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
  • 4篇病毒
  • 3篇毒性肝炎
  • 3篇血清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乙肝
  • 2篇治疗慢性乙型...
  • 2篇细胞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分子
  • 2篇脯氨酸肽酶
  • 2篇肝病
  • 2篇肝炎患者
  • 2篇病毒性肝炎患...
  • 2篇病理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范淳
  • 4篇周亚苏
  • 4篇张定凤
  • 3篇邹淑碧
  • 3篇赵有蓉
  • 2篇范维珂
  • 2篇张全海
  • 2篇刘林
  • 1篇王志毅
  • 1篇李薇
  • 1篇贾小平
  • 1篇夏延玉
  • 1篇胡大荣
  • 1篇张世兰
  • 1篇骆骅
  • 1篇何华
  • 1篇曾维群
  • 1篇杨殊力
  • 1篇秦波
  • 1篇郑瑞丹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肝脏病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肝脏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肝患者杀伤性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通过对4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LAK细胞活性的观察,探讨了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非复制状态下的杀伤性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在乙肝病毒的高复制状态下,CD8+细胞数增加,CD4+/CD8+比例显著下降;NK细胞活性与LAK细胞活性也明显低下,且在HBeAg与HBVDNA阳性组中,NK活性与LAK活性的改变与HBeAg的P/N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而NK活性与LAK活性变化则呈正相关。此外,在慢迁肝患者中,CD8+细胞也高于慢活肝,而NK活性和LAK活性则低于慢活肝。提示:杀伤性免疫细胞在抗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为临床采用免疫细胞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范淳刘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细胞功能T细胞亚群NK细胞
激素撤除并用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随访
1991年
我们于1988年开始采用激素撤除并用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住院病人20例,年龄23~42岁,男性13例,女性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下称慢活肝)11例,慢性迁延型肝炎(下称慢迁肝)9例。均按南宁全国肝炎会议诊断标准,肝活组织检查确诊。治疗前,HBsAg,HBeAg和HBV-DNA持续阳性半年以上。二、治疗方法先口服强的松40mg/日,共10日,继以强的松30mg/日,10日,再用强的松20mg/日,10日,共30日,停药后给予阿糖腺苷600mg/日及400mg/日,分别为7日及14日,静脉缓慢滴入,同时加用齐墩果酸、肌苷及维生素等保肝药物。三、观察指标按照卫生部颁发抗肝炎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试行),用药前检测肝功能:包括GPT、GOT、
邹淑碧潘澄清张全海赵有蓉周亚苏范淳刘晓宇张定凤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激素阿糖腺苷
重组干扰素α_1与α_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重组干扰素α_1与α_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邹淑碧,张定凤,赵有蓉,周亚苏,潘澄清,秦波,范淳,张全海,王志毅,何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常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目前认为病毒不断复制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为引起肝...
邹淑碧张定凤赵有蓉周亚苏潘澄清秦波范淳张全海王志毅何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2B疗效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脯氨酸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分析
1994年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8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浓度进行了检测,并探讨了它与血清脯氨酸肽酶(PL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血清白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各型肝炎的PCⅢ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1),而以慢活肝与急性肝炎最为明显,且两者的PCⅢ异常率也均在70%以上。血清PCⅢ浓度与血清白蛋白的高低呈负相关(r=-0.3309,P<0.002)。在慢性肝炎中,血清PCⅢ浓度与PLD活性高低有关,且与TN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本文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范淳刘林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PLDTNF血清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
1991年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为临床病理学提供了新的手段.重组DNA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学,代表了最新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实验室的过渡,是特殊染色,酶组织化学,电镜,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计数器等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范淳范维珂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及其意义分析
1994年
本文对1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脯氨酸肽酶(PLD)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血清ALT,PCⅢ,白蛋白及胆红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除慢迁肝外,其他各型肝炎的PLD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其中以急性肝炎最高,慢活肝次之。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LD活性变化与ALT活性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二者的异常率均在80%以上。重症肝炎的PLD活性虽有增加,但在幅度与异常率方面均低于前二者。在慢性肝炎中,尚发现PLD活性与PCⅢ的活性高低有关(p<0.01)。而与白蛋白无关。此外,PLD活性也显示与胆红素的高低有关。从而提示PLD活性是反映肝细胞坏死与纤维化的有用指标。
范淳刘林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脯氨酸肽酶胆红素
白细胞介素Ⅱ的临床应用
1993年
白细胞介素Ⅱ(IL-2)1976年由Margan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发现。以后观察到它在机体免疫调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最为活跃的细胞因子之一。 IL-2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5 600KD。
杨殊力范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
重庆地区丙型肝炎临床研究
1992年
本文分析了62例重庆地区丙型肝炎(HC)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HC起病隐匿,发病年龄偏大,无明确输血史;合并乙肝者,重肝发生率高,且病情较单纯重症乙型肝炎更为严重,肝昏迷发生率高(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P<0.02)。
周亚苏骆骅贾小平范淳秦波张定凤
关键词:丙型肝炎乙型肝炎
血清脯肽酶与慢性肝病
1997年
本文通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及与血清透明酸(HA)和前胶原Ⅱ(PC Ⅱ)水平的平行比较,进一步评价了血清脯肚酶(PLD)活性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模型显示,PLD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平均积分(Mf)呈“剪刀差”改变。6周前PLD活性随Mf增加而升高,6周后Mf继续增加而PLD活性逐渐降至正常,提示PLD主要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并不反映肝纤维量的多少。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变患者的PLD升高最明显,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PLD活性与HA及PC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从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角度研究胶原蛋白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胡大荣杨伟周永兴范淳张世兰李玉华李薇夏延玉于德航郑瑞丹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慢性肝病脯肽酶HA肝硬变
重型病毒性肝炎死因分析
1995年
重型病毒性肝炎死因分析邹淑碧,张定凤,范淳,赵有蓉,张全海,潘澄清,周亚苏,曾维群重型肝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工作中除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肝损害外,早期发现及治疗其他系统严重损害也是提高重型肝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现就我科1983-1990年间...
邹淑碧张定凤范淳赵有蓉张全海潘澄清周亚苏曾维群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重症死因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