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2篇早期宫颈癌
  • 2篇诊断及分期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淋巴
  • 2篇宫颈病
  • 2篇宫颈病变
  • 2篇肺栓塞
  • 2篇CT诊断
  • 2篇MRI
  • 2篇病变
  • 2篇病理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囊

机构

  • 16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莫婧
  • 6篇韦建林
  • 6篇贺红英
  • 6篇谭广萍
  • 3篇郭兴
  • 3篇陈冬銮
  • 3篇陈国伟
  • 2篇马艳群
  • 2篇廖明壮
  • 2篇韦露薇
  • 2篇冯庆
  • 2篇曾定元
  • 2篇赵海波
  • 1篇岑福柱
  • 1篇曾庆华
  • 1篇腾才钧
  • 1篇滕才钧
  • 1篇吴伟英
  • 1篇李炳灿
  • 1篇董刚志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柳州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脓毒性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 探讨脓毒性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脓毒性肺栓塞MSCT表现,并与X线胸片比较。结果所有12例患者,X线胸片和CT表现比较,分别见结节(8、12例),滋养血管征(0、9例),空洞(6、10例),楔形阴影(4、7例),局灶浸润影(2-4例),气囊(2、5例)及胸腔积液、脓胸(3、6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0、3例)。发现病灶分布在外周或胸膜下分别为8和12例,CT较X线胸片可更清晰地显示病灶。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大多数滋养血管环绕结节周围,MPR显示结节边缘规整。结论脓毒性肺栓塞的CT表现多样,但MIP、MPR能更好显示滋养血管征及结节的特征。
韦建林郭兴莫婧董刚志李炳灿
关键词:脓毒症肺栓塞
多层螺旋CT对脓毒性肺栓塞滋养血管征的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研究评价肺血管与脓毒性肺栓塞滋养血管征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回顾性分析11例脓毒性肺栓塞患者MSCT图像,通过横断面、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分析肺结节与肺血管关系,滋养血管征定义为一支血管通向肺结节。结果:脓毒性肺栓塞患者发现65个结节和20个楔形阴影。其中滋养血管征在横断位图像显示26(40%)个结节和5(25%)个楔形阴影与血管连接,而在MPR和MIP显示这些血管绕行结节周围。在所有的成像中,12(18%)个结节和2(10%)个楔形阴影显示与血管连接。在横断位像所有这些血管汇入左心房与肺静脉一致。结论:脓毒性肺栓塞在横断位图像经常能显示滋养血管,但是MPR能显示大多数滋养血管环绕结节走行,"滋养血管"在病例表现为肺静脉。
韦建林郭兴莫婧赵海波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方法:1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白血病肺部浸润患者,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T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采用双盲法,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回顾性分析其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显示有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多发肺结节,7例有磨玻璃状改变和肺实变。其中3例急性粒细胞或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示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束线状增粗;10例慢性粒细胞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示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粗;2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显示支气管血管束线状增粗,但主要改变为局灶性肺实变。结论: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倾向于浸润外周肺小动脉、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肺间质的特点,白血病肺部浸润程度受白血病类型的影响。
韦建林郭兴赵海波莫婧曾庆华
关键词:白血病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D4^+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Treg在卵巢癌中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意义。方法30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Treg CD4^+T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表达情况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降低,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盒子21转录因子(T-bet)表达均显著降低(P<0. 05);Th2,Th17,Treg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其各自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13,IL-17α、IL-17f、IL-21、IL-22,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转录因子GATA3,维甲酸孤儿核受体家族(ROR)γt,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 3表达均显著提高(均P<0. 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受到了抑制,Th2、Th17、Treg细胞亚群都得到促进,提示这些CD4^+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判断卵巢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莫婧谭广萍韦露薇马艳群贺红英
关键词:卵巢癌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评价
莫婧贺红英谭广萍陈国伟
不同放疗方法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法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108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2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2组预后情况。结果放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1.5%和63.0%,观察组的放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期间观察组的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血液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32±4.19)个月和(22.49±3.78)个月,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t=7.221,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放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宫颈癌的应用能达到更好的靶区分布和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体积,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莫婧贺红英陈冬銮谭广萍马艳群
关键词: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危及器官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5/20)(P<0.05)。2组的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陈冬銮贺红英莫婧谭广萍
关键词: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曾定元秦梅何叶谭广萍李晶晶贺红英吴伟英莫婧
近年来生殖道HPV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长,高危型HPV在宫颈的持续存在可以导致宫颈癌的发生。HPV自然转阴常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有人尝试用干扰素和保妇康栓局部治疗HPV转阴率分别为30.95%和30.0%。也有其它研究局部...
关键词:
关键词:宫颈病壳聚糖
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有生育愿望的异位妊娠患者的近远期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有生育愿望的异位妊娠患者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异位妊娠患者125例,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65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6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远期结局。结果: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1.5)d,治愈率为100%,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90.8%,再次宫内妊娠率为56.92%,再次异位妊娠率20%;药物保守治疗组分别为73.33%、45%、23.33%。两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生育愿望的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优于药物保守治疗。
莫婧
关键词:腹腔镜保守手术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生育功能
宫颈转化区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2022年
分析临床上可能影响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类型的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250例妇科门诊行规范宫颈癌筛查及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将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分成I型,II型和III型。分析所有患者年龄,HPV感染情况,宫颈细胞学筛查情况,及宫颈锥切术后或者LEEP术后病理与不同转化区类型之间联系。结果 I型转化区、II型转化区平均年龄32.54±7.43岁,小于III型转化区平均年龄45.57±10.32岁(p<0.01);并且随着年龄增大转化区暴露满意度逐渐下降。HPV感染阳性率I型转化区、II型转化区患者为65.17%,III型转化区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51.01%。宫颈细胞学检查中I型、II型转化区ASCUS及以上病变发生率52.4%,阴道镜假阴性率11.53%。III型转化区ASCUS及以上病变发生率72.5%(p<0.01),阴道镜假阴性率42.8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I型、II型宫颈转化区宫颈病变筛查准确率较高,III型转化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率低,所以宫颈病变患者尤其围绝经期患者要结合患者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情况综合判断分析,必要时行宫颈管搔刮术及宫颈LEEP术减少漏诊概率。
岑福柱陈国伟韦露薇莫婧谭佩芝
关键词:宫颈病变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