与建设的启示。结果表明:1968-2019年,海洋牧场论文数量不断攀升;从学科分布看,国际海洋牧场研究多为跨学科研究,其论文的学科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属于海洋与淡水生物学、渔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海洋学4个重点学科;在研究热点方面,水产养殖、海湾、人工鱼礁、资源增殖放流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海洋牧场研究的热点,未来10年生态系统和栖息地恢复将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家层面上,美国在海洋牧场研究领域占据领军地位,中国在发文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论文总体质量仍有待提高;从各国的学科分布看,海洋与淡水生物学、渔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是发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共同关注的重点学科,但各国关注的程度各有不同,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学科分布相对分散;在机构层面上,海洋牧场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机构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
采用中国大陆31个省区居民生活碳排放调研数据,基于碳排放系数、投入产出和消费者生活方式3种方法对中国整体、城乡、区域居民生活碳排放进行评估,并从户均、人均和排放结构3个角度揭示中国居民生活排放现状,旨在了解当前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城镇户均居民生活碳排放是农村的1.48倍;城镇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是农村的1.82倍;西南区户均和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均最小,分别为6.89 t CO_2/户和2.06 t CO_2/人;晋陕内蒙古区户均居民生活碳排放最大,为9.52 t CO_2/户;东北区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量最大,为3.15 t CO_2/人;医疗保健、热力、煤炭、食品和电力消费是居民生活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对中国居民生活直接能耗和间接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进行基础性和系统性研究,不仅可以明确不同消费行为在居民生活碳排放中的贡献,而且为中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和达峰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