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惠

作品数:32 被引量:28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7篇凹陷
  • 22篇东濮凹陷
  • 9篇油气
  • 8篇成藏
  • 8篇储层
  • 6篇砂岩
  • 5篇地层
  • 5篇三叠
  • 5篇三叠系
  • 5篇下白垩统
  • 5篇勘探
  • 5篇白垩统
  • 5篇查干凹陷
  • 4篇油藏
  • 4篇油气藏
  • 4篇气藏
  • 3篇页岩
  • 3篇油气成藏
  • 3篇油气勘探
  • 3篇砂岩储层

机构

  • 2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中原...
  • 2篇同济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2篇苏惠
  • 7篇王萍霞
  • 7篇张金川
  • 6篇国殿斌
  • 5篇曲丽萍
  • 4篇何锋
  • 3篇蒋飞虎
  • 3篇曾探
  • 3篇朱筱敏
  • 3篇谈明轩
  • 3篇魏巍
  • 3篇靳广兴
  • 2篇柳广弟
  • 2篇宋静
  • 2篇刘秋生
  • 2篇巩磊
  • 2篇张鹏
  • 2篇王瑞飞
  • 2篇纪友亮
  • 2篇赵其磊

传媒

  • 4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海洋石油
  • 1篇勘探家(石油...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1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及含盐地层层序划分被引量:3
2009年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从而形成纵向上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根据岩心资料、盐岩沉积序列特点及沙三段沉积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为浅水蒸发成因。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频繁互层表明沙三段沉积期湖平面变化频繁。基于盐韵律特征划分准层序的方法,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东濮凹陷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
赵俊峰纪友亮苏惠李星星蔺效勇
关键词:东濮凹陷
目标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法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总结了在叠前去噪、真振幅恢复、速度场的建立、偏移归位等方面所进行的解释性处理。并以91-234测线处理为例,说明这些尝试性处理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剖面信噪比,而且更真实地反映地质现象。
宋静苏惠张联盟彭真明
关键词:叠前去噪一体化地震资料地震勘探地震解释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被引量:22
2006年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具有下第三系和上古生界2套烃源岩,生烃中心控制着气藏分布,构造特征控制着天然气的聚集,盐岩、厚层泥岩盖层有利于天然气藏的保存,生、储、盖组合关系决定了天然气纵向上的分段性。深层高异常压力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重要条件。东濮凹陷天然气分为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第三系凝析气2种成藏模式,具有晚期成藏和幕式成藏的特点。东濮凹陷目前天然气剩余资源量较大,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阵地,下一步应以下第三系凝析气藏和上古生界煤成气藏作为勘探的重点。
苏惠曲丽萍张金川何锋王萍霞王敏王琦慕小水
关键词: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勘探方向东濮凹陷渤海湾盆地
一种构造成因泥岩裂缝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因的泥岩裂缝预测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对泥岩裂缝进行评价分级;(2)确定泥岩裂缝待预测范围;(3)得到待预测区目标层常规地质构造数据;(4)编制待预测区局部构造形变图;(...
梁国胜苏惠张宝君付明世刘亚洲谢敏孙力单献国刘淑
文献传递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对稠油进行常规物性、碳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系统阐述了查干凹陷稠油地化特征及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查干凹陷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稠油,原生稠油非烃含量高于饱和烃含量,原油族组分富集轻碳同位素,C29规则甾烷系列中以ααα构型为主,αββ构型甾烷含量低,没有重排甾烷。三环萜/五环萜值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姥植比值低,其成烃母质沉积于高盐还原环境,多种地化参数表明原生稠油是巴音戈壁组烃源岩低熟演化阶段排烃的产物。次生稠油为油气运聚成藏之后,由于后期保存条件改变并经历次生改造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和低凝固点的原油。次生稠油埋深一般小于1 200 m,主要为生物降解油,其中部分属于多期混源稠油。次生稠油正构烷烃损失严重,类异戊二烯烃不同程度遭受侵蚀,甾萜烷分布完整,表征原油达到中等降解程度。研究表明,原油稠化是多种稠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作用是研究区稠油形成的主要机制,查干凹陷后期的构造抬升为原油稠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活跃的水介质条件为浅层喜氧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氧化环境和营养物质。
王朋柳广弟曹喆苏惠牛子铖张婧雅罗文斌
关键词:生物降解作用下白垩统查干凹陷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长垣断层封闭性及其输导模式被引量:12
2012年
长垣主断层(长垣断层) 是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二级同沉积断层,断层封闭性对油气运聚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断层生长指数、断面正压力、断层泥比率和断层两侧岩性对置关系分析了长垣断层的封闭性,结果表明:长垣断层由南向北活动时期逐渐变晚,活动强度南强北弱,断层的断距和垂向封闭性差异是油气差异性富集的主控因素;沙二段上亚段厚层泥岩的涂抹作用使长垣断层侧向封闭性增强;长垣断层下降盘沙二段上亚段与上升盘对置地层的南北向差异导致上升盘油气富集层位的差异;长垣断层上升盘的伴生断层为构造断层,活动时期较早,垂向封闭性强,油气侧向运移至长垣断层后,其聚集受断层两侧岩性对置关系控制。
王学军苏惠曾溅辉蔡德燕王萍霞闫梅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东濮凹陷
东濮凹陷成藏史研究
本文从烃源岩成熟演化与生、排烃史和油气注入期次两个方面分析了东濮凹陷油气成藏过程,指出东濮凹陷东营组沉积末期的抬升剥蚀前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之前的持续沉降阶段是烃源岩生、排烃的高峰时期,但二次运移的动力不足;...
靳广兴苏惠
关键词:东濮凹陷成藏史地层剥蚀
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伸展模式——以东濮凹陷为例被引量:24
2006年
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典型的裂陷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至三叠纪的克拉通盆地旋回和新生代的裂陷盆地旋回。新生代裂陷盆地旋回又划分为早期裂陷、强烈裂陷、晚期裂陷和晚第三纪整体坳陷4个阶段。东濮凹陷基底伸展量的变化总趋势是由北向南加大,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变形为简单剪切伸展模式,而地壳下部具有纯剪切机制。滑脱面变异带可能是造成东濮凹陷内桑村集-桥口-白庙横向构造变换带、南北构造活动差异性以及油气富集程度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苏惠曲丽萍张金川王萍霞何锋王敏王琦胡玉杰
关键词:裂陷盆地东濮凹陷
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三中亚段古地貌与沉积相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在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指导下,近洼带岩性油气藏勘探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其他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而古地貌分析是准确预测深部储层的基础,具有构造背景的有利沉积相带是勘探成功的关键。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三中亚段进行了古地貌恢复,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砂地比和地震属性研究,确立了沉积相类型,系统研究了古地貌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泥-滩坝沉积体系,古地貌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在兰聊断层上升盘发育两大冲沟,在其下降盘发育两个扇三角洲,具有沟扇对应关系;濮城背斜带沙三中沉积时期发育两个古低凸起,砂体厚值区围绕古低凸起分布,具有滩坝砂体的发育特征。在濮城背斜带与濮城次洼之间的斜坡地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以及两个扇三角洲之间的滩坝砂体具备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条件,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万涛谈玉明苏惠王兴武倪军锋刘和美万晶
关键词:盆地模拟扇三角洲滩坝东濮凹陷
内蒙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查干凹陷致密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查干凹陷白垩系巴音戈壁组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组储层纵向上发育两个异常高孔带,深度范围为1900~2300 m和2500~3100 m,对应平均孔隙度分别为7%和5.2%。平面上,第I异常高孔带储层埋藏浅,主要分布在中央构造带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和细砂岩中,第II异常高孔带储层埋藏较深,主要分布在乌力吉构造带和额很洼陷的扇三角洲前缘细砂岩中。不同地区异常高孔带成因不同。中央构造带异常高孔带主要受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其次受有机酸作用影响;乌力吉构造带异常高孔带主要受深部酸性热流改造作用影响,热流沿毛西断裂上侵溶蚀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等形成大量溶孔;额很洼陷异常高孔带主要与来自深凹区的有机酸溶蚀作用有关。
魏巍朱筱敏谈明轩国殿斌苏惠蒋飞虎赵其磊薛梦戈
关键词:有机酸热流体致密砂岩查干凹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