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明周

作品数:246 被引量:892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2篇建筑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天文地球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6篇抗震
  • 58篇抗震性
  • 58篇抗震性能
  • 55篇高强钢
  • 47篇偏心
  • 47篇偏心支撑
  • 35篇耗能
  • 33篇有限元
  • 32篇滞回
  • 30篇梁段
  • 30篇钢框
  • 29篇滞回性能
  • 28篇耗能梁段
  • 25篇框筒
  • 24篇荷载
  • 24篇钢框架
  • 20篇载力
  • 20篇螺栓
  • 19篇偏心支撑框架
  • 19篇剪力

机构

  • 243篇西安建筑科技...
  • 23篇西安理工大学
  • 16篇苏州科技学院
  • 13篇长安大学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7篇中国建筑标准...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中国建筑西北...
  • 3篇中国冶金建设...
  • 2篇北方交通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西北电力设计...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北京三杰国际...
  • 2篇福建省城投科...
  • 2篇四川省建筑设...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245篇苏明周
  • 58篇连鸣
  • 22篇顾强
  • 17篇李慎
  • 16篇张浩
  • 12篇王振山
  • 12篇张浩
  • 12篇段留省
  • 10篇弓欢学
  • 10篇田小红
  • 8篇马磊
  • 7篇李启才
  • 7篇冉红东
  • 6篇马辉
  • 6篇李彬彬
  • 6篇石韵
  • 6篇宋安良
  • 6篇杨俊芬
  • 5篇焦培培
  • 5篇陈绍蕃

传媒

  • 24篇西安建筑科技...
  • 2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0篇建筑结构
  • 17篇工程力学
  • 14篇土木工程学报
  • 14篇建筑钢结构进...
  • 10篇地震工程与工...
  • 9篇工业建筑
  • 7篇水利与建筑工...
  • 5篇广西大学学报...
  • 4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四川建筑科学...
  • 3篇应用力学学报
  • 2篇施工技术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建筑技术开发
  • 2篇钢结构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19篇2021
  • 32篇2020
  • 17篇2019
  • 21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24篇2015
  • 14篇2014
  • 8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管混凝土双肢柱改进型单腹板肩梁承载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宝钢三期1580热轧、1420/1550冷轧及二炼钢连铸等工程中改进的钢管混凝土双肢柱单腹板肩梁,进行了4个轴压比为0.1,缩尺比为1∶3的单腹板肩梁模型试件的水平单调加载试验研究.对单腹板肩梁的试验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了肩梁腹板的主应变分布规律,得到了肩梁试件的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并将试验结果与现行的肩梁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以期对这种肩梁形式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苏明周黄智光王亚军徐麒王发黄湘平姚继涛董振平
关键词:肩梁钢管混凝土双肢柱
高强钢组合D型偏心支撑框架合理耗能梁段长度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耗能梁段长度对高强钢组合 D 型偏心支撑框架的受力性能的影响,采用 ABAQUS 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8种不同长度的耗能梁段高强钢组合 D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及支撑为 Q345钢,梁和柱为Q460钢)有限元模型,对其滞回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高强钢组合 D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耗能梁段长度对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随着耗能梁段长度的增加,剪切屈服型结构的刚度及承载力均降低,延性和耗能能力增强。最后,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得到耗能梁段长度取(0.96-1.38)Mp / Vp较为合理。
李蕾苏明周舒伟伟
关键词:耗能梁段高强钢偏心支撑有限元滞回性能
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试验分析被引量:27
2004年
通过对两个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试件的设计和循环加载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指出可以利用接触面的滑移和螺栓与孔壁的挤压来消耗能量 ,减少地震作用向梁柱焊缝的输入 ,提高连接的抗震性能。最后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设计建议。
李启才顾强苏明周陈爱国
关键词:钢梁拼接循环荷载梁柱节点高强螺栓
高强钢组合Y型偏心支撑框架滞回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高强钢组合 Y 型偏心支撑框架的滞回性能,建立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循环加载分析,主要考虑了耗能梁段长度、腹板高厚比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钢组合 Y 型偏心支撑框架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可以较好的满足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要求;结构的耗能梁段长度宜取(0.94-1.07)Mp / Vp (其中,Vp 为耗能梁段塑性抗剪承载力;Mp 为耗能梁段塑性抗弯承载力);结构耗能梁段的腹板高厚比取26.0-37.2。
舒伟伟苏明周连鸣
关键词:高强钢偏心支撑耗能梁段高厚比
带可更换低屈服点耗能梁段-端板连接的钢框筒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为研究带可更换低屈服点耗能梁段-端板连接的钢框筒结构(SFTS-RSLs)抗震性能和震后可更换能力,以耗能梁段长度和楼板组合效应为研究变量,设计3个2/3缩尺的单层单跨SFTS-RSLs子结构平面试件。框筒柱和裙梁采用Q460高强钢,耗能梁段采用低屈服点钢LYP225。通过水平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结构的破坏模式、刚度、承载力、耗能能力、延性、可更换能力以及耗能梁段塑性转角与超强系数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滞回曲线饱满,延性高,具有稳定、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耗能梁段的破坏模式主要为翼缘严重屈曲且翼缘-端板焊缝撕裂或腹板撕裂;耗能梁段超强系数均值约为1.95,极限塑性转角超过0.18rad,远大于AISC 341-16规定的塑性转角限值0.08rad;楼板组合效应对结构承载力、耗能能力、延性、可更换能力、耗能梁段塑性转角和超强系数影响不大,对结构的弹性刚度影响显著;减小耗能梁段长度能够提高结构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梁段塑性转角和超强系数,但会降低结构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塑性变形与损伤集中在耗能梁段,框筒柱和裙梁处于弹性状态,有利于结构震后修复与正常使用功能的快速恢复。
张浩连鸣苏明周程倩倩
关键词:低屈服点钢抗震性能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一个中心,四个教学区"的发展格局,坚持实验优质资源统筹和开放共享,以"四结合"(结合学科优势资源、结合地域研究特色,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虚拟实验技术教学)为发展思路,挖掘和拓展特色实验教学资源。该中心实行统筹管理和自身发展并行、特色引领和传统基础并行、开放共享和共建示范并行的"三个并行"运行管理机制,深化、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和内涵水平,实现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李彬彬苏明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是耗能梁段采用屈服点较低的钢材、钢框架采用高强钢的新型双重抗侧力体系。为研究不同钢材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对5种K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时仅改变钢材的强度等级,构件截面和边界约束条件与试验则完全一致,同时考率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通过对各试件耗能机理、应力分布以及塑性铰力学模型的分析表明,在耗能梁段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框架钢材强度等级可以抵抗耗能梁段应变硬化产生的内力增大效应,从而避免因增大截面导致的用钢量上升;此时结构的延性虽有所下降,但刚度退化速率减缓,钢框架残余变形小,有利于震后修复。
段留省苏明周房正刚王喆
关键词:耗能梁段内力增大系数能量耗散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弹塑性状态的层剪力分布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中耗能连梁作为屈服构件采用普通钢(如Q345),而非耗能构件采用高强度钢材(如Q460),高强钢构件不仅有效降低了构件截面、节约钢材、降低造价,而且减弱了偏心支撑结构的刚度,使得层剪力分布状态与传统偏心支撑结构不同。为了研究这种新型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剪力分布状态,依据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具有理想失效模式的5层、10层、15层和20层算例,并考虑了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和远场地震加速度循环累计效应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罕遇地震水准下的响应,根据结构弹塑性层剪力的平均值,提出了与我国规范相一致的弹塑性层剪力分布模式,并对比了已有的层剪力分布模式,该文建议的层剪力分布模式具有更高的精度,可为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能量设计方法和塑性抗震设计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李慎连鸣苏明周
关键词:高强钢近场地震
竖向荷载下套管节点装配式交错桁架受力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研究竖向荷载下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套管节点装配式交错桁架的受力性能,按实际受力和等强原则设计了2种不同套管节点形式的1/2比例缩尺交错桁架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了竖向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以及应变分布规律.采用ABAQUS建立了试验试件的有限元模型,以轴压比和混凝土强度为参数,研究了其对交错桁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按实际受力设计节点的交错桁架结构相比,按等强设计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都较大,节点宜按等强设计;减小轴压比或提高混凝土强度均会提高结构竖向极限承载力,但差别不大.
苏明周金峰华王喆
关键词:受力性能
基于性能设计的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对比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与普通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了5层、10层、15层和20层这四组算例,对四组算例分别进行了静力推覆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分析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与普通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延性指标以及大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分布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相同设计条件下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与普通钢偏心支撑钢框架具有相近的承载能力,但抗侧刚度和延性略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保证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和普通钢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大震作用下产生相同的破坏模式和层间位移分布。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可以节省约10%~15%的钢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李慎苏明周连鸣
关键词:偏心支撑钢框架高强钢层间位移破坏模式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