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兴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唐会要》
  • 2篇学术
  • 2篇史料
  • 2篇撰者
  • 2篇孤本
  • 2篇和声
  • 2篇出版
  • 1篇档案
  • 1篇地方档案
  • 1篇地方教育
  • 1篇点校
  • 1篇点校本
  • 1篇学术动态
  • 1篇学术图书
  • 1篇学术著作
  • 1篇盐铁
  • 1篇译著
  • 1篇译著出版
  • 1篇中国史
  • 1篇中国史研究

机构

  • 9篇厦门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董兴艳
  • 2篇李莉

传媒

  • 2篇科技与出版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教育史研究辑...
  • 1篇福建史志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唐史论丛
  • 1篇《教育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本文献《八闽学政》简介及作者考证
2007年
《八闽学政》是明代地方教育史上的珍贵文献,现藏于日本。本文根据已故日本学者山根幸夫提供的《八闽学政》的复印本,简介其主要内容及成书情况,并大致考证出其作者。
董兴艳
《唐会要》校读札记
2007年
董兴艳
关键词:《唐会要》四库
《唐会要》研究
绪论,首先阐明选题意义,指出《唐会要》对于包括社会经济史在内的唐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因此本文从运用唐代社会经济基本史料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唐会要》作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对于促进唐代社会经济...
董兴艳
关键词:《唐会要》经济史料
学术译著出版注意事项刍议--以美国城市史译著现状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以美国城市史译著现状为例,结合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术译著的选题策划、翻译、编校等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术译著的主要评价标准与注意事项:重视学术价值,尽可能寻找最好的底本;尽量选择可靠的译者;有称职的编辑;有必要的序文、前言、出版说明等辅助性文字;善于发挥丛书优势等。
李莉董兴艳
《会要》撰者、成书时间考被引量:1
2010年
一《会要》的撰者目前学界多数研究者认为《会要》四十卷的撰者确系苏冕。黄永年、谢保成等则持苏冕、苏弁共撰的看法。黄永年先生提出,《新唐书·艺文志》等仅记苏冕撰《会要》,当是《新唐书》所题衔名苏冕以兄居首之故。为进一步考察《会要》的撰者问题以及成书情况,或需先考述苏冕、苏弁的生平事迹。
董兴艳
关键词:旧唐书成书时间
《会要》撰者、成书时间考
<正>一《会要》的撰者目前学界多数研究者认为《会要》四十卷的撰者确系苏冕。黄永年、谢保成等则持苏冕、苏弁共撰的看法。黄永年先生提出,《新唐书·艺文志》等仅记苏冕撰《会要》,当是《新唐书》所题衔名苏冕以兄居首之故。为进一步...
董兴艳
文献传递
出版点校本宜当保持古籍原貌——由《唐会要》误将“支度”作“度支”谈起被引量:2
2011年
以《唐会要》为代表,记载唐代史事的许多典籍都有误将"支度"作"度支"之处。为了保存古籍原貌,出版古籍点校本时,对于这种类型的错误,无论是否铁证如山,都不宜改动古籍原文,最好的做法是在相关处以脚注或尾注的形式标出校勘记。
董兴艳
关键词:点校本
地方档案中的中央苏区革命史料被引量:1
2017年
福建地方档案中有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央苏区革命史料,包括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档案、革命报刊和苏区的公文、经济、社会、教育、宣传等方面的档案。有必要关注相关馆藏情况、出版动态和学术动态,全面整理、择要出版、善加利用这些史料,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学术研究和传承弘扬福建红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董兴艳李莉
关键词:地方档案中央苏区史料
孤本文献《八闽学政》简介及作者考证
《八闽学政》是明代地方教育史上的珍贵文献,现藏于日本。本文根据已故日本学者山根幸夫提供的《八闽学政》的复印本,简介其主要内容及成书情况,并大致考证出其作者。
董兴艳
文献传递
“提调官”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体系被引量:2
2007年
以往关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的研究中,大多认为明正统年间设立"提学"以后,参与明代地方教育管理的主要是"提学"和各儒学教官,由地方守令充任的"提调官"则负责校舍修建等后勤事务。考察新发现的《八闽学政》①和其他相关文献可以看到:"提学"的局限性决定了"提调官"不仅限于负责后勤事务,而是负有更多、更重要的职责;"提学"与"提调官"分工合作,共同构成明代地方教育管理体系的领导层,他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地方学政兴废的关键。
董兴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